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明理论》

 p0oouuu 2015-09-28

《伤寒明理论》

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

中文名: 《伤寒明理论》 作者: 成无己
类别: 古代医书 语种: 中文
出版时间: 1156年 简介: 是一部从症状学和方剂学角度阐发伤寒之理的古代名著,凡所阐释,悉尊《内经》。全书共四卷,卷一至卷三围绕所选《伤寒论》中50个主要证候,析其形证,辨其异同,殊为精当。卷四为药方论。
装帧: 平装 其他: 择《伤寒论》常用方20首,将药之寒温,证之虚实,方之大小、奇偶、远近等诸般要义,加以引证。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图册
伤寒著作。四卷。金·成无己撰。约刊于1156年。作者对伤寒论研究很深,纵横无际,得心应手,故能深明其理,撰成此书。卷一-三扼要地辨析了伤寒50种证候的病象和病理,“使习医之流,读其论而知其理,识其证而别其病,胸中了然而无惑”(本书严器之序)。卷四专论方药,选《伤寒论》常用方20首,强调配伍制使的关系,并以经典医著结合个人体会加以分析。本书为学习《伤寒论》的补充读物。现存宋、明、清十多种刻本、及《古今医统正脉》、《中国医学大成》本。

《伤寒明理论》 - 作者

成无己

《伤寒明理论》 - 作者介绍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图册
成无己(约1066~1156)中国金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约生于北宋嘉祐治平年间,后聊摄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他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对于《伤寒论》最为推崇。他专力钻研该书数十年,以《内经》、《难经》理论为依据,对该书进行了全面注释,撰成《注解伤寒论》10卷,为现存最早全面注解《伤寒论》之作,对后世影响极大。另撰《伤寒明理论》4卷,将经典著作与个人心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启迪后学产生了重要作用。

成无己,宋代山东聊摄(今山东阳谷)人,后来聊摄并于金,故又称为金人。约生卒于l063~1156年间,卒年九十余岁。成氏世代行医,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宋金时期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也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其著作有三,《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药方论》。在成氏以前,研究《伤寒论》者虽已有孙思邈,在其同时代亦有朱肱、庞安时等人,但他们均未对《伤寒论》原文进行注解,成无已以《内经》、《难经》的理论为基础,对《伤寒论》条文加以注解,由于前无他人可鉴,难度很大,致使该书著成时成氏已至八十高龄,前后长达四十余年。也正由于成氏注解《伤寒论》的古奥原文,致使这部有很大实用价值的著作才得以广泛流传,被医家所理解与重视,使研究者越来越多,促进了伤寒学派的发展。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图册

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一书中,运用《内》、《难》之学的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其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之间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仲景著书的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注本之一。例如,对《伤寒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一条,成氏解释说:“太阳病,因发汗,遂汗漏不止而恶风者,为阳气不足,因发汗,阳气益虚,而皮肤不固也。《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难者,汗出亡津液,阳气虚弱,不能施化。四肢者,诸阳之本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亡阳而津脱也。《针经》曰: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与桂枝加附子汤,以温经复阳。”这里,成氏引证之两段《内经》原文,第一段是指《素问·灵兰秘典论》,第二段的《针经》即《灵枢》,又称《九卷》,出自《灵枢·决气篇》。
  

《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图册

又如,成氏解释仲景之方,也以《内经》、《难经》的理论来说明。如其解释桂枝汤时说“《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注解四逆汤时云:“《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甘草姜附相合,为甘辛大热之剂,乃可发散阴阳之气。”这里,成氏以《素问》中的《生气通天论》、《至真要大论》二篇关于四气、五味、阴阳之理来解释仲景组方之义,简洁明了。尤其在解释小青龙汤时,成氏说:“寒邪在表,非甘辛不能散之,麻黄、桂枝、甘草之辛甘,以发散表邪。水停心下而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干姜、细辛、半夏之辛,以行水气而润肾。咳逆而喘,则肺气逆,《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这里,成氏运用《素问·脏气法时论》的经文,以说明小青龙汤散外寒化内饮的机理。
  

成无已医学造诣极深,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第—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同时又结合临床应用,明辨伤寒常见症状之理,以便于临床诊断之用。在祖国医学的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成氏家世儒医,才识明敏,记闻赅博,他精伤寒学,钻研数十年。著有《注解伤寒论》10卷(1144年)、《伤寒明理论》3卷(1142年)、《药方论》1卷等。他以经注论,以论证经,辨证明理,是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创始艰难,厥功甚伟,给人无穷启迪,深得后世赞誉。

《伤寒明理论》 - 内容简介

《伤寒明理论》是一部从症状学和方剂学角度阐发伤寒之理的古代名著,凡所阐释,悉尊《内经》。全书共四卷,卷一至卷三围绕所选《伤寒论》中50个主要证候,析其形证,辨其异同,殊为精当。卷四为药方论,择《伤寒论》常用方20首,将药之寒温,证之虚实,方之大小、奇偶、远近等诸般要义,加以引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