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为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形式。沧浪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第宅庭院、园林名胜、巷门桥梁、寺庙殿宇、商肆门厅,楹联处处可见。加之境内文人学者常以联语互赠、自勉,使楹联之花更加精彩纷呈。本章以园林、名胜、古建筑、桥梁、题赠及其他等六节,共遴选古今楹联202副。
第一节 园林楹联选
一、沧浪亭
沧浪亭石刻柱联 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 注:集句联。上联取自欧阳修诗《沧浪亭》,下联出于苏舜钦诗《过苏州》。
面水轩联之一 洪 钧
徙倚水云乡,拜长史新祠,犹为羁臣留胜迹; 品评风月价,吟庐陵旧什,恍闻孺子发清歌。
- 原款署:“甲申(1884)四月吴县洪钧”。今款署:“丙寅(1986)五月中浣,云在轩窗下,京华邓云乡补书”。
注:水云乡,隐士居游之地。北宋诗人苏舜钦遭贬至此。 长史,苏舜钦晚年曾受湖州长史之职。 庐陵旧什,苏舜钦筑沧浪亭后,庐陵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 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吴县(今苏州)人。清末外交家、史学家。
面水轩联之二 蔡麟昭
仁心为质; 大德曰生。
- 款署:“德清蔡麟昭句,吴俊卿篆”。有吴俊卿(昌硕)长跋:“道光戊子(1828)夏,潘功甫舍人大会吴中诸先生于沧浪亭为放生之举。长乐梁芷邻中丞既为之记,适德清蔡麟昭少司成过此,又书此二语以张之。越二十年戊申(1848),舍人摹刻斯联悬之两楹,复走书东瓯郡斋,索中丞记其始末。兵燹后重加髹饰,颇有鱼豕之讹。今平湖朱竹石方伯属俊卿篆而镌之。舍人奉佛戒杀,三吴称善人;方伯风雅乐善,与舍人后先相印。推是心也,以万物为一体,岂特鳞介之族蒙福而已。光绪丁未(1907)涂月客苏州”。
注:蔡麟昭,字生甫,清浙江德清人。
陆舟水屋联 张之万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 款署:“子青张之万”,“曼翁书”。
注:张之万,字子青。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苏巡抚。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赠太保,谥文达。
明道堂联之一 徐士林
三秋刚报赛,休辜良辰美景,请先生闲坐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 五簋可留宾,那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来看看,想平日间竞奢斗靡,孰是孰非?
- 款署:“乾隆四年(1739)巡抚徐士林撰句。庚辰(2000)冬月书于近水山庄,亚明”。
注:徐士林,字式德,号两峰,山东文登人。清康熙进士,累官江苏巡抚。
明道堂联之二 郭柏荫
渔笛好同听,羡诸君判牍余闲,清兴南楼追庾亮; 尘缨聊一濯,拟明日刺船径去,遥情沧海契成连。
- 款署:“同治十有二年(1873)七月七日侯官郭柏荫留题”,“甲子(1984)春八二叟吴进贤书”。
注:南楼,此处运用晋庾亮南楼赏月之典。 成连,春秋时著名琴师。此处运用渔父《沧浪之歌》意,以及春秋时伯牙仙岛学琴之典。 郭伯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远堂。清道光进士。同治间累官湖北巡抚。
明道堂联之三 沈玉麒
律吕调阳,四野桑麻歌乐利; 明良熙绩,中天日月焕文章。
- 款署:“光绪二十一年(1895)岁次乙未八月日躔寿星之次,浙西沈玉麒题并书”。
注:沈玉麒,清浙江人。
明道堂联之四 王凯泰
六境画图中,此地尚分今日照; 十年烽火后,名山重仰大云垂。
- 款署:“宋牧仲中丞以宦绩绘六境图,沧浪亭其一也。先世楼村公受知中丞,有题图六咏,载《梅花书屋集》中。同治甲戌(1874)之春云游吴门,适沧浪亭新修之后,复瞻胜迹,爰志一联,以志景慕。宝应王凯泰撰句并记,德清俞樾书”。
注:王凯泰(?~1875)江苏宝应人。初名敦敏,字补帆。清道光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同治间累官至浙江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福建巡抚。后移居台湾。
明道堂联之五 薛时雨
百花潭烟水同情,年来画本重摹,香火因缘,合以少陵配长史; 万里流风波太险,此处缁尘可濯,林泉自在,从知招隐胜游仙。
- 款署:“同治甲戌(1874)小春全椒薛时雨题,仁和吴恒书”,“丁卯(1987)三月爱新觉罗·曼翁书,年七十二”。
注:少陵配长史,少陵为杜甫之号,长史指苏舜钦,二人同字子美。百花潭在成都,为杜甫草堂所在。 万里流风波,意指政治风浪。 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清咸丰进士,知嘉兴县,后为杭州知府。罢官后主讲崇文书院。
明道堂联之六 佚 名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注:上联出自《楚辞·渔父》之《沧浪之歌》(《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下联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明道堂联之七 张树声
泉石憩名贤,伴具区烟水,林屋云峦,独向尘寰留胜迹; 簿书逢暇日,更解带乱耘,停车问俗,岂徒觞咏事清游?
- 注:张树声,清安徽合肥人,随李鸿章率淮军入苏州,升任江苏巡抚。
碑记厅石刻门联 王成瑞
景行维贤,鉴貌辨色; 求古寻论,勒碑刻铭。
- 款署:“光绪丁丑(1877)秋八月既望,平湖王成瑞撰书并刻”。
注:联语为集《千字文》句。碑记厅即沧浪亭门厅,门额曾署“五百名贤祠”。联语指五百名贤像及传赞石刻。 王成瑞,清浙江平湖人。
五百名贤祠联之一 陶 澍
非关貌取前人,有德有言,千载风徽追石室; 但觉神传阿堵,亦模亦范,四时俎豆式金阊。
- 注:石室:汉文翁任蜀郡守,办官学,育贤才,称文翁学堂,又称石室讲堂。文翁首创郡学于蜀。 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 陶澍:清江苏巡抚,两江总督。
五百名贤祠联之二 薛时雨
千百年名世同堂,俎豆馨香,因果不从罗汉证; 廿四史先贤合传,文章事业,英灵端自让王开。
- 款署:“同治十三年(1874)小春上浣,全椒薛时雨题,仁和吴恒书”。
注:罗汉:佛教名词,上座部佛教(小乘)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让王:指将王位让予季历来到江南的泰伯和仲雍。
五百名贤祠联之三 佚 名
百代集冠裳,烁古炳今,总不外纲常名教; 三吴崇俎豆,维风励俗,岂徒在科第文章!
五百名贤祠联之四 吴履刚
仿佛烟波中,花天月地小开辟; 俎豆竹梧径,冥交神契偏周游。
- 款署:“光绪戊子(1888)夏恭谒五百名贤祠,集《沧浪小志》中尤西堂、顾书宣、王方若三先生诗句为联敬悬壁间。云间后学吴履刚集,豫章后学程其珏书”。
苏长史祠联 吴履刚
湖州长史昔贬谪,守道好学,发愤懑于歌诗,风云变化,雨雹交加,一时豪俊多从之游,磊落轩昂,足知文士有光价; 商丘中丞嗜吟眺,景贤修废,以精神相依凭,密迩宫墙,扫除芜秽,三吴流传追寻其地,前倡后继,爰饬祠宇肃豆笾。
- 款署:“戊子(1888)七月游沧浪亭,觅苏长史祠不得,赋诗一章呈方伯黄公彭年。逾月祠成,爰辑小志中语为联。金山后学吴履刚并识,娄县后学杨葆光敬缮”。
注:苏长史祠:又称苏学士祠。为纪念苏舜钦,清康熙年间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建祠于其西南。 商丘中丞:即宋荦,河南商丘人,江苏巡抚。 吴履刚,字子桑,清江苏金山(今属上海)人。
沧浪亭旧石刻联 陆陇其
乐备礼明贤圣业; 水流山静智仁心。
- 款署:“康熙岁在壬戌(1682)芒种前三日,平湖陆陇其书于沧浪亭之南轩”。并有同治癸酉(1873)应宝时长跋(略)。
注: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清康熙进士。历官嘉定、灵寿知县,惠政不可胜纪。后引疾归。
沧浪亭旧石刻联 周文忠
下情易隔,勿信胥差而疑百姓; 君恩难报,莫重身家而轻闾阎。
- 注:莫友芝书,同治己巳(1869)应宝时题跋(略)。
翠玲珑联 何绍基
风篁类长笛; 流水当鸣琴。
- 注: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蝯叟。清湖南道州人。道光进士。诗人、书法家。博涉群书,多有著述。有《东洲草堂诗集》、《东洲草堂文钞》等。
观鱼处联 宋 荦
共知心如水; 安见我非鱼?
静吟亭联 祁隽藻
亭临流水地斯趣; 室有幽兰人亦清。
- 注:祁隽藻,字叔颖,又字淳甫,后改宝甫,号春风,晚号观室,清山西寿阳人。嘉庆进士。咸丰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闲吟亭联之一 佚 名
千朵红莲三尺水; 一弯明月半亭风。
闲吟亭联之二 佚 名
会意不在多,数幅晴光摩诘画; 知心能有几,百篇野趣少陵诗。
- 注:摩诘画:指唐代王维的画。王维,字摩诘,其山水画有“画中有诗”之美誉。 少陵诗:指唐代杜甫的诗歌。
沧浪亭旧联 齐彦槐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 注:四万青钱:指苏舜钦以四万铜钱买园本事。 一双白壁:指苏舜钦与韩世忠。 齐彦槐,清江西婺源人。字梦树,号梅麓。嘉庆进士,选金匮知县。罢官后侨寓荆溪(今宜兴)。工书法。
仰止亭联 吴昌硕
未知明年在何处; 不可一日无此君。
- 款署:“玉农明府奉差吴中,在沧浪亭七易寒暑,左右修竹,空翠洗襟。明岁将之官句容,嗟世态之炎凉,羡清风之洒落,摘句属篆,竟不忘游钓处也。时丁未(1907)涂月,昌硕吴俊卿”。
御碑亭联 爱新觉罗·玄烨
膏雨足时农户喜; 县花明处长官清。
- 注:御碑亭,为彰显康熙帝书赐江苏巡抚吴存礼的联对及诗镌刻成碑而立的碑亭。爱新觉罗·玄烨即清圣祖康熙帝。 县花:西晋潘岳任河阳县令时,多植桃柳,以示自己清高廉洁,号称“花县”。庾信《枯树赋》有句:“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闻妙香室小书房门联 瓦 翁
自剪露痕折尽武昌柳; 仡似明月只寄岭头梅。
- 注:瓦翁(1910~ ),本名卫东晨,祖籍浙江萧山,生于江苏苏州。当代书法家。
清香馆联 蒋吟秋
月中有客曾分种; 世上无花敢斗香。
锄月轩联 苏渊雷
乐山乐水得静趣; 一丘一壑自风流。
- 注:一丘一壑:表示栖隐山林。《汉书·叙传》:“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移其乐”。 苏渊雷(1908~ )原名中常,字仲翔,晚号遁园。浙江平阳人。工诗词,当代书法家。
藕花水榭联之一 佚 名
梅花得雪更清妍; 落花少护好留香。
藕花水榭联之二 沙曼翁
散华梦醒论诗客; 烧叶人吟读易窗。
- 款署“半个沧浪僧曼翁书”。
注:沙曼翁(1910~ )原名爱新觉罗·曼翁,别号简·曼公,满族,江苏镇江人。当代书画家,兼精篆刻。
沧浪亭旧石刻联 杨继盛
爱惜精神,留此身担当宇宙; 蹉跎岁月,乘时光报答君亲。
- 款署:“八月二十四日临中郎书法”。
联有二跋。跋一曰:“笔墨余事,岂足见工,落落疏疏亦可风。诸体皆备,无法不有,意到笔随,笔随意走。莫见公画,乃见公书,忠肝义胆,十指囗此。诚如公者,俎豆千秋。天启八年桐城后学左光斗题”。跋二曰:“忠愍书学平原,此独神骨高浑,取境益上,并得忠毅于跋。推明作法,气节文采,照耀后先,尤足宝重。惟跋已断阙,虑其久益渝敝,谋付石以寿其传,并就阙地缀数言,籍申景行之志。同治癸酉(1873)冬月合肥张树声敬题”。 注:杨继盛(1516~1555),明容城(今属河北)人。字仲芳,号椒山。嘉靖进士,历官南京兵部右侍郎。
沧浪亭旧联 佚 名
小子听之,濯足濯缨皆自取; 先生醉矣,一邱一壑亦陶然。
- 注:上联取自于《孟子》:“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下联取意于欧阳修《醉翁亭记》。
沧浪亭门联 佚 名
门前对沧浪之水; 座上挹先生之风。
- 注:清乾隆四年(1739),山东徐士林由藩臬升至江苏巡抚,慈祥恺悌,设宴于沧浪亭款待缙绅先生,劝谕教民节俭之时,门前即悬此联。
二程夫子祠联 俞 樾
后尼山千五百年,笃生两先生,辟邪说,辨异端,道统天开,正所以下启紫阳,上承邹峄; 环苏台数十万户,过此一瞻拜,黜浮华,崇实学,士风日起,应不愧言游故里,泰伯遗封。
- 注:二程夫子祠:在沧浪亭见山楼,祀程颢、程颐兄弟。“二程”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者。
二、网师园
琅玕圃联 张 照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 注:张照(1691~1745),清江苏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得天,号泾南。康熙进士,雍正间官至刑部尚书。通法律,精音乐、绘画,尤工书法。
万卷堂联之一 吴进贤
南宋溯风流,万卷堂前渔歌写韵; 葑溪增旖旎,网师园里游侣如云。
- 注:吴进贤(1903~1998)字寒秋,原籍安徽歙县,苏州现代书法家,能诗文,精昆曲。
万卷堂联之二 张辛稼
紫髯夜湿千山雨; 铁甲春生万壑雷。
- 注:本联为集元人咏松诗句而成。 张辛稼(1909~1991),原名星阶,苏州现代书画家。原苏州国画院院长。精昆曲。
月到风来亭联之一 何绍基
园林到日酒初熟; 庭户开时月正圆。
月到风来亭联之二 佚 名
晚色将秋至; 长风送月来。
琴室联 沈 复
山前倚杖看云起; 松下横琴待鹤归。
- 注:此联原为沈复自题堂联。 沈复(1763~?),字三白,清元和县(今苏州)人。著有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
濯缨水阁联之一 郑 燮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 款署:“乾隆己巳(1749)春日,板桥。”
注:曾三,指曾参每日三省吾身。颜四,指颜回的四勿: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禹寸陶分:《晋书.陶侃传》载:“(侃)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是自弃也。” 郑燮(1693~1765),清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工画兰竹,精书法,诗近香山、放翁。
濯缨水阁联之二 刘 墉
雨后双禽来占竹; 秋深一蝶下寻花。
- 注:本联出自宋文同《北斋雨后》诗句。全诗为:“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 刘墉(1719~1804),清山东诸城人。字崇如,号石庵。书法家。乾隆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卒谥文清。
濯缨水阁联之三 佚 名
于书无所不读; 凡物皆有可观。
- 注:集句联。上联出自宋苏辙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下联出自宋苏轼的《超然台记》。
濯缨水阁联之四 佚 名
水面文章风写出; 山头意味月传来。
濯缨水阁联之五 佚 名
室雅无须大; 诗文有神韵。
小山丛桂轩联 何绍基
山势盘陀真是画; 泉流宛委遂成书。
- 注:盘陀:回旋曲折。画,指轩窗后黄石“云冈”假山为一幅天然图画。 宛委:蜿蜒曲折。又,山名,《吴越春秋》载:夏禹曾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
竹外一枝轩联之一 佚 名
护研小屏山缥缈; 摇风团扇月婵娟。
- 款署:“辰田熊书”。
注:护研小屏:研,通砚。护研小屏,即砚屏,为置于砚旁的小屏风,用以护砚障尘。 月婵娟:婵娟,秀美貌。唐孟郊诗:“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月婵娟,真可怜”。
竹外一枝轩联之二 佚 名
墨沼鹅群白; 书窗花蕊红。
竹外一枝轩联之三 佚 名
小园新展西南角; 斗酒屡暝云雾窗。
看松读画轩联之一 佚 名
满地绿荫飞燕子; 一帘晴雪卷梅花。
看松读画轩联之二 佚 名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 款署:“程可达书”。
注:叠字联,又为回文联,顺读反读皆合联律,语意亦通顺。 程可达:当代苏州书法家,通正草隶篆四体,为苏州园林管理局工作人员。
看松读画轩内书房联 陈鸿寿
天心资岳牧; 世业重韦平。
- 注:天心:指天意或君王之心。 岳牧:泛指封疆大吏。 韦平:指西汉韦贤、韦玄成与平当、平晏两对父子均相继为相,世人推重之典故。 陈鸿寿(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子恭,号曼生。嘉庆拔贡。精篆刻,工画,擅书法。
殿春簃联 何绍基
巢安翡翠春云暖; 窗护芭蕉夜雨凉。
殿春簃内书房联 佚 名
镫火夜深书有味; 墨华晨湛字生香。
- 注:镫火,即灯火。上联意指挑灯夜读。 墨华,指砚台上墨渍形成的花纹。此处即指砚。
露华馆联之一 瓦 翁
笑折花归,浑如飞仙入梦; 记穿林窈,还因送客留迟。
- 上款:“集吴下顾氏《眉绿楼词联》周草窗句”,下款:“瓦翁时年九十又二”。
露华馆联之二 崔 护
纵目槛前,仿佛沉香亭畔无数洛红赵碧,李白放歌应未尽; 遣怀庭外,犹疑兴庆宫中几丛魏紫姚黄,欧阳欲记恨难详。
- 注:崔护(1923~ )本名崔光祖,笔名重来崔护、崔护,江苏太仓人。善画工诗,当代苏州书画家。
三、半 园
半园草堂联 史伟堂
小有园亭山水,种树养鱼,得少佳趣; 虽无管弦丝竹,论文把酒,足叙幽情。
- 注:史伟堂,名杰,清江苏溧阳人,官江苏布政使。半园园主。
小方亭联 佚 名
如乘宝筏何须楫; 虽有长风不挂帆。
四、柴 园
柴园堂联 佚 名
只看花开落; 不问人是非。
- 注:此联出自宋理学家邵雍《省事吟》诗,仅将原诗中的“言”字改为“问”字。
五、章 园
章园亭联 佚 名
瀑飞泻玉传声远; 竹静浮琼节守虚。
六、简 园
简园涵远亭联 谢孝思
暗水流花径; 清风满竹林。
- 款署:“集杜甫、崔峒句,乙亥(1995)三月谢孝思书。”
注:简园位于十梓街《苏州日报》社内。 谢孝思(1905~ )贵州贵阳人,中年后定居苏州,曾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当代书画家、园林学者。
七、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门联 郑 燮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天香小筑堂联之一 王文治
左壁观图,右壁观史; 西涧种柳,东涧种松。
- 注: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清江苏丹徒(今镇江)人。乾隆进士,曾出使琉球,官至云南姚安知府。诗文书画皆长,尤工书法。
天香小筑堂联之二 佚 名
典籍名篇资后学; 书林辞海谱新章。
八、闲 园
闲园堂联 俞 樾
本黄歇故封,雄开剧郡,士民殷庶,财赋丰饶,赖有小园林,借半日光阴,稍谈风月; 用白诗遗意,肇锡嘉名,桃坞春朝,竹簃秋夕,惟愿贤太守,与三吴父老,共乐宽闲。
- 款署:“郡署东有闲园,婿许子原守郡,修葺是园。曲园”。
注:闲园:在苏州府署东偏,遗址在今道前街市会议中心东部。
第二节 名胜楹联选
一、盘门景区
盘门景区坊柱石刻联 费之雄
瑞光祥云,古堞拱桥依塔影; 花丛树荫,琼楼玉宇泛波光。
- 注:费之雄,祖籍湖州,著名书法家费新我之子。苏州当代书法家。
四瑞堂联 崔 护
缅怀当年,绀宇甘露,白龟听经,翠竹欢合,红鼓自鸣,青史常留释界; 试看今日,古塔凌霄,瑞堂端踞,丽楼耸秀,文阁临流,美名远播寰中。
- 注:上联意指,宋元丰二年(1079)高僧圆照在瑞光禅院讲法,不仅听者入神,甚至出现堂上法鼓自鸣、池中白龟听经、庭下竹生合欢枝、塔现五色舍利光四大瑞兆。后人遂将圆照禅师讲经之堂称为“四瑞堂”。
丽景楼联 崔 护
华构辉煌,基高地静,雄峙姑苏苑。遥眺垛口堞楼,多少亭台收眼底; 风光旖旎,坪净境幽,景穿盘胥间。贯通回廊水榭,四时风月注心头。
盘门城楼联之一 王西野
古吴城阙川原壮; 旧国干戈战伐多。
- 款署:“王西野撰,顾廷龙书”。
注:王西野(1914~1997)江苏江阴人。复旦大学教授。后定居苏州。工诗词、楹联,善书画。 顾廷龙(1904~1998)字起潜,苏州人。上海图书馆原馆长。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盘门城楼联之二 钱君匋
水接帆樯,山分紫翠; 桥通吴越,市列珠玑。
- 款署:“丙寅(1986)春,钱君匋撰,时年八十一岁”。
注:市列珠玑语见北宋词人柳永词《望海潮》。 钱君匋,浙江桐乡人,现代书画家。
四方亭联 谭以文
地占万宝多是水; 楼无一面不当山。
伍相祠联之一 王 鏊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生为相国,死为涛神。
- 款署:“明正德二年(1507)仲春王鏊”。
注:此联原在胥口镇伍相国祠,今重制悬于盘门景区伍相祠。 涛神:伍子胥死后被奉为涛神。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别号守溪,晚号拙叟。吴县(今苏州)洞庭东山人。明大臣,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保。文学家。
伍相祠联之二 佚 名
微斯人吴其为沼; 赖此老海不扬波。
- 注:“微斯人”,指吴王未听此人之谏而使吴灭。“吴其为沼”,即沼吴,犹言灭吴。
伍相祠联之三 王西野
遗建重新,到此狂澜皆下拜; 古城如旧,来登杰阁可凭高。
伍相祠联之四 佚 名
落日荒祠杜宇哀; 春风故国蘼芜长。
伍相祠联之五 董其昌
往事昭昭,亿万世长传宇内; 精忠耿耿,千百年犹在人间。
- 款署:“明天启元年(1621)岁在辛酉,董其昌题”。
注: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明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书画家、画论家。
吴宫大酒家知乐亭联 邬西濠
佳人飞去奔古月; 骚客喜来登吴宫。
- 款署:“戊寅(1998)年中秋”。
注:邬西濠,苏州当代书法家。
吴宫大酒家廊联 李大鹏
朝饮花上露; 夜卧松下风。
- 注:李大鹏(1942~ )又名李景仰,祖籍安徽合肥,苏州当代书法家。
二、祠 宇
韦公祠联 梁章钜
唐史传偏遗,合循吏儒林,读书不碍中年晚; 苏州官似谥,本清明才德,卧理能教末俗移。
- 注:韦公指曾任苏州剌史的唐代诗人韦应物,人称“韦苏州”。祠原在府学。 循吏:旧称官吏守法而有治绩者。
白公祠联 梁章钜
讽谕岂无因,乐府正声熟人口; 行藏何足辨,名山大业定生前。
- 注:白公指曾任苏州剌史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祠原在府学。
况公祠联 梁章钜
姓字播弦歌,韦白以来成别调; 功名起刀笔,萧曹自古是奇才。
- 注:况公:指明代曾任苏州知府的况钟。祠有二:一原在府学(已废),一在西美巷。 韦白:指韦应物、白居易。 萧曹:指汉代的萧何和曹参。
陈公祠联 梁章钜
洛蜀任分门,惟楚有才,增赋肯凭官似虎; 河淮方夺路,如尊乃勇,拯民忍使国无鸠。
- 注:陈公指陈鹏年(1663~1732),湖南湘潭人。清康熙进士,曾任苏州知府,为官清正。祠原在府学。
韦苏州祠联 佚 名
斯可以从政; 何莫学夫诗。
苏公祠联之一 陶 澍
吃惠州饭,和渊明诗,陶云吾云,书就一篇归去好; 判维摩凭,到东坡界,人相我相,笑看二士往来同。
- 注:苏公祠在定慧寺后,有苏文忠公像及所书《归去来辞》,清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祀文忠公苏轼。 联语有跋。陶跋云:“定慧寺有东坡书靖节先生归去来辞。盖在惠州时,寺僧钦长老遣其徒卓契顺为公子致书。临归,公以此赠之,其寄钦长老诗云:‘初无往来相,二士同一在’,又云:‘请判维摩凭,一到东坡界’,即谓是也”。
苏公祠联之二 林则徐
岭海答传书,七百年佛地因缘,不仅高楼邻白傅; 岷峨迥远梦,四千里仙纵游戏,尚留名刹配黄州。
- 注: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道光时曾在苏州先后任江苏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官至两广总督。禁烟派代表人物。
苏公祠联之三 陈 銮
翰墨溯高风,轮扶大雅; 椒馨荐遗爱,鼎峙前修。
- 注:陈銮,字仲和,号芝湄,清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曾任江苏布政使、巡抚。
苏公祠联之四 李彦章
江海宿缘深,片石犹留古吴郡; 轩楹遗址拓,瓣香长溯旧苏斋。
- 注:李彦章,字兰卿,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道光时曾任江苏按察使。工诗,善书,精鉴藏。
苏公祠联之五 沈兆沄
方外犹存传墨妙; 此间端合奉诗仙。
广乡贤祠联之一 石韫玉
作者七人,仕学皆成盛业; 奋乎百世,乡邦长诵清芬。
- 注:广乡贤祠位于万寿宫东。清乾隆三十年(1765)建,嘉庆二十二年(1817)重建,祠祀汪琬、韩菼、顾希哲、张大受、惠士奇、尤侗、宋实颖等七人。
广乡贤祠联之二 顾震涛
作者七人,后贤不让前贤,间此学修型里党; 奋乎百世,特起自多继起,允宜推广荐馨香。
- 注:顾震涛(1750~?)又名瀚,字景澜、默庵,清吴县(今苏州)人。著有《吴门表隐》等。
三、文 庙
文庙牌坊联 佚 名
德侔天地; 道冠古今。
文庙大成殿联之一 爱新觉罗·玄烨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酋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文庙大成殿联之二 爱新觉罗·弘历
气修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文庙东廊石刻联 俞 樾
惜衣惜食,不但惜财尤惜福; 求名求利,只须求己莫求人。
四、试院 书院
试院堂联 李鸿章
文学景前贤,乐淑礼陶,烝我髦士; 科名甲诸郡,江襟湖带,宅此奥区。
- 注:试院:即清苏州府贡院,原在昆山,同治三年(1864)重建于双塔寺西。 髦士:英俊之士。 奥区:腹地,深处。 李鸿章(1823~1901),字少荃,清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创淮军、洋务派首领。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卒赠侯爵。
试院二堂联之一 薛书常
登泰山,望阊门若练,左江右湖,引文心都入梅花香雪; 作秀才,以天下为怀,先忧后乐,愿多士无忘齑粥家风。
- 注:齑粥家风,指范仲淹“断齑画粥”苦学的故事。
薛书常,清代人。
试院二堂联之二 佚 名
文教开言,子曰学,道曰爱人,愿诸生毋忘所本; 乡贤式范,公为师,儒为宰辅,从此地先植厥基。
正谊书院堂联 李鸿章
经义治事分斋,有此邦掌故; 性道文章一脉,愿多士躬行。
- 注:正谊书院位于沧浪亭北,创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同治年间重修。(参见第十六卷第一章第二节)
府学道山亭联之一 俞 樾
乐圃德渊遗迹; 绪山窿石清芬。
- 款署:“光绪戊子(1888)冬十二月”。亭中有石刻“光风霁月”横条,款署“道山亭落成,书此颜之,德清俞樾”。
注:道山亭:在现江苏省苏州中学内。 乐圃:指宋代苏州著名学者朱长文,号乐圃先生,曾任州学(后称府学)教授。著有《吴郡图经续记》等。
府学道山亭联之二 佚 名
耕道得道; 学山至山。
第三节 古建楹联选
一、衙 署
江苏巡抚署大堂联 郭柏荫
从田间来,愿问吾民疾苦; 后天下乐,试观昔哲襟怀。
江苏按察使署堂联 林则徐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江苏巡抚署后乐亭联 林则徐
宦游到处身如寄; 农事何时手自亲?
- 注:后乐亭: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在抚署后园试种早晚稻,称为“丰圃”。旁有竹亭,时任江苏布政使的陈銮名亭为“后乐亭”。林则徐题此亭联,陶澍书。
江苏巡抚署丰备义仓门联 林则徐
重农崇本富; 积谷庆丰绥。
- 注:义仓: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在抚署后园建“丰备义仓”十间,用以储粮赈灾,以丰补歉。
江苏按察使署门联 俞 樾
听讼吾忧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 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省,莫将私意入公门。
江苏按察使署大堂联 俞 樾
读律即读书,愿凡事从天理讲求,勿以聪明矜独见; 在官如在客,念平日所私心向往,肯将温饱付初衷?
江苏按察使署内室联 俞 樾
小坐集衣冠,花径常迎三益友; 清言见滋味,芸窗胜读十年书。
江苏巡抚署大堂联之一 丁日昌
官须守正做来,苟事事瞻顾因循,纵免刑章终造孽; 民欲持平待生,看个个流离颠沛,忍将膏血入私囊?
- 注:丁日昌,字雨生,清丰顺人。以牧令起家,官至江苏巡抚。藏书甚丰。
江苏巡抚署大堂联之二 程梓庭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江苏巡抚署大堂联之三 程梓庭
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 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二、名人故居
自题堂联 尤 侗
章皇天语真才子; 今上玉音老名士。
- 注:尤侗宅在葑门内新造桥南,即亦园。有“鹤栖堂”三字匾,为清康熙帝南巡时书赐。 章皇,指清顺治帝。 下联据《吴门表隐》载为:“圣上玉音老名士”。今上(圣上),指清康熙帝。
沈德潜宅堂联 佚 名
渔艇到门青涨满; 书堂归路晚山晴。
彭启丰宅堂联 爱新觉罗·胤禛
东涧野泉添碧沼; 南园夜雨长秋蔬。
- 注:彭启丰宅在葑门内十全街。彭启丰致仕归来后,增建“南畇草堂”,以奉养母亲。乾隆南巡时题赐“慈竹春晖”匾。 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雍正帝。
梁章钜宅堂联 佚 名
必孝友乃可传家,兄弟式好无他,即外侮何由而入; 惟诗书常能裕后,子孙见闻止此,虽中材不致为非。
- 注:梁章钜在苏州为官时,曾住抚署侧。宅内原有此堂联,梁称:“不知何人所撰,训词深源,,当家家揭于堂楣。”
自题堂联 季恩沛
扫雪呼僮,莫认今朝点卯; 轰雷请客,都知昨日逢丁。
- 注:季恩沛在苏州任书院教授时,在住处自撰此联。人云“季文笔潇洒,此联皆当为发笑”。
石韫玉宅堂联 林则徐
陶熔梓里三千士; 领袖蓬山二十科。
- 注:石韫玉宅在金狮巷,即五柳园。 上联指石韫玉培养和造就故乡人才三千余人。时石韫玉致仕归来掌教紫阳书院已十余年,成绩卓著。 下联指石韫玉学识渊博,贯通古今,可谓学界领袖。
自题堂联 吴大澂
壮思风飞,逸情云上; 朗姿玉畅,惠德兰馨。
- 注:吴大徵(1835~1902)字清卿,号愙斋。吴县(今苏州)人。清同治七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曾与俄使勘界,争回国土。善篆刻,亦能画,精金石、文字等。宅门原在十梓街。
黄谷原宅堂联 严问樵
关心夜雨疏帘,费半盏寒灯,为来日谋朝齑夕韭; 回首春风上苑,剩一枝秃管,与诸君写近水远山。
- 注:黄谷原,工书画,清嘉庆间曾供奉内廷,后出官湖北。淡于进取,引疾归苏州,以笔墨自给。宅在可园旁,得此联悬于门,并曰:“此即余卖画招牌也”。 严问樵,清丹徒(今镇江)人。
周瘦鹃宅居室联 邓纯铁
个中小寄闲情,待移来五岳精灵,供之几席; 此处已非故国,且分取南冠涕泪,洒向花枝。
- 注:周瘦鹃(1895~1968)现代作家、盆景艺术家。苏州人。宅在王长河头,门额“紫兰小筑”。 邓纯铁,字散木,现代书法家,上海人。书法尤擅狂草,并精篆刻。
三、会 馆
浙绍会馆大堂联 俞 樾
游宦到金阊,把越酒话乡关,如读会稽三赋; 清时调玉烛,借苏台成雅集,胜在永和九年。
四、寺 庙
定慧寺山门联 茗 山
从方便门入如来室; 依大乘法度有缘人。
- 注:茗山,当代名僧,镇江金山寺长老,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席。
定慧寺天王殿联之一 华人德
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笑口; 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宽心。
- 款署:“锡山华人德撰并书”。
注:华人德(1947~ ),无锡人,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当代书法家、书法史学家。
定慧寺天王殿联之二 华人德
心发菩提,德被群机登净域; 手擎宝杵,扬持正法住人间。
定慧寺大雄宝殿联之一 茗 山
定由戒生,戒除五欲六尘方入静; 慧因闻发,闻得千经万论即生明。
- 款署:“茗山,一九九八年夏”。
注:此联为鹤顶格,将寺名“定慧”嵌入上下联首字。
定慧寺大雄宝殿联之二 柳 倩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有慈心,有悲心,有欢喜心,有施舍心。
报国寺大雄宝殿联之一 印 光
圆悟藏性,彻证自心,道通天地有形外; 慈起无缘,悲运同体,恩偏圣凡含识中。
- 注:印光(1861~1940)名圣量,字印光,别号继庐行者、常愧僧。陕西郃阳(今合阳)人,俗名赵绍伊。民国19年(1930)至苏州。近代名僧。
报国寺大雄宝殿联之二 茗 山
印祖掩关道场,都摄六根归一念; 净宗弘化社址,愿同万众出三途。
报国寺印光住室联之一 无鹤居士
广度众生当度我; 不忘弥陀更忘谁?
- 注:印光住室:印光法师民国19年2月移居报国寺。26年8月侵华日军轰炸苏州,印光移居灵岩山寺,直至圆寂。
报国寺印光住室联之二 印 光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全,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共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款署:“己卯(1939)季夏”。
关帝庙联之一 彭春农
兵法读春秋,必有文事; 官箴严月旦,无作神羞。
- 注:苏州有关帝庙多处,以饮马桥堍之庙最著,香火特盛。清初封关羽为护国神,上尊号“护国协天大帝关圣帝君”。 彭春农,清代人,曾任江苏学政。
关帝庙联之二 佚 名
吴宫花草埋幽径; 魏国山河半夕阳。
关帝庙联之三 佚 名
心之光明犹火也; 神而变化其龙乎?
龙神庙联 齐彦槐
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三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地中行。
风神庙联 齐彦槐
龙虎忌争行,廿四番花信吹余,致而兴云,勿张旗鼓; 豚鱼占利涉,七二候箕神簸后,飞刍挽粟,好送帆樯。
- 注:廿四番花信和七二候:廿四番花信,指二十四种应花期而来的花信风。古时每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年为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气以一种花的风信相应,称为廿四番花信风。 箕神:即箕宿星,为廿八宿之一。 簸:摇动。 飞刍挽粟:意指迅速运转粮草,引申为车船。当时有狂风匝旬,有碍漕运,齐彦槐率僚属虔祷风神有应,风止,故作此联以报。
五、庵 堂
大云庵联之一 齐彦槐
中丞叫作沧浪主; 相国呼为金石僧。
- 注:中丞:指陈銮,曾任清江苏巡抚。 相国:指阮元(1764—1849),号芸台,字伯元,江苏仪征人。清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书法家。 金石僧:与出句的“沧浪主”均指大云庵主持六舟上人。大云庵位于沧浪亭旁,一名结草庵。
大云庵联之二 严问樵
商彝周鼎,汉印唐碑,上下三千年,公自有情天得度; 酒胆诗肠,文心画手,纵横一万里,我于无佛处称尊。
白云庵联之一 恩竹樵
水曲接仙源,红分千朵莲花,看雉堞回环,定有慈云依北郭; 尘凡通佛地,翠罩四围柏荫,愿麟儿诞育,频问清梵答南禅。
- 注:白云庵:清末重建于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之西,内供送子观音。 恩竹樵,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苏布政使。
白云庵联之二 佚 名
胜地接名祠,朗月澄川,问谁与现前指点? 普门垂象教,仙根善果,还须从方寸胚胎。
白云庵祥云阁联 恩竹樵
梵宇挹清芬,绕郭花开红绰约; 禅堂生远籁,隔墙竹戛翠玲珑。
六、牌坊 门楼
东吴大学原校门联 佚 名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望星桥北堍节孝坊联 佚 名
孝全赤子性; 节并太姑贞。
万年桥牌坊联 佚 名
水面忽添新锁钥; 波心仍照旧舆梁。
胥门百岁坊联 沈德潜
皇极用敷,景福锡吴门寿考; 天心默眷,大年齐秦地河山。
住宅砖刻门联 佚 名
酒醉琴为枕; 诗狂石作床。
凤凰广场东牌坊联 费之雄
参天银杏栖乌鹊; 夹岸碧梧招凤凰。
- 款署:“乙卯(1999)新月”、“费之雄”。
注:此坊额题“凤皇来仪”。
第四节 桥梁楹联选
万年桥南联 汪德馨
佳气氤氲迎汉渚; 恩波浩荡达江湖。
- 注:万年桥,位于胥门外护城河上。 汪德馨,清乾隆时曾任苏州知府。
万年桥北联 汪德馨
画鷁排空秋水净; 苍龙卧稳夜潮平。
迎枫桥东联 佚 名
葑水相迎财若水; 信桥并望方成桥。
- 注:迎枫桥古名迎葑桥,曾称迎风桥,跨城内第三横河东首,1958年填河废桥。(参见第五卷第三章第四节)
乌鹊桥东联 佚 名
雁齿重新,两岸弦歌铿茂苑; 虹腰依旧,一湾烟月溯葑溪。
- 注:乌鹊桥:跨城内第三横河南支,北连平桥直街,南出十全街。 茂苑:指春秋吴王离宫长洲苑,后用作苏州及长洲县别称。 葑溪:水名,又称葑水,位于苏州城东。
乌鹊桥西联 佚 名
利涉同资,会看千秋湲渚北; 嘉名永锡,每逢七夕忆淮南。
顾亭桥联 费之雄
群虎随双狮共跃; 金鸡伴白鹤齐飞。
- 注:顾亭桥,跨城内第二横河,拓建干将路时改建。 上联中的群虎,指苏州下属各县级市。《人民日报》曾有《苏州崛起六只虎》的报道。双狮,指城东的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和城西的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加坡有“狮城”之称,苏州新区有狮子山,故称双狮。 下联中的金鸡,指金鸡湖,用作工业园林之代称。又指苏州市域的地图如鸡形。白鹤,苏州旧有鹤城之称。
甫桥东联 佚 名
入市河通干将路; 卧波桥接凤凰街。
- 注:甫桥:跨城内第二横河,南连凤凰街,北接干将路。拓建干将路时改建。
甫桥西联 佚 名
烟水平桥通利涉; 人家两岸见风光。
第五节 题赠联选
一、祝 寿
贺赠钱仲联六十寿联 王籧常
熔铸百家,远惊海客; 雕锼万象,独得骊珠。
- 注:王籧常(1900~1989),字瑗仲,浙江嘉兴人。大学教授。工诗文,擅书法。
贺赠钱仲联七十寿联 王籧常
高才八斗,看诗同潮、文同海; 生朝七十,正露似珠、月似弓。
- 注:高才八斗:胸中蕴积的才学有八斗之多。三国时曹植很有文采,东晋谢灵运才智超群,谢曾说:“天下才共一石,子建(曹植字)独得八斗,余与众人共得二斗”。 下联出自唐白居易诗《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钱仲联先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初三生于常熟。
二、哀 挽
挽石韫玉联 林则徐
廿四科名冠柯亭,再从鹿鸣仙忽杳; 三十载经传马帐,回思豸绣泽犹长。
- 注:石韫玉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病逝于苏州经史巷(今金狮巷)五柳园家中,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撰此联以挽。 廿四科名冠柯亭:指石韫玉学识渊博,琴棋书画皆优,才华全面,名盖一时。 鹿鸣:《诗·小雅》篇名,此处指华美的诗文。 三十载经传:石韫玉自嘉庆十二年(1807)辞官归里,在苏州紫阳书院等处讲学传经,培养众弟子,历时三十年。 豸绣:指古代执法官头戴的豸绣冠,意即石为官公正清明,恩泽百姓;在外为官十八年,辞官回乡时“无寸田尺宅”。
挽吴玉松联 林则徐
加数年公即百龄,才笔依然,胡不愁遗嗟一老; 传三世孙才五尺,书香常在,好教一发引千钧。
- 注:吴云,字玉松,长洲县(今苏州)人,清乾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年老退居故里,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过从甚密。此联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吴病逝于家中时,林撰写的挽联。 才笔依然:指吴云年过九旬仍作书写诗,才笔不减当年。 五尺:“五尺之童”的省语,指儿童。古时尺短,故有此称。
挽阵亡将士联 蒋光鼐
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阵,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栏海枯犹此志; 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 注:此联是蒋光鼐为挽“一·二八”事变抗日阵亡将士而作,悬于1932年5月28日在苏州五卅路体育场举行的“一·二八事变抗日烈士追悼大会”会场上。 蒋光鼐(1887~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人。“一·二八”事变时,十九路军与上海人民一起抗日,蒋为最高指挥官。
挽章太炎联之一 蔡元培
后太冲、炎武已二百余年,驱鞑复华,窃比遗老; 与曲园、仲容兼师友风义,甄微广学,自成一家。
- 注:章太炎于1936年6月15日逝世于锦帆路章园,各界名流所作之挽联甚多,现选其三。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著名教育家,有“学界泰斗”之称。
挽章太炎联之二 张一麐
三吴讲学,卓然大师,际此破碎山河,商榷弥兵辜夙约; 卅载缔交,倏为隔世,已践真灵伟业,丛残绝笔有遗经。
- 注:张一麐(1867~1943)亦作一麟,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园居士、红梅阁主,吴县(今苏州)人。著名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挽章太炎联之三 马相伯
代人民说公道话,替党国讲正经话,卓哉!君乎安可死? 言文学如黄黎洲,论品行似顾宁人,髦矣!我也得毋伤。
- 注:黄黎洲,即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人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顾宁人,即顾炎武(1613-1682),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人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 马相伯(1840~1939)名良,江苏丹阳人。复旦大学创始人,近代教育家。
挽程小青联 郑逸梅
直友难示,棣棣威信君有度; 良朋痛失,茕茕孑影我何堪?
- 注:程小青故居位于望星桥北堍,称为“茧庐”。著名侦探小说家程小青1976年10月12日病逝于家中,享年84岁。 郑逸梅(1895~1992)吴县(今苏州)人。现代作家、书画家。
挽施仁夫联 瞿芑丰
毕生尽瘁教育事业,春风广被,化雨同沾,仪范亲承十五载; 竭力提高师资水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门墙桃李百千行。
- 注:施仁夫(1893~1983),江苏常熟人,著名教育家,曾任苏州实验小学校长、无锡师范学校校长、沧浪区人大代表等,寓居燕家巷。 瞿芑丰为施仁夫的学生,当时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
三、友 赠
章太炎赠唐文治联 章太炎
光风霁月之怀,何止吞三万顷! 鹿洞鹅湖而后,于今又五百年。
- 注:章太炎在章园举办章氏国学讲习会,请无锡国专校长唐文治(太仓人)来讲习会讲学,章氏撰此联以赠。 光风霁月:《宋史》载,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吞三万顷:用杜甫“气吞云梦泽”诗意,比说唐文治人品、胸怀何止气吞三万六千顷太湖。 鹿洞鹅湖:鹿洞,指宋朱熹讲学的庐山白鹿洞书院。鹅湖,宋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兄弟讲学鹅湖山(今江西铅山县北)鹅湖寺,史称“鹅湖之会”。后立文宗书院,明代改名鹅湖书院。 五百年:《孟子》卷四曰,每隔五百年“其间必有名世者”。借此推崇无锡国专为白鹿洞书院与鹅湖之会的继起。
赠施鸿葆联 林则徐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夫惟大雅卓尔不群。
- 注:施鸿葆:清代著名学者。早年为苏州紫阳书院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江苏巡抚林则徐拔为第一名,除按例奖钱,加赠手书此联,以示鼓励。 上联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者,无论读书和为人必须以诚为贵,不可自欺欺人。 下联出自《汉书·景十三王传》,意思是读书或做事要力争上游,勿落人后。
四、自 题
自题七十寿联 陈雪楼
雪映梅花,三千药录传家宝; 楼升丽旭,百万医论寿世心。
- 注:这是陈雪楼七十寿辰时为自已撰写的嵌名(鹤顶格)联。陈为苏州当代名中医,并擅诗文,号称“江南诗医”,著有《中国历代名医图传》、《诗联六百首》等。
自题青石弄旧居联 叶圣陶
情超哀乐三杯足; 心有阴晴万象殊。
- 注: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字秉臣,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故居在滚绣坊青石弄。
九十华诞自题寿联 钱仲联
棹鞅文场,九秩忽盈,东涧南湖溯诗派; 寄身茂苑,两乡相隔,锦峰金盖念家山。
- 注:上联自道其诗文创作的渊源。棹鞅,出自《左传》,后形容才力有余,从容不迫。东涧指清初钱谦益,南湖指清末沈曾植,前为常熟人,后为嘉兴人。作者治学,毕生心仪者即为此二人。 茂苑:指苏州。左思《吴都赋》有:“带朝夕之漫池,佩长洲之茂苑”。 锦峰和金盖,均为山名,分别指钱先生家乡常熟及其祖籍湖州。整个下联是身世之感。
第六节 其他楹联选
一、住 宅
平桥直街南林苑门坊联 佚 名
高下云藏梦龙府; 纵横水映进士家。
定慧寺巷小区门坊联 佚 名
吴王城里柳成畦; 齐女门前水拍堤。
三多巷佳安别院门坊联
月馆对风轩,雕玉栏干深既静; 波光映山色,绿云楼阁瑞烟平。
- 款署:“集宋人词句,爱新觉罗·曼翁己卯岁(1999),时年八十又三”。
谢孝思宅槿花楼联 黄齐生
摄生资八宝; 振辔御六龙。
- 注:谢孝思宅槿花楼原在养育巷花街巷。联为谢孝思早年恩师黄齐生昔日所撰,谢孝思书。 八宝:指日光、空气、鸟声、树色、远山、近水、芳草、鲜花,推及人修身处世应以八宝为则,对人要温暖,头脑要清醒,语言要和谐,容光要焕发,品貌要端正,内心要清澈,情绪要平和,仪表要亮丽。 六龙:指为人处世要有六方面的能力,即学力、才力、识力、胆力、体力、爱力。
市文联文采园门联 佚 名
德从宽处积; 福向俭中求。
二、街 巷
定慧寺巷口牌坊联之一 王西野
名士当年留旧宅; 禅门今日尚生辉。
- 注:定慧寺巷曾有多处佛寺和旧宅,如罗汉院双塔、定慧寺、苏公祠等。
定慧寺巷口牌坊联之二
日出推窗喜见塔影; 夜深闭户静听橹声。
三、宾 馆
市会议中心藉云亭联
种花莳竹堪却俗; 青松黄鞠有怡情。
- 款署:“己巳(1989)初春,俞宗海时年八十有三”。
市会议中心丰乐宫联
绣槛展春,诗酒琴棋歌舞地; 玳筵称寿,芝兰玉树宁馨儿。
南园宾馆翠竹亭联
种草几千个; 结亭三四椽。
四、商 店
十全街茗缘茶馆联
竹露松风蕉雨; 茶烟琴韵书声。
凤凰街一品香茶庄联 佚 名
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
十全街老苏州茶酒楼门联
天涯客来茶当酒; 一见如故酒当茶。
养育巷某乐器店联 佚 名
谁为吴市吹箫客; 防有唐宫偷笛人。
- 注:本联为某乐器店于清末民初时挂出,现此店早已不存。 上联出自《史记》。吹箫客,指伍子胥。《史记》载:“伍子胥鼓琴吹箫,乞食吴市”。 偷笛人:指唐代李暮。据传,李暮曾偷听宫廷乐曲,于次日以笛奏之。
道前街得雨茶庄门联 佚 名
叶羞露含轻抖出; 香借风送得雨还。
三香路得雨茶楼堂联之一
得雨烟禅榻味; 与修竹共梅信。
三香路得雨茶楼堂联之二
焚香细读斜川集; 候火亲烹顾渚茶。
- 款署:曾国藩
注:《斜川集》为别集名,南宋苏过作。苏过号斜川居士。 顾渚茶:指产于浙江长兴西北顾渚山之紫笋茶。此茶曾为贡品。
胥门某客店联 佚 名
高台临胥水; 风月近吴山。
- 注:此联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旧联,客店现已不存。
凤凰街万家灯火大酒店联
春夏秋冬,四季川流不息; 东西南北,万家宾至如归。
道前街童葆春药店联 佚 名
三更到来三更卖; 半夜敲门半夜开。
- 注:80年代童葆春挂出此联,以“不夜店”为民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