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

 古典文化一站 2015-10-04

  战国凤鸟纹出廓璧,长:85.91mm、宽:54.87mm、厚4.73mm。

        战国凤鸟纹出廓璧,此壁双面镂空琢制而成,以“剔地”的工艺琢制出突起的谷纹,外沿有突出的顶部出廓突起,有一孔,便于佩戴,内外廓以细阴线勾勒,中间有一圆孔,上部有一小孔,出廓部分饰镂空凤鸟纹,玉璧部分饰谷纹。

       玉璧因入土玉质发生变化而整体颜色呈浅淡的青色,局部产生褐色的芝麻沁点,虽因时间短没有沁入胎骨,但也自然、深沉。从下面的放大图看,还能看到沁色侵入的微小裂口。透光观察,局部可见较明显的绺裂,部分出现灰皮,侧光观察灰皮部分,依然整体包浆统一。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凤鸟纹出廓璧A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凤鸟纹出廓璧B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凤鸟纹出廓璧自然条件下反A面逆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鸟纹出廓璧自然条件下反光B面逆光

 

    从加工工艺看:下面通过局部60倍放大图观察,从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及二者关系分析: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谷纹观察图一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谷纹观察图二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卷云纹工艺放大观察图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卷云纹工艺放大观察图二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凤鸟眼部喙部观察图一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凤鸟眼部喙部观察图二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孔部观察图一


[转载]战汉古玉赏析——凤鸟纹出廓璧

镂空处痕迹加工放大图


从以上60倍放大图可以看到,包浆与阴线内外统一,包浆无处不在。有少量的黑色附着物。表面有明显的研磨砂打磨痕迹,观察纹饰的加工工艺痕迹可以发现,谷纹及卷云纹的加工痕迹都是又短又直的砣痕,可以看到起砣、落砣的明显痕迹。纹饰饱满,光线折射显示出人工打磨形成的小切面,纹饰周边可以清楚的看到用研磨砂进行细打磨的痕迹,出廓璧整体雕工精细,底打磨平整、细腻。在凤鸟纹镂空及边缘处,可见粗细、长短不一的横向及纵向的打磨痕,而镂空面的弧线不是光滑的曲线,这是由人工拉丝切割后,用管钻具又一次打磨的原因,符合古代正反转、慢砣具琢玉工艺特征。从以上特征分析,入土特征明显,阴线内外特征统一,符合古代工艺特征。


       再从形制上分析:


       在古代,璧是一种重要玉器,使用年代之长、品种之多是其他玉器不能相比的。璧有以下几种用途:一为礼器,二为佩玉,三为礼仪馈赠品,四为葬玉。玉璧的纹饰随着时代不同而有变化。商代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唐、宋、元以后出现了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从本件形制和纹饰看,应属佩玉。


       玉璧中应引起重视的是素璧、谷纹璧、蒲纹璧。素璧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有三个出土地。一是良渚文化遗址;二是广汉地区早期文化遗址;三是齐家文化遗址。商代也有素璧,素璧在当时主要用于礼器。谷璧、蒲璧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明清出现了一面以谷纹或蒲纹、云雷纹、席地纹装饰,一面饰花、鸟、鱼、虫、龙、凤、八卦、吉祥物等图案。


      《周礼》有“子执古璧”、“男执蒲璧”的记载。谷璧上镌刻有成排的密集小乳丁,乳丁上雕成漩涡状如同谷牙,取其谷可养生之意。蒲璧指带有极浅的六角形格子纹的璧,取蒲能织席可以安人之意。这两种璧多是战国和汉代的,一般为几厘米到十几厘米,超过二十厘米的不多见,从存世或出土的实物看,宝光四溢,做工极精良。在战国时期这类玉璧已被奉为珍宝,作为佩玉或抵押品、赏赐品、镶嵌品、礼仪品及馈赠品。龙纹、鸟纹、凤鸟纹、蒲璧见之于汉代,璧的表面用同心圆绳纹分为两区,多达三区。外区饰龙纹或凤鸟纹,内区饰蒲纹,三区内饰兽面纹。这种汉代璧一般用水玉制成,分厚薄两种,直径一般较大,大的有超过40厘米,但厚的并不多见。


最后,综合分析:

根据以上结合60倍的放大图片、从些件出廓璧的入土特征、加工工艺及纹饰来断定,此件凤鸟纹出廓璧应是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出廓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