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Ann Rheum Dis》2015年2月报道】题: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明确多个痛风风险基因位点与其临床亚型的关系(作者MatsuoH等) 尽管已有一些痛风的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s)的报道,但是这些报道纳入的多是自我报告的痛风病例,临床信息往往不充分。因此,基因变化与痛风的临床亚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最近,日本国防医疗大学的Matsuo H等首次针对临床确诊为痛风的病例进行GWASs的研究。 该研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945例临床已诊断为痛风的病例,对照组为1213个非痛风患者,均为日本男性。并对实验组为1048例已确诊痛风病例,对照组为的1334个非痛风患者进行验证研究。 结果显示,该研究发现5个痛风易感基因(P<5.0×10-8),这其中包括已熟知的尿酸盐转运体基因(ABCG2 和 SLC2A9);其他包括:葡萄糖激酶调节蛋白(GCKR)基因上的rs1260326(P=1.9×10-12;OR=1.36)(与糖脂代谢相关),MYL2-CUX2的rs2188380位点(P=1.6×10-23;OR=1.75)(与胆固醇和糖尿病相关),CNIH-2的rs4073582位点(P=6.4×10-9;OR=1.66)(参与谷氨酸信号转导)。后两者已证实为新发现的痛风相关基因位点。在已确定的SNPs中,研究发现ABCG2及SLC2A9的SNP与痛风的类型和痛风特殊亚型(肾脏排泄障碍型和肾脏超负荷型)的临床参数相关。以OR值计算可见,每个SNP的风险等位基因对临床参数的影响,与两种类型痛风的病例对照OR比率呈线性相关,两种痛风的r值分别为0.96(P=4.8×10-4)和0.96(P=5.0×10-4)。 该GWASs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痛风的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有助于理解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诊断的调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