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记成 大连和实生物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品质服务总监 1980年生于呼和浩特市土默川;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财政税务学院;2003年加入蒙牛乳业做常温奶销售工作;2009年3月加入现代牧业先后任青贮部长、青贮中心主任和环保中心主任;2015年8月加入大连和实生物任品质服务总监。 我认为青贮制作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优质的原料、过程减少空气接触、避免青贮污染、正确选择青贮添加剂。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青贮的关键控制点?那只有做到“正确的方法+完善的细节”两个关键因素。 选种 对于玉米青贮来说,选种时要考虑其高产、稳产、品种、密度、成熟度等因素,详见表1。对于苜蓿来说,选种时要考虑其产量高、抗倒伏、低纤维、高蛋白、耐盐碱、抗病虫、适宜的休眠级、新品种等特性。 表1 玉米青贮选种原则及说明
图1所示为同一天播种的玉米,同一天收获时成熟度却截然不同。右图所示玉米在选择品种时是有问题的,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却没有成熟,这样收获制作的青贮品质会非常差。 收割期/水分 表2 玉米青贮及苜蓿收获原则及说明
图2(左、中、右) 根据乳线及茎髓判断收割期 在制作青贮过程中,很多人说玉米收获时乳线已经达到1/2,为什么干物质上不去?如图2(中)隐隐约约看到的白线,其实那并不是乳线,是乳熟期没有结束,里面其实是嫩的,灌浆都还没有完全,我把这条线定为浆线,不叫乳线,真正的乳线应像图2(左)看到的白线。这就解释了好多牧场说乳线已经达到1/2,干物质却上不去的原因,其实是我们看错了乳线,这是牧场容易发生的误区之一。 今年天气跟往年很不一样,北旱南涝,像陕西、山西等地玉米都旱死了,这种时候单看乳线就不那么准确了,可能乳线刚开始出现,干物质就已经达到35%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判断呢?第二种方法就是从根部以上割下玉米,破开玉米秆,看里面白色的茎髓,如图2(右),如果中间往外超过1/2都是干的,只有边上是湿的,基本上可以判定干物质含量在30%以上。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等乳线达到1/3时,可能干物质含量已经达到40%了。 所以我建议在判断玉米收割期时,乳线及茎髓两种方法都要看,千万不要单纯只看一个,那样容易被表面现象所骗。 淀粉 较高的淀粉含量可以有效降低NDF的含量,并提高产奶净能。如表3所示。 表3 青贮玉米中可消化的淀粉含量是奶产量的关键
备注:数据来于美国米纳研究所 籽粒破碎 籽粒破碎可以提高青贮玉米的淀粉利用率。最佳直径是4.75毫米,这是美国人计算出来的,把一颗玉米粒破成4份,这个大小度是最好的。1000ml无挤压青贮玉米中50%完整度玉米粒不应超过5粒。 籽粒破碎为选配装置,不是所有的进口设备都具备这个功能。 图3 有籽粒破碎和无籽粒破碎牛粪中玉米颗粒对比 小结 优质的原料要从选种做起,有适宜青贮制作的干物质,在最佳的收获期收割以保证营养与消化率。青贮玉米要尽可能做到籽粒破碎,以提高淀粉消化率。 避免污染最好的方法是留茬,玉米青贮最佳留茬高度为30厘米,如图4所示,苜蓿最佳为10厘米。 表4 玉米青贮和苜蓿留茬建议
图4 玉米最佳留茬高度 避免污染还有很多种方法:青贮中的梭状芽胞杆菌主要来源于土壤,所以在收获苜蓿青贮时,留茬要高于收获干草,因为苜蓿青贮收获捡拾时泥土不像干草那么容易抖落。 提前清洗拉运车辆的车斗、压窖设备的轮胎、履带上的泥沙。维护好收割设备、运输车辆与压窖设备,避免机油等污染物落入青贮中。夜间下班后要清理压窖设备上发霉的青贮。 提前三天清洗青贮窖,并利用太阳曝晒,或用1-2%的漂白粉溶液消毒。遇到下雨天要停止收割、装填,将窖内的青贮压实并用塑料膜覆盖。雨水灌进去非常不利于青贮制作,有好多人开窖时中间会出现夹层的坏层,这种情况有好多是因为雨水在中途灌进去造成的。避免铁钉、铁丝、塑料袋、发霉饲料等落入青贮窖。 图5 列轨车压窖青贮残留 图5所示是我们经常忽略的问题,采用列轨车压窖,列轨里面经常残留一部分青贮,这部分青贮卷进链接里面,发霉,掉落出来,新的青贮再卷进去,再发霉,再掉落,如此反复,最后这些发霉的青贮都到了青贮堆里,这就是好多人说青贮制作过程已经控制的非常好了,可青贮质量还是有那么一点差距的原因。 另外,驾驶列链轨压窖的司机不可能一整天都在开,肯定需要来回换班,换班时设备停下来,需要先清理,清理完再继续开,一般来说四五个小时换一次班,四五个小时青贮料也不会坏掉,这是一个细节问题。 粉碎长度 很多人说粉碎长度需要在0.95-1.9cm之间,依我的实际经验来看,很难把长度控制到0.95cm如此精确,所以我建议,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小于25%、在25-30%之间、在30-40%之间时,青贮玉米粉碎长度应分别为2cm、1.5cm、1cm,如表5所示,这些数据容易记住,并且应用到实践当中。 表5 青贮玉米粉碎长度推荐
对于苜蓿青贮来说,有TMR的,粉碎长度控制在3公分;有取料机的,控制在2.5公分;有TMR+取料机的,控制在4公分;什么也没有的,控制在2公分,如表6所示。这样的长度既适合喂牛,又不影响压窖密度。 表6 青贮苜蓿粉碎长度推荐
图6 收割机的磨刀工作非常重要 有的牧场用了很好的收割机,可收获的青贮质量特别不好,这是因为刀磨的不及时。收割机的磨刀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刀磨的不及时,会出现特别多丝状的东西,如图6(右)所示,这种丝状的东西跟国外的揉丝青贮不是一回事儿,它的细胞壁破坏严重,质量非常不好。好的丝状青贮切出的效果应该像图6(左)那样,把一根杆切断,然后破成几半,而不是直接撕开。 时间 从收割到入窖时间:最好控制在4小时以内,南方可适当短一点,北方可略微长一点;超过8小时后,青贮里面开始发热,一般会超过2度,超过2度的发热基本上就可以称之为二次发酵;一般来说,收割后在车上停留了24小时再打开看,青贮基本上已经冒了烟,并且长毛了,没有任何利用价值。所以,从收割到入窖时间最好是4小时,极限是8小时。 从卸料到推料的时间:最好是卸完料立即推上去,如果堆放10分钟再推,会发现已经冒气或内部轻微发热了,这种冒气是变质的过程,并且是干物质损耗的过程,如果堆在那里60分钟没动,基本上青贮就变质了。 大家不难看出,青贮堆在窖里边和放在车上,他们的变质时间是不一样的,放在窖里没往上推,坏的速度更快,所以一定要保证卸料后立马推料。 密度 对于青贮玉米来说,压实密度氧气含量应小于1.2L/m3;对于青贮苜蓿来说,压实密度氧气含量应小于1.0L/m3。压实密度达到这个标准,青贮一点问题也没有,那么怎么做才能达到呢? 拿玉米来说,干物质为30%时,鲜重密度750kg/m3,干物质密度225kg/m3,干物质含量每低一个点,干重密度减5公斤,每涨一个点,加5公斤,以此类推,再往回推算鲜重密度就可以了,见表7。对于青贮苜蓿来说,干物质为40%时,鲜重密度750kg/m3,干物质密度300kg/m3,上下还是5公斤的递增或递减,如表8所示。只要达到这个密度,青贮质量就没问题。 很多人说,制作苜蓿青贮时压窖密度做得非常好,但开窖时苜蓿坏掉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还是氧气含量太高,大家都知道,苜蓿本身糖分含量非常少,如果它的氧气含量跟玉米氧气含量一样,由于苜蓿青贮的缓冲度高,发酵过程时间太长,很难保证质量,所以一定要保证青贮苜蓿的压窖密度高于玉米,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质量。 表7 青贮玉米压实密度:氧气含量<1.2L/m3
表8 青贮苜蓿压窖密度:氧气含量<1.0L/m3
密封 压窖与封窖:青贮制作开始前,应先对青贮窖进行消毒。先清扫干净,如遇晴天,太阳曝晒3天即可,如不能利用太阳晒,可使用1-2%漂白粉溶液提前三天喷洒,墙体覆盖塑料膜。膜的长度=窖高+1/2窖宽+3米,膜的宽度≥15米。如图7所示。 图7 第一车的卸货位置很重要,如图8所示,那么第一车该卸在什么位置呢?如果用链轨式推土机,X=(窖高*窖宽*0.02+窖高)*2,如果用轮式装载机,X=(窖高*窖宽*0.02+窖高)*2.2。卸好第一车后,一层一层开始推料辗压,压窖设备要来回辗压,假如说虚线处为窖墙,压窖高度达到合适高度时,左下角(窖头)正好可以留下1m的空间,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时候卸货位置不准确,推料到最后防止左下角(窖头)的青贮料掉出窖外,只能用勾机在窖头随便拍打修整一下完事,窖头的青贮容易坏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后面一层一层斜坡压就可以了,每一层厚度控制10-15公分左右,角度控制在30-35度左右。 图8 第一车卸货位置 图9 窖头用挖机修整的效果 图10 标准方法压窖的效果 图9所示是由于第一车卸料位置不对,最后窖头太高,怕料掉出来,没办法就拿勾机拍,拍出的角度太陡,轮胎摆不上去,这样的窖最好将轮胎绑起来,否则最后轮胎都掉下来,空气很难排出去。标准的压窖效果应如图10所示。 图11 不同压窖方式造成开窖后的结果不同 如图11所示,不同压窖方式造成开窖后的结果不同。图11(左)是按照标准方法压出来的效果,从上到下颜色非常均匀,没有断层,表层也没有坏;图11(右)可以看出每一层料堆的太厚,中间有分层现象,表层有一层黑色的,这都是压窖过程中造成的一些问题。 图12 青贮窖压窖应注意青贮窖墙体边的压实。如图12,前两种都不能很好的压实,并且容易破坏墙体边的塑料膜。最好是第三种,但牧场反应第三种很难实现,出现最多的都是第二种,怎么实现第三种呢? 图13 正确的推料方法 我们卸料肯定是卸在窖的中间,不可能贴着窖墙卸,往上推料时工人一般是直着向前推,推着推着容易出现中间高、两边低的现象,可能窖中间每层厚度能控制在10-15公分,到了窖墙边上可能就40-50公分了,最后开窖后窖墙的料坏的特别严重,这就是方法有问题,所以,推料时应该先往两边推,如图13所示,把两边压好最后再补中间,这样的方法就不会出错。如图14所示,窖中间略微比两边偏高,这是青贮窖压窖最常见的错误。 图14 青贮窖压窖最常见的错误 对于大牧场来说,一般在7天内完成一个窖装填压窖工作,如图15。 图15 ≤7天完成一个窖装填压窖工作 堆贮错误的压窖方法:在堆贮操作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是堆出来个梯形,如图16所示。面和形状怎么看都非常漂亮,要想做成这种梯形,必须拿勾机进行各种拍打修补,但这种梯形堆贮造成坏的青贮特别多,第一是因为没有压好,第二是因为这样的形状容易往下散落青贮,最后拿勾机撩上去,来回撩,最后都坏掉,只要出现这种形状的青贮都是错误的,方法肯定有问题。 图16 堆贮错误的压窖方法 堆贮正确的压窖方法:所有的面都应该是压出来的,压出来应该是弧形,不应该是梯形,如图17。两边及上下来回压,最后高:底面半径应该是1:2.5或1:3,也就是说高:底边长应该是1:5或1:6。 图17 堆贮正确的压窖方法 堆贮正确的压窖方法:图18(左)是压窖的侧面图,从侧面看,前面列轨车来回辗压,后面装载机不停往上送料;图18(右)是平面图,两边机子来回辗压,这样压出来的青贮一般来说不会出现问题。 图18 堆贮正确的压窖方法 堆贮的封窖办法:压到一定程度,要进行封窖,下边铺一层透明膜(红色),两边各延伸50公分,上面覆上黑白膜(黑色),两边各延伸1米,最后再压上轮胎,这样能够有效防止雨水和空气的倒灌,一定要保证外面黑白膜比里面的塑料膜多出来一截,这样的封窖方法是最好的,如图19。 图19 堆贮的封窖办法 图20是青贮窖封窖的照片:里层搭上透明膜(红色),在窖顶处有一个2-3米的对折线,前面提到膜的长度=窖高+1/2窖宽+3米,这个长度是为了保证不管窖做的多高,都能实现对折,然后外层用黑白膜(黑色)封上,最后压上轮胎。封窖时要注意最后一道膜,上面的膜压上下面的膜,这也是防止雨水倒灌的方法之一。 很多人问,青贮窖高出窖墙(如图20所示高度A)多少才合适呢?这个没有固定标准,是根据青贮窖的窖宽、窖高决定的,是不一样的。当窖比较高时,它的下沉相对来说也比较多;如果窖比较低,有很多人说要高出窖墙50厘米,但如果窖比较宽且高,那么下沉后可能就造成窖顶较平,雨水沉积。那么这个高度具体应该是多少呢?我的建议,高度A=窖宽*窖高*0.02,做到这个,一般来说,不论是什么类型的窖,在下沉过程中,永远会保持弧形的排水优势。但高度A并不是对所有的窖都适合留出,如果窖墙有排水沟,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高度;如果没有排水沟,相邻又有好几个窖,那就不能高出来了,否则水没有地方排掉。如果窖墙没有排水,但只是独立的一个窖,那也可以做成图20这样,完全没有问题。 图20 青贮窖封窖 图21是有排水沟的相邻两个窖的处理方式:红色代表透明膜,黑色和绿色分别代表两个相邻窖的黑白膜,右边窖的黑白膜(绿色)要顺着两窖之间的排水沟一直搭到左侧窖上方1米左右,左侧窖的黑白膜(黑色)要搭到两窖之间排水沟的右侧,上面用轮胎或沙袋摆放,这个点是防止空气或雨水倒灌的最佳位置。 图21 有排水沟的相邻两个窖的处理方式 图22是没有排水沟的相邻两个窖的处理方式。没有排水沟有两种压窖方式,分别为图图22(左:两边高中间低)和图22(右:左右两侧各带一个小沟)。两个或多个窖可以都做成图22(左)那样,也可以都做成图22(右)那样,窖高不要高过窖墙,利于排水。 如果做成图22(左)那样,相邻两个窖的膜都往对面搭1米,就可以最大程度控制空气的进入;上面压黑白膜时适当要压的松一点儿,不建议压得太实。好多人在采用图22(左)窖时,为了控制窖墙的边,用很多石子或沙袋把边压的非常漂亮,但最后压出来结果也不好,为什么呢?当采用图22(左)弧形青贮时,青贮下沉时压窖的轮胎对顶层膜往下有个拉伸力度,如果窖边控制的特别结实的话,反而把膜拉坏了。所以,采用这种封窖方式时,里面用一层透明膜进行包裹,外面再用黑白膜进行覆盖,不需要在窖墙边用大量石子或沙袋处理,这完全是没必要的,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保证最大程度的隔绝空气。 如果两个窖都做成图22(右)那样的话,黑白膜搭到对面沟的沟底进行压好就行。 图22 没有排水沟的相邻两个窖的处理方式 小结 透明膜厚度控制在5-8丝,较薄的透明膜有更好的贴合度以减少空气。黑白膜厚度12-15丝,较厚的黑白膜不易破损且透光率更低。 斜坡压窖30-35度,单层推料10-15公分。轮胎摆放从中间往两边摆,这样对排除空气是最好的方法。 封窖工作是将空气隔绝在外的最后一道工序,1cm的破洞可能进如空气400L,对青贮伤害非常大,所以有破洞一定要及时修补。 为什么要使用青贮发酵剂? 青贮发酵剂主要有以下功能:一,快速生成乳酸,有效抑制腐败菌生长,防止草料发霉、腐烂;二,抑制青贮料温度升高,减少营养物质损失,防止消化率降低;三,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效率,提升青贮品质;四,降低青贮料中氨的含量,改善粗蛋白品质;五,改善饲草风味,增强适口性,提高牲畜采食量;六,有效抑制二次发酵的产生,利于长久贮存;七,调整牲畜肠道内菌系平衡,提高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八,提高饲料转化率;九,减少干物质损失3-7%。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青贮剂有同型乳酸菌、异型乳酸菌、防腐剂、有机酸、多菌复合等类型,其优缺点见表9。 表9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青贮剂类型 表10 和实生物多菌属青贮剂“微贮博士”发酵原理,有氧稳定性达到10小时以上 如何正确选择青贮剂? 青贮玉米:干物质在25%以下的青贮玉米,建议使用同型青贮剂即可,不建议使用异型的,为什么呢?高水分的青贮会产生大量乙酸,这部分乙酸完全可以提高开窖后的有氧稳定性。对于高水分的青贮玉米,不仅会产生乙酸,还会产生大量丁酸,所以,能在干物质高的时候做一定要在干物质高的时候做。有些地方,像塞北坝上的玉米,其干物质含量只能达到15-20%,可以加点同型青贮剂,快速降低PH值,抑制丁酸产生,它的有氧稳定性在开窖后也是非常好的,或者是为了效果更好,可以加些防腐剂或单独使用微贮博士。 对于高干物质含量的青贮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同型和异型的青贮剂一起添加。第一,可以快速大量地产生乳酸,并且在开窖后减少二次发酵,提高有氧稳定性,这样效果是不错的,如果想要效果更好些,可以加一些防腐剂或单独使用和实生物生产的“微贮博士”,见表11。 表11 青贮玉米选择青贮剂的方案及成本 青贮苜蓿:对于青贮苜蓿来说,大家都知道,没有添加剂很难把青贮苜蓿做成功,除非用一个真空罐把空气抽掉,但一般来说目前没有这种技术。青贮苜蓿如何添加青贮发酵剂,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东西,提供以下5种方案供大家参考,见表12。 表12 青贮苜蓿选择青贮剂的方案及成本 使用干粉乳酸菌青贮剂,最好用糖水稀释,有利于菌的复活与扩繁,尤其在苜蓿青贮上还可增加饲料糖分。正确使用青贮剂可以有效降低干物质损失和开窖后的损耗。不论是菌还是酸,喷洒的均匀度都非常重要。 应当走出青贮剂的误区。在跟牛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牛场对青贮剂有三种最极端的误区。第一,没有青贮剂青贮就调制不成青贮,肯定要坏,这是一个误区,青贮剂不是灵丹妙药,本身要坏的青贮用了青贮剂也无济于事;第二,青贮剂没什么作用,用与不用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很大的误区;第三,青贮发酵剂哪家都差不多,用哪家都一样,这也很极端,因为青贮剂本身分为好多种,各家是有很大差别的。建议大家一定要对青贮剂有个正确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