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字

 黄毅弘 2015-09-29
围【围圍】(wéi)

  “围”,繁体为“圍”,形声字,从囗,韦声。甲骨文的“圍”字,观其形中间好像是一座城池,四周的多个“止”表示很多人将城邑团团围住的意思。因此,“围”的意思是环绕。《广雅·释诂四》:“围,裹也。”“囗”是“围”的古字。《说文》:“囗,回也,象回币之形。”段注:“按,围绕,周围字当用此。”“韦”可看作是“苇”的省字,本指芦苇,也可引申为粮草之意。我国古代城池全都筑高墙,以保护城邦,战争一旦开始,攻击者就率领重兵将城围住断其粮草水源,使其不攻而自破。因此,“围”又指包围、围攻。

  “围”为包围、围攻。成语“围魏救赵”典出《史记·孙子列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战国时魏、赵激战,邯郸危机,孙膑率领齐国军队直取魏国都城大梁,攻赵的魏军急忙回救,邯郸得以解围。“围魏救赵”的战术体现了孙膑高超的用兵智慧,成为古代著名战例。同样凝聚着高超用兵智慧的战术还有“围城打援”,即用部分兵力包围并佯攻敌城,另设伏兵包围歼灭赶来救援的敌军。水无常势,兵无常形,军情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兵不厌诈,用兵作战必须审时度势,否则就会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成为败军之将。

  “围”字由本义还引申为外围、围场之意。无论围攻什么样的城邦,都是军队在外面将其团团包围。“囗”由字形来看也是四面围挡起来的样子。《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这里的“围”就是外围之意。俞正燮《癸巳存稿》:“今皇上巡幸曰围,取巡狩义。”其中的“围”指的是帝王出外所圈设的禁区。还有“围田”指将江湖淤滩,圈围起来以造田地。因为所围起来的都是一定的区域,所以“围”亦有“区域”的意思。

  “围”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有围护都邑的样子,可见围的目的是防守。《说文》:“围,守也。”“围”字也能当守、防守的意思讲。如《公羊传·庄公十年》:“围不言战。”何休的注曰:“以兵守城曰围。”这就相当明白地解释了“围”字防守的意思。“围”也引申为土木筑成的用于防守的设备。《三国志》:“敕军营更筑严围。”这里的“围”指的就是用土石、荆棘围成的防御设施。

  战争中的包围和突围都有胜败两种可能。石炮、土炮出现前,攻城没有更好的武器和办法,强攻硬取往往要付出沉重代价,比较可行的战术就是将城池重重围困,并断其补给和援兵,直到城中弹尽粮绝,不攻自破。近代战争中,火器显著拉大了战争双方的距离,城中据险而守,攻城者难以接近,围攻则更加困难。

  战场上是否采取“围”的战术,必须视双方实力和战场形势而定,不是包围对方就能稳操胜券,也不是被包围就死路一条。事实上,除非拥有压倒对方的优势兵力,或到战争的最后阶段,不宜进行围攻。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也只有在革命军队在数量上远超过反动军队时,才可能实行战术上的包围和进攻。



共产党部队本来就善打运动战,“拿手好戏”就是迂回包抄,但完成包围后,就一定能全歼敌人吗?孟良崮战役后,每个解放军战士都不再怀疑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王牌军都没能跑掉,还有什么部队不能围?

所以你看,后来辽沈战场上廖耀湘就被围了;平津战役中傅作义的王牌35军也被围了;淮海战场上,先是围了黄百韬,然后再围黄维,最后困死了杜聿明,无一逃脱。

其实孟良崮战役对国民党军的心态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整74师被围,并不是毫无生机,因为张灵甫也想“对决”,所以把自己“钉”在了孟良崮上,给其他部队创造“反包围”的机会。

但最终积极救援的只有黄百韬的整25师,其他部队的行动都不坚决,这才是整74师被全歼的主要原因。

所以在后来的解放战场上,国民党部队之间的协同越来越差,观望的心态也越来越明显。友军被围,很少会有全力支援的,因为你无法获知其他部队是否和你同步,弄不好就是一个个被解放军给解决了。

这种心态的极致体现,就是东北“剿总”的卫立煌,全程“以不动应万动”。

卫立煌不是真的怯战,他是把国民党军给“看透”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孟良崮战役对两军心态的影响极其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