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渴病

 乐山有大佛 2015-10-01
〔定义〕


     消渴病是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以多饮、多食、多

   尿、或尿有甜味,疲乏少力,或消瘦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病证。古代文献中,有

   消证、渴证、渴利、消瘅等称谓。消渴病燥热伤阴耗气,日久可阴损及阳。正
   
   气虚损,易受外邪;久病入络,多见血瘀。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消,含义有三:1. 善消水谷,多食易饥;

            2. 消烁,燥热伤阴;

            3. 消耗,消耗气血,致人虚损。

     渴,口渴多饮。渴利,口渴多饮,小便频多。消瘅,消渴类也。瘅,热

   也。燥热伤阴而成。  
  [历史沿革〕

    1. 《黄帝内经》

    对消渴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并发症、治疗、禁忌均有论述。临床表现提到“消谷善

  饮”;病因论及禀赋不足、外感、多怒、肥甘厚味、过用芳草石药;病机重视胃(脾),强

  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胃中热”;并发症提到中风、仆击、气逆、发满、萎厥、息

  贲、女子不月等,奠定了中医认识消渴病的理论基础。

    如《灵枢·师传》:“胃中热则消谷”;《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

  气不足,则热中善饥”;《灵枢·五变》:“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肾脆则善病消瘅易

  伤”,“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素

  问·通评虚实论》:“凡病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素问·阴阳别论》:“二阳结谓之消”,“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传

  为风消,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2. 《金匮要略》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设消渴病专篇,在重视消渴病“胃热”病机的同时,更论及

  厥阴消渴、肾虚消渴,提出消渴病可继发“便难”、“肺痿”、“水气病”、“小便不利”,

  创立了白虎加参汤、肾气丸、栝蒌瞿麦丸等消渴病名方,至今仍为临床习用。开消渴病辨

  证选方之先河。

    如《金匮要略》所载:“渴欲饮水,口舌干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小便不利,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萎瞿 

  麦丸主之”;“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不肯

  止。”

    3. 《千金》、《外台》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外台秘要方》,记载了大量治疗消

  渴病的方剂,而且在病因病机认识和调护措施(饮食禁忌、运动疗法等)方面,也有发展。

  特别是《外台》引隋代·甄立言《古今录验》“消渴,病有三”的论述,明确提出消渴病

  尿有甜味,使消渴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变得一目了然。这在遥远的古代,确属难能可贵。

    甄氏所论:“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

  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可谓简明扼要。《外台》所谓:“消

  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谷气尽下为小便,甘味不变”,这些认

  识要早于英国人托马斯·威廉一千余年。

    4. 《太平圣惠方》

    宋代《太平圣惠方》始有“三消”之名,为三消辨证之原始。

    5. 《三消论》、《儒门事亲》

    金元名医刘完素著《三消论》,为消渴病定性为燥热,认为:“消渴之病者,本湿寒之阴

  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治疗当“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

  甚,济身中津液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奠

  定了消渴病三消辨证之基础。

    其后,张子和《儒门事亲》转载《三消论》全文,使三消辨证渐为更多的医家接受,影

  响明清,以至今日。

    6. 《证治准绳》

     清代·王肯堂,在前人论述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又进一步进行了规范,提出所

  谓“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影响深远。

    7. 《医学衷中参西录》、《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近代医家张锡纯继承张洁古、李东垣、喻昌、李用粹益气健脾治疗消渴病之论,认为三

  消实为脾虚,气阴不足,创玉液汤名方,名重一时。施今墨也提出滋阴清热应与益气健脾相

  结合。其后,三消辨证即渐为临床医家不取。

    当代医家祝谌予教授主张分型辨证,提出活血化瘀治法;占仁和教授更主张分期分型辨

  证,提出消渴病并发症“络脉瘀结”学说,主张活血通络,活血通络治疗消渴病及其继发病

  证,现已为临床医家普遍接受。


  〔范围〕




      消渴病与西医的糖尿病基本一致。西医学的尿崩症因有多尿、烦

    渴等类似症状,也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多饮:口渴,饮水量及饮水次数增多。

      多食:易饥,进食量超过常人。

      多尿,或尿有甜味:排尿次数及尿量均增多,夜尿也常增多。严重

    尿甜如蜜,诸蚁聚食。

      疲乏少力,或消瘦:患者虽进食多,仍常感疲乏,耐力降低,日久

    则形体日见消瘦。 
 
  〔病因病机〕


      1.病因

      体质因素、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邪毒、药石所伤。

      2.病机特点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耗伤气阴,日久阴损及阳;燥热耗伤

    正气,正虚易受邪毒;久病络脉瘀结,血瘀变生百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