分享

说说易经:启蒙才会进步-今日头条

 激扬文字 2015-09-26

文/文孟君

世上万物万事均是如此,一开始可谓稚嫩弱小,蒙昧未发,于是,当此之时,启蒙,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易经蒙卦重点阐述了启蒙的道理。

易经蒙卦(如图)卦辞说:“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说说易经:启蒙才会进步

蒙卦卦辞含义是说:蒙,亨通。不是我去求童蒙者来学,是童蒙者向我求学。初次占筮告知结果,再三占筮,就是轻慢神灵了,没必要再告知了。适宜正固。

关于“蒙”之含义,道家文化学者陈鼓应说:“天地开辟之初谓之鸿蒙,物生之初谓之芽萌,人之初谓之童蒙,道德智力开发之初谓之蒙昧;引而申之,愚昧、野蛮、强暴皆谓之蒙。”(陈鼓应《周易今注今译》)详尽地阐述了“蒙”之内涵。

卦辞中,“筮”,为占筮义。“渎”,亵渎之义。“利”,适宜。“贞”,正固,守正的意思。

宋代大儒张载说:“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来学者,就道义而学之;往教者,致其人而取教也。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是也。教人当以次守得定不妄施。易曰,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是刚中之徳也。”(宋张载《横渠易说》)

张载认为,从礼的角度来看,只听说学习者主动来求学的情况,不听说施教者主动去施教的情形。求学者,是主动接近道义而学习之;去施教者,是主动施教给人而由对方获取。这就是卦辞中“童蒙求我,匪我求童蒙”之意。同时,施教应该依序而教,不得妄教。所以,卦辞中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是刚毅中正之德。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孔子认为,不到学习者内心要求通悟却又无解之时,先不要开导指引他;不到学习者心中有言却又无法表达之时,也不要直接告知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多说了。

其实,孔子在这里强调学习者和施教者之间要有“志应”的条件。“志应”,即心志相应。只有学习者和施教者心志相应,才能师生一拍即合,心有灵犀一点通。否则,任何单方面的行为,都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所以,如果学习者不能举一反三,也就没有必要再多言了。这里也重视给予学习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和自我顿悟的权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蒙卦卦辞中说“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因为若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味占筮(追问)结果,其实是没有诚意和用心的,自然,也就谈不上领悟了。

总的说来,认识到“蒙”(蒙昧),就要启蒙,就会进步,所以就是“亨”(通达)。而且,启蒙之道,一定要坚持守正,开始之时即要坚持圣贤之道,方能有所成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