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召营销一(引言)

 heweihua1210 2015-10-09

 引言

 

口碑是古老的传播"媒体",是独特的营销管道。如何形成有利于企业和产品的口碑?如何让口碑在客户群中有效地传播?其中的内在诀窍就是感召。

感召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将感召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因而成为了领袖,成就了大业,甚至改写了历史。感召不是伟人专用,感召并不神秘,汇才将感召落地生根,运用在营销之中,屡屡创造出了市场上的奇迹。可以这样说,在今天的市场上,没有感召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老板,不可能将企业发展壮大,是不是觉得有一点危言耸听?其实毫不夸张,看完本书你就会明白。

 

营销是企业的重中之重。无论你的技术和产品怎么好,缺少了营销,就不可能实现价值的转换,也不可能换来企业赖以生存的利润和资金。这个道理是老生常谈了。我们在这里关心的是,是什么阻碍了营销的实现?人们在营销中走进了一些什么样的误区?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营销的效率?

 

下面的几个问题可能对你的思考有所帮助。第一,假如让你去营销一个愿景,你该怎么营销?可能"愿景"这个概念太过于空泛,让你难以回答,那就将它进一步聚焦:假如你要营销的愿景是帮助别人达成他自己的目标,你将怎么样去有效地铺排?

 

第二、不能只靠你一个人去营销,那样做的结果是速度太慢,你帮助的人很少。你要组建一个团队,带领这个团队去营销你的愿景,你又有什么良策?

 

第三,当你一个人这样做的时候,可能是出于一种爱好,对利润的感觉不是那么敏感。但当你组建了团队,就必须赢利,这是团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经济底盘。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你所做的一切是成就别人,是帮助别人赢利、发展和壮大,这意味着你自己以及你的这个团队必须成为赢利和提升的模板,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梦想点火器。你如何保持不断赢利和持续提升?

 

第四,你发现团队壮大后,不仅要用标准化的方法来管理团队,还要让你的愿景在运作上标准化。以前人们谈标准化基本上是针对生产流程,享誉世界的TQM(全面质量管理)是针对质量控制的过程而展开的,国际化标准组织ISO也更多的是从流程上进行标准化。但是,你的愿景存在于头脑之中,你的成果存在于别人的身上,这样的无形产品怎么样才能标准化?

 

当你思考完以上问题后,再想一想: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营销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有形的产品,尤其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购买生活必需品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无米下炊,就会毫不犹豫地去商店,此时不考虑究竟买不买的问题,唯一要做的是货比三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买卖完成的时候,付出(钱)马上得到(产品)。

 

当你的产品是一种愿景--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这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无形的产品。显然,无形产品比有形产品更难营销。首先,有形产品的交易是通过货币换取产品的形式完成,简单直接。而你的愿景是通过一种体验来完成营销的,比如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各种培训,顾客的收获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内在的变化;第二,有形产品的营销,交易完成,双方的成果也就达成了,各得其所,皆大欢喜。而你的产品还不是培训,是要帮助别人达成目标,也就是说,收获一种体验仅仅是顾客消费你的产品的一个过程,最终的成果是要挑战对方在实践中创造出以前没有的成绩。

 

所有的成果发生在埋单以及消费之后,成绩产生于未来。未来不可预期,哪怕你的愿景是很好的,在没有见到成果前,顾客凭什么愿意埋单?当你能够将这个愿景有效地营销出去,帮助更多人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后,那么,其中的营销内涵会不会让你的营销水平大大提升,会不会让你在有形产品的营销上如虎添翼?

 

以上问题的答案,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感召营销。因为以上问题展开的过程,正是将这个理念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其实施者是汇才人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才),亚洲第一家推广教练文化的国际人文机构。

 

汇才经营的产品是企业教练技术。教练技术是做什么的?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教练帮助别人达成他自己的目标。汇才把企业理念定位为"经营梦想,品尝生活",不仅仅经营自己的梦想,还要挑战更多人经营他自己的梦想。

 

很多人的梦想成真发生在短短的3个月之内。3个月,是汇才的核心训练"教练型领导实践计划"的时间长度,学员在这个环节锻炼自己的教练实践能力,将教练技术与自己的目标对接。学员在这个时段频频创造出激动人心的故事:在绝大部分同事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从500万元到1500万元的销售突破;原计划销售额增长50%就是优秀,没想到最终突破了150%的增长……类似的案例举不胜举。(具体案例见《你可以做得更好》一书)

 

汇才因为成功地运作了这个"经营梦想"的独特产品,成功地训练了近十万人次,成为中国市场上的一家不断被人关注和研究的企业。人们对它的兴趣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汇才靠什么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第二、在汇才的客户名单上,出现了何伯权、黄启均等中国知名的企业家,这些风云人物从中得到了什么?第三、汇才经营模式的奥妙何在?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展开对汇才的研究和诠释。有很多人并不讳言参加汇才的训练,是想弄清楚汇才究竟是如何经营的,想从汇才的运作模式中找到经营自己企业的妙方。也有不少人在汇才的训练中走过一圈后,迅速将看到以及感悟到的经营方法导入企业。

 

外人看汇才,看到的是一些片段,看到的是汇才的技术和训练的场景。这有点像观看一部影片,片段和场景是重要的,无数的片段和场景组合成了电影。不过,片段仅仅是片段,如果只看一个片段,对影片的理解将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扭曲的。理解影片的唯一方法是冷静地看完所有的情节和场景。

 

如果你认为汇才经营的全部核心是教练技术,那就陷入以片段概括电影主题的误区中了。没错,教练技术是汇才的核心产品,但它仅仅是一种形式和工具,是汇才实现理念的一个载体,是人们可以看见的过程。

 

自从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后,汇才发展了自身,还带动了一个新的行业:企业教练。有不少人去汇才学习后,模仿汇才的训练形式,另立山头做起了教练的训练。这说明企业教练这个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前景广阔,整个行业也在蓬勃发展。

 

汇才为别人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同时也使自身成为了一个奇迹。无形中成为了一面标杆,这是汇才的创立者当初没有想到的。人们研究汇才,希望从汇才身上解开自身经营上的困惑,比如,智慧产业中的无形产品,受个人的影响很强,如何实现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企业怎样建立起与顾客的长期关系?怎样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怎样才能让人们从"要我做"真正转变到"我要做"等?

 

市场上永恒不变的规律是没有做不好的生意,只有做不好生意的人。汇才的经营之道值得所有的企业人借鉴,因为它首先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在汇才眼中,英雄不问出处,不管你处于什么行业,不管你是什么职位,一切与你这个人有关,与你和周围的人的关系有关。所有的营销是人围绕着人进行的,只有人的问题解决了,经营和营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不可否认,形式和工具是重要的,内涵就隐藏在这些形式和工具中。概括起来,汇才真正的核心和精髓就两个字:感召。在汇才,经常能听到感召这个词语,感召力的训练是学员必须经过的重要环节。前面说了,汇才是在经营一种愿景,一种帮助更多人实现梦想、达成目标的愿景,这本身就是在进行感召。教练的实质是在进行感召营销,教练文化是一种感召文化。

 

什么是感召?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感动并召唤,汇才的定义是:激发他人理想,从而采取行动。他人的理想也就是对方真正想要的、想追求的目标,汇才用教练技术来感召对方,令对方采取行动,自己达到这个目标。感召营销并不是汇才创造的,因为感召的力量和方式本来就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汇才只是把这种特征给总结出来,把人们内在的潜能给挖掘出来并显性化,通过多年的市场经验,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营销模式,运用在汇才的运营中,并广泛地推广给它的学员们。

 

有很多关于感召的真实例子。汇才有一位副总裁是心理学博士,有一天她家里的空调坏了,她去到香港的家电公司,准备购买一台价值三千多元的空调。她购买的意图非常强烈。与店里销售员谈了一个多小时,结果她没有买那台空调,而是买了一共价值九万多港币的空调系统以及一些家电,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那个推销员并急于推销一台空调,而是帮助副总裁挖掘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她来讲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达到她理想中的家居环境。最后这位睿智的博士快乐地做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决定,购买了远远超过当初计划的系列产品。

 

感召的方式在家庭里面也经常出现。家庭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不少父母采取指令性的要求,比如,要求孩子努力读书,不能上网,少吃甜品,等等。另外有一种父母,不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挖掘他想要的东西,通过不断提问,慢慢地挖掘孩子心中的梦想。比如孩子说他想做一个医生,父母就启发他怎么才可以成为一个医生?帮他去看到读书与做医生的内在联系,让孩子们自己去行动。后面一种教育方式就是感召。

 

感召的能力人人皆有,感召营销无处不在。如果你有心就会发现,本书开头提的几个问题,也正是所有企业经营者共同经历的历程。创办企业,不就是起源于创办者的一个愿景吗?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创办者营销自己愿景的过程,他在不断感召更多的人来支持和参与自己的愿景,他所经营的产品只是实现愿景的载体。毫无疑问,感召营销有助于产品的销售,但又包含并远远超越了产品的营销,它是企业经营的灵魂。

 

本书站在冷静的角度,从整体上浮现感召营销的核心,深入剖析感召营销的精髓。本书的目的不是为汇才树碑立传,也不是教科书,而是试图从更宽广的范围启发读者的思维,让读者从感召营销中受益。所以,本书中的主体内容是对感召营销的提炼和论述,汇才的经典案例和核心观点只是一个个有力的佐证。同时,由于感召是口碑传播的内在引爆器,是口碑营销的成功诀窍,我们将在每一章里集中阅读到关于口碑传播的总结和提炼,不过,这本书的焦点和主要内容依然是关于感召营销。

 

 

 

口碑传播的典范

 

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可行的让口碑发生的办法和规则。也就是说,尽管企业知道口碑是很好的一种营销传播器,但是却很难有策略地让它产生、传播和发挥作用。口碑常常生长在企业的计划之外,影响巨大但却难以管理,口碑传播是企业预算之外的传播,是消费者的一种自发行为。

 

汇才的商业模式让很多培训公司难以企及,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就是依靠口碑来获取顾客。汇才通过训练大量的成功人士,在社会上形成杠杆效应,通过口碑传播,而且是通过处于影响力中心的企业老板和企业高层的传播,客户网络迅速扩大。汇才几乎没有在媒体上做任何广告,它认为企业教练首先是一个概念,没有亲身体验很难真正明白,广告更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推广效果,所以没有选择广告投放的方式来张扬和传播。

 

每一个与汇才接触的人,实际上已经开始接触教练技术了,同样的,每一个与汇才学员接触的人,也在受教练技术的影响。因为教练技术是应用型的管理技术,是适合于各行各业的工具,人们在学习后,很迫切地想试验教练技术的效果,很快就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之中。可见,学员的口碑传播,最大的驱动力是他自己内心渴望更大收获的愿望。

 

学员的口碑是汇才最主要的传播平台,是汇才客户来源的重要管道。与很多企业让口碑被动生成所不同的是,汇才主动去营造企业和产品的口碑,通过现场训练、持续教练、创造成果以及媒体报道等方式,来强化口碑的影响力。口碑传播之所以有效,得益于汇才最独门的运作方法--感召。

 

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字:一位事业有成的总经理,在学习了教练技术后,不仅自己的事业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还主动感召周围的一百多人来学习教练技术。在汇才的学员中,存在大量的这种口碑传播者,他们大多取得了不错的成就,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愿意进行口碑传播。在口碑传播中,他们收获了什么?一方面是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的教练水平和感召能力,另一方面是在感召过程中促进了与对方的密切关系。这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意义的双赢,因为双赢的体现不是建立在金钱上,而是建立在学习上,双方形成的不是利益关系,而是一种学习型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