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猿戏健身养生作用

 静幻堂 2015-10-02

一千多年前东汉医学家华佗(公元145-208年)创制的华佗五禽戏,是我国优秀民族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方法之一。它最初的动作主要是由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神态通过模仿这五种禽兽中虎的雄壮威猛、鹿的轻捷舒展、熊的憨厚刚直、猿的灵活敏捷、鸟的轻盈潇洒组编而成的一套动作,同时又把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一套锻炼身体的方法。此法不仅能强壮四肢的筋骨,而且还能调息五脏六腑。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意思是说,活动是保持健康最有效的方法。经常通过肢体的运动活动,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疏通了脉络。华佗五禽戏就其保健强身、祛病延年的功效而论,历来都为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发展到今天,它以丰富的内涵、多样的形式,不但可以强健人的体魄而且可以健全人的身心。2003年上海体育学院编创课题组在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五禽戏功法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并按照传统五禽戏的风格特点,博采各家之长,编创了“健身气功·五禽戏”。这套“健身气功·五禽戏”功理科学、内容充实、动作规范、简便易学、健身养生功效显著。其功法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五禽的秉性特点,配合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既有整体的健身养生作用,又有每一戏的特定功效。

  其中,猿戏即模仿猿的形象,取其生性好动,机智灵敏,善于纵跳,折枝攀树,躲躲闪闪,永不疲倦的特性。习练“猿戏”时,外练肢体的轻灵敏捷,欲动则如疾风闪电,迅敏机警;内练精神的宁静,欲静则似静月凌空,万籁无声。从而达到“外动内静”“动静结合”的境界。[1]长练“猿戏”具有以下健身养生价值。

  1.健身气功·五禽戏“猿戏”健身作用

  猿戏主要是指尖和眼神的运动,这些部位可反映末梢神经的功能。通过运动来促进神经系统的反应敏捷性,恢复神经系统的年轻态,增强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协调功能,防治神经反应和四肢动作的过早衰老。[2]

  猿戏,猿戏有两个手形:猿钩,五指撮拢,屈腕。握固,大拇指压在无名指指根内侧,其余四指握拢,猿猴生性活泼,机灵敏捷,猿戏要模仿猿猴东张西望,攀树摘果的动作,猿戏由猿提和猿摘两个动作组成。

  1.1 猿提的健身功效。猿提,两手置于体前,十指撑开快速捏拢成猿钩,肩上耸,缩脖,手上提,收腹提肛,脚跟提起,头向左转,头转回,肩放松,脚跟着地,两手变掌下按至腹前,再做右势,注意动作步骤,重心上提时先提肩,再收腹提肛,脚跟提起,重心下落时,先松肩,再松腹落肛,脚跟着地,以膻中穴为中心含胸收腹,缩脖提肛两臂内夹,形成上下左右的向内合力,然后再放松还原。

  练习时掌指撮拢变勾,速度要稍快,这种“猿勾”的快速变化,意在增强神经、肌肉反应的灵敏性。

  “猿提”中的耸肩、缩胸、收腹、提肛、提踵、转头、缩项、夹肋、屈肘、提腕、团胸等动作能够实现全身的开合和缩放,颈椎、胸椎、腰椎部位能够得到充分活动,从里到外都能得到有效锻炼。两掌上提时,缩脖、耸肩、团胸吸气,挤压胸腔和颈部血管;两掌下按时,伸脖、沉肩、松腹,扩大胸腔体积,可增强呼吸,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提踵直立,可增强腿部的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更应该经常做做猿提这个动作,学学小猴耸耸肩,缩缩脖,转转头,这样颈椎就很难再生病了。

  1.2 猿摘的健身功效。猿摘,退步画弧,丁步下按,上步摘果,猿摘模拟猿猴攀树摘果,手形和眼神的变化较多,眼先随右手,当手摆到头右侧时,转头看右前上方,臆想发现树上有颗桃,然后下蹲,向前跃步,攀树摘果,变钩速度要快,握固收回变掌捧桃左手下托,下肢动作是,左脚左后方退步,右脚收回变丁步,右脚前跨重心上移再收回变丁步。

  习练时眼要随上肢动作变化左顾右盼,表现出猿猴眼神的灵敏。眼神的左顾右盼,有利于颈部运动,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猿摘”中向右前方上步摘桃,再回来,然后,再向左前方上步摘桃,再撤回,这样来回左右扭腰,就对两侧的腰肌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因此习练猿摘可有效的防治颈椎病及腰部疾病。

  猿摘中的“握固',首见于《老子·五十五章》中:“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握固”(拇指中屈,其余四指握住拇指的屈拳姿势),即所谓“小儿拳”。老子多次对婴儿发出的赞美,不仅因为在他看来婴儿具有纯真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最符合道德的理想。老子赞美婴儿从养生角度就是气功中的返婴论。在老子看来,婴儿状态有两大特点:一是纯真,无知无欲,没有成人那种复杂的情绪与欲望的干扰,是身心高度统一的完美的状态。所以,他号召养生者回到这种婴儿状态中去。二是柔弱,婴儿骨弱筋柔,然而充满生机,以此来体现生机之美。原因是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婴儿葆住了先天元气而又能使精、气、神处于和的状态,它是生命的理想状态,也是身体的中和之气充足的象征。怎样才能达到“和”呢?《老子·五十五章》“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这是最好的概括。因此,五禽戏抓住最能体现“返婴论”技术细节的动作“握固”并灵活运用到猿戏当中,不仅有它的文化根源,而且长期练习它就会有一种返老还童、回归自然的年轻向上的生命之美。[3]

  猿摘应该算是新编五禽戏里比较复杂的一组动作了,其实要了解了这组动作的情节和情景之后,就会觉得不但不难,而且还挺有意思的。练习者是模拟一只猴子在树林里摘桃,先是小猴后退张望,发现树上有一个桃,向前跃,用爪子去攀树,然后把桃摘下来以后,退后,捧在手上高兴的样子,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就完成了猿摘的动作,一练起来了,自己好像就跟那个小孩似的,特别高兴。因此,动作的多样性就能体现神经系统和肢体运动的协调性,模拟猿猴在采摘桃果时愉悦的心情,可放松大脑神经系统的紧张性,对神经紧张、精神忧郁等症有防治作用。长期练习猿戏能使人年轻化,这已经从心理学、生理学、中医学等方面得到证明。实验表明,通过猿戏运动来促进神经系统的反应敏捷性,恢复神经系统的年轻态,增强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协调功能,防治神经反应迟及四肢动作的过旱衰老。

  2.健身气功·五禽戏“猿戏”的中医养生价值

  五禽戏的中医养生作用主要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关联的,其中五禽对应五脏。根据中医学的脏腑学说分析,“五禽五脏对应图”,猿对应的是心,所以,猿戏主心,猿提时手臂夹于胸前,收腋,手臂内侧有心经循行,通过练习猿提动作可以使心经血脉通畅;猿摘时对心经循行部位也有较好的锻炼作用,加之上肢大幅度的运动,可以对胸廓起到挤压按摩作用,这些对心脏泵血功能都有好处。那么心主要的生理功能有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4]。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脉,即血脉,又可称经脉,为血之府。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脉道的通利与否,营气和血液的功能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如果血衰少,血脉空虚,同样也能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和血液的正常运行。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和脉道通利为其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如果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或血脉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等外在表现,甚至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以及脉象结、代、促、涩等外在表现。

  心主神志,即是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无不包含于神的范围。换句话说,凡是机体表现于外的“性征”,都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反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神气”。狭义的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由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即大脑对外界事务的反映。但在中医学脏象中则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灵枢·本神》说:“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古人之所以把心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明的功能分不开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可分属五脏,但主要归属于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因此,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和正常。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谵狂;或可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因此,常练猿戏,可以改善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盗汗、肢冷等症状。而且,练了五禽戏中的猿戏之后,能使习练者心平气和,情志畅通,气血协调,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情绪改善之后,血压自然也就降下来了。

  3.小结

  “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编创充分赋于了时代的特色。其功理的阐述深入浅出,科学合理,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宣扬了科学的健身理念。其动作的素材虽来源于传统,但根据时代的特色进行了有机的组合。其动作的设计虽模仿五禽的神韵,但不拘泥于形式,姿势优美大方,左右对称,平衡发展,使练习者在练习时没有心理压力,乐意在公共场合进行集体锻炼。且练习后有心理年轻化的倾向,符合现代人欣赏美、体验美的心态。

  新功法充分地体现了体育与医疗的结合,具有强身健体、养生康复的作用;编创的动作简单易学,便于记忆,利于向广大群众推广;运动量适中,适应中老年人群锻炼;技术上能体现层次难点,易学难精,使练习者能够不断追求技术完美,激发自我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健身效果。特别是通过习练猿戏可外练肢体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达到思想清静,按摩心脏,改善脑部供血,对神经紧张,精神抑郁等症有防治作用。并有效的防治颈椎病、腰痛、高血压以及心功能低下的一些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