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科招商终止做市股票看做市商制度的困境

 jys1008 2015-10-03

8月18日,中科招商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将暂停对做市商进行的股票定向发行,至于将来要不要继续视情况而定。与此同时,达人资管也在7月6日作出过同样的决定,并表示导致这一事件的原因是做市商制度本身的弊端。


时间回溯到今年5月4日,中科招商宣布将启动总额为10亿元的做市商定增发行,引发三板行业内的共同关注。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发行,发行对象共26家全部为券商。从公告来看,当时的中科招商当时是下足了决心要转做市的。


然而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府爷注意到,广东中科招商副总裁朱为绎近日曾对外表示:“做市并不能解决流动性问题,像中科招商、九鼎这些大盘股其实在协议转让的时候非常活跃,如果做市后交易反而可能会下降。”可见,中科招商突然放缓做市步伐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早有预谋的。


无论是一时兴起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中科招商此行为都意味着决定继续以协议交易的方式在新三板进行交易,暂时放弃变更为做市转让方式。


中科招商为什么放弃做市进程?


按照朱为绎的说法,“现在看来做市并不能解决流动性问题,有很多企业因为做市以后可能交易量还下降了。”


在新三板做事制度的理想设定里,做市商需要利用市场定价发现企业价值。而在现实操作中,大量资金集中在前端投资,从一级市场低价拿票,再从二级市场交易卖出,这种盈利模式成为主流,也令新三板市场出现巨大的套利空间。


这种一级市场低价拿票,二级市场交易卖出的行为并不会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反而会为市场大跌埋下伏笔。由于做市商往往可以通过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定增取得超低价股,所以在二级市场售出时只要高于定增价即可获利,这样就很可能会出现大量抛售造成的股价被严重低估的情况。而股票价值被低估,这正是企业所不愿看到的。


此外,二级市场内的交易价差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令做市商的交易难以带来流动性。


新三板和纳斯达克之间到底还有多远?


新三板的定位是中国的纳斯达克,做市商制度也很可能是仿造纳斯达克设立的。然而就目前所见,新三板的做市商制度并没有学到纳斯达克的精髓。


根据做市商是否参与证券发行方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美国NASDAQ做市商的库存股票来源可以分为直接从发行方获取和从市场获取两种方式。


从市场获取的方法与字面意相同,即从市场上直接在做市过程中获取并积累做市库存股票,其成本随市场价格波动而波动。这种方式获得的股票由于是竞价交易产生的市场价,因此并不会过于偏离公司本身的估值,通常是公司所能够接受的价格。


而因为纳斯达克有承销价差的概念,另外一种从发行方获取的方式所形成的价格也没有偏离市场价太多。刨除超额配售权不算,成本达到93.46%(承销价/销售价)。可见这种方式获取股票也没有出现恶意压低价格的情况,并不会引起做市企业的反感。


所以,虽然新三板将要引入非券商的做市商资格制度,但是对于做市商热衷于压价购买库存股的现状并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而解决方法,可能就是学习纳斯达克的方式引入承销价差的概念。


数据来源:新三板府 文/韩美亚

本文由「华尔街俱乐部」推荐,敬请关注公众号: wallstreetclub

我们在此代表本账号的所有读者感谢本文作者所付出的辛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直接通过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