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细致的、明确的目标 抑郁的人倾向于制定太宏大或者模糊的目标:“我想要快乐起来”、“我想要摆脱孤独感”;而不抑郁的人会说:“我打算每周给我好朋友打两个电话。”前者令人更加惶恐;而后者让人更有掌控感,事实上也更能促成改变。人抑郁的时候,容易身陷消极情绪,所有糟糕的念头都一并而来:比如我完蛋了,我再也好不起来了,我很糟糕,我怎么才能好起来……相信我,无数的人都有这样自我怀疑而且无比绝望的时刻。试试看,给自己一个更具体的目标,比如说去写一篇文章,或者买一个拖把、跟朋友约一个饭局。让哲学家去思考人类终极的问题,我们来认真做好吃喝拉撒。 起身去做些事情,或是冥想人在抑郁状态的时候,很容易在消极的想法里面沉迷深陷,就像踩着转轮的小老鼠,欲逃而不能。很多研究证实,在这样的情形下,冥想会很有帮助。冥想当然有帮助——如果你会做冥想的话。对于我个人最有帮助的是,当大脑无法停止转动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比如摸一下身边的物体,动动脚指头,出去走一走,或者去做件小事情。目的是通过关注你身体的感觉,将注意力放在当下。 关于冥想我多年前陪一个朋友去泰国的寺庙学冥想。冥想有很多种类,走路冥想、打坐冥想,诸如此类。我始终没有学会“冥想”这件事情——说来羞愧,每次我都以极快的速度睡着。但是当时老师说的一个技巧我一直在使用。他当时说,关注你的呼吸,关注你脑袋里面浮现出来的念头。想象你面前有一个传送带(或者铁轨),当你有念头冒出来,将这个念头打包,放在传送带上,让它走掉;下一个冒出来,再打包,放在传送带上,让它走掉……周而复始。我依然时不时会睡着,但这个技巧确实能够有效地把我从胡思乱想中拖拽出来。 给自己创造一个情绪上的“安身之处”人在抑郁状态下,很难回忆起什么快乐的感受。一个建议是,给自己创造一个情绪上的安身之处。有的治疗技术会让来访者在冥想的状态下,回忆或想象一个让自己感到舒适、安全、快乐的环境或情境,这个环境可能是你小时候居住的房子、山清水秀的野外,或是年幼时好朋友的家,甚至是你想象出来的、让你舒服和快乐的环境。但重要的是,你念头里面有这样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能够给你带来好的感受。当抑郁侵袭的时候,你可以偷偷跑“回去”休息一下,积攒些能量。 去运动一份长达26年的研究表明,运动不只能够在短期内让人心情舒畅,从长远的角度看,它也能预防抑郁症状的发作。最近和跑北京马拉松的朋友聊天,大家一致的反馈是:长跑是修行,也确实能够舒缓压力,让人感觉更好。抑郁发作的时候人特别不想动。那,就在抑郁发作之前,运动起来吧。 思维方式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倾向于对事件产生大的情绪反应,那么他就更容易遭受抑郁症状的困扰。这亦是硬币的正反面。人敏感,就容易受到情绪的困扰;而不敏感,又可能丧失创造力和想象力。所谓人在“轻狂躁”状态下,特别适合进行艺术创作,因为那时人思维跳跃、想象力丰富。抑郁也一样,带来坏处,亦有它的好处。最大化那些好的部分,学着和那些坏的部分握手言和——当然很难,但值得尝试。接受它(Live with it)研究表明,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看待事物比不抑郁的人更精准。也就是说,人不抑郁的时候更容易过度乐观,而抑郁的时候往往对现实的评估更准确。我就说嘛,聪明的人才抑郁。人无知而快乐,聪明就得面对痛苦。当然,当你看到了痛苦的真相,仍然能保持快乐,这是大智慧。大智慧不是生而即得,你也不一定非要有所谓的大智慧——毕竟我们都是人,而不是神。就当这抑郁是上帝送给你的万圣节礼物吧,live with i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