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姜解毒建奇功

 静幻堂 2015-10-04

生姜解毒建奇功

“生姜治百病”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生姜也是中医主要的药用食材。可从古至今,不论是食用还是药用,生姜担任配角多,担任主角少。在许多膳食中,不应用生姜,那滋味是难以入口的,例如,鱼肉的腥臊没有生姜去除,难以下咽。但再美好的菜肴,生姜也只担当配料、佐料,不可能成为主料、主食。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治应用生姜的先河,自《伤寒杂病论》后,历代医家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学术思想和医疗实践方法。除了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有五十首应用生姜为主药的方剂外,历代医家方剂中应用生姜的成千上万。在这么多方剂中,生姜极少担任“君”王,大多数时候是“佐使”身份。可在解毒这个方面,生姜则是名副其实的“君王”。且看下面生姜解毒建奇功的案例。

生姜解毒建奇功

唐宋时期在上层社会,嗜食飞禽是当时饮食风尚。据史书记载:唐代有一富翁在船上住宿,半夜暴病而亡。等到清晨,气还未断。隔壁房里有位武陵人梁新,是医生,得知后就给他诊治。诊后说:“这是食物中毒,近三两日内是否在外面吃什么东西了?”病者的仆人说:“主人很少出船,从不在别人那里吃东西。”梁新又问:“平常他好吃什么食物?”仆人说:“好吃竹鸡,每年不下数百只,近来又买了竹鸡,并已进食。”梁新说:“竹鸡吃半夏,一定是中了半夏的毒。”梁新让人把生姜捣碎拧成汁,撬开病人牙齿灌入口中,于是病人就苏醒了。毒解后,稍事调理而愈。

相对这个富翁而言,嗜食竹鸡而中毒的宋明帝病情没那么危重,但因相当痛苦,诸太医束手,治疗难度不小。谁都知道,伴君如伴虎,这给老虎治病,绝不是个好干的活,风险相当大,弄的不好就要脑袋搬家。宋明帝登基第六年时(公元470年),喉中慢慢生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茶水不进。群臣商议只有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仔细给宋明帝诊察后,决定让宋明帝每次吃5两(16两为一斤)生姜,一日三次。初始宋明帝强咽又辣又硬的生姜,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十分难受。这个节骨眼上,只要皇帝老儿发怒,拒绝治疗,徐文伯性命难保。好在徐文伯凭三寸不烂之舌,苦苦劝说,宋明帝坚持吃了两斤,疼痛明显减轻,脓血越来越少。药物一旦见效,就取得宋明帝完全信任,自然继续吃下去,到吃够三斤,喉痈竟然痊愈。宋明帝问缘由,徐文伯解释道:“陛下平时嗜好竹鸡,而竹鸡最喜食半夏,生半夏之毒由竹鸡转移到陛下体内,留在食道、咽喉,服了生姜正好解了半夏之毒。”宋明帝听了甚喜,将祖传的鸳鸯剑赐予徐文伯。除了物资刺激,还给了他精神奖励,徐文伯被宋明帝封为“天下第一名医”。

生姜解毒建奇功

宋·洪迈《夷坚志》里也记述了生姜解半夏毒的故事:杨立之从广州府的通判任上返回楚州,咽喉生痈疮红肿,溃破脓血流出如注,昼夜不停,饮食不进,夜不 能眠,众医束手无策。正巧杨吉老先生来楚州,即请其来医治。吉老仔细观察了好一阵,说:“不必诊脉,已知病因。这病很特殊,必须先吃生姜一斤,然后才能服药。若不这样,就无法治疗。”说完离去。杨立之两个儿子很怀疑,认为治法错误。但杨立之相信杨吉老医术神妙,如此用方必有道理。令其子切碎生姜,入口中尝试。乍一入口,即感生姜甘甜而香,越吃越有味道。吃够半斤,咽喉疼痛渐渐消失;吃够一斤,开始感觉姜味辛辣,脓血停止,米粥入口亦觉通畅。第二天请杨吉老来府,询问究竟。杨吉老说道:“你在南方做官,必然多吃鹧鸪,此鸟好吃半夏,久而久之就中了半夏的毒而致病。故让你先吃一斤生姜以解毒。现毒已解,不用另吃他药,调养休息即可。”此案与上两案异曲同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禽部·鹧鸪》中也引用了这则故事,以说明多食鹧鸪亦有毒。

生姜解毒建奇功

大凡诊病,必先探病本,然后用药才能中的。梁新、徐文伯、杨吉老等名医凭借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渊博的学识,又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探得病者中毒的原因,是好食竹鸡、鹧鸪所致,而竹鸡、鹧鸪喜食半夏,久则中其毒。根据姜能解半夏毒的道理,于是捣姜汁灌之或食生姜治之,一举而愈。诚然,姜能解半夏毒是中医常识。试想,如果梁新、徐文伯、杨吉老等名医仅知此一点,而不知竹鸡、鹧鸪好食半夏的知识,且又不善于思索探究,又怎能察知病本而一举治愈呢!中药用半夏者,用姜汁炮制,即有解半夏毒的妙用。据《本草纲目》记载,除了竹鸡、鹧鸪喜食半夏易让嗜食者中毒外,鸠也如此。生姜也适宜误食生半夏、生野芋、魔芋、生南星等发生中毒,口舌发麻之人食用。掌握这些常识,遇到类似情况,断然处治能解危难于顷刻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