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琴戏的剧目概述

 ganggang0611 2015-10-12

柳琴戏剧本、曲谱

  山东柳琴戏的传统剧目相当丰富,仅据1957年山东省戏曲研究室调查、抄录所得,就有一百六十多出。1957年山东省戏曲研究室纪录的山东柳琴戏传统剧目包括:《金锁记》《仙花记》《西厢记》《七装》《大赶脚》《小机房》《酒楼》《锦香亭》《金凤》《红罗帐》《思春》《桂花亭》《铡美案》《西岐州》《断双钉》《钓金龟》《二贤》《灌药》《老幽州》《女中贤》《挡马》《劝嫁》《刺火棍》《反潼关》《樊江关》《大鳌山》《牧羊圈》《小割袍》《葡萄架》《磨坊》《卖线子》《梅龙镇》《红桥》《抱灵牌》《白罗衫》《北齐国》《二龙山》《东秦》《天文》《长生乐》《天门阵》《盗发》《打黄风》《打枣》《打瞎子》《打干棒》《大劈棺》《大锯缸》《大上寿》《大花园》《双换妻》《东迴龙》《北京》《南京》《东京》《对裙记》《分对裙》《休丁香》《三告》《卖宝童》《红灯记》《王宝钏》《万卷书》《升仙记》《钥匙记》《鱼蓝记》《五长旛》《北流水》《打灶》《结拜》《小赶脚》《八不凑》《御碑亭》《玉环记》《报花》《咋车子》《赠剑》《裁朵罗》《北平》《蓉花记》《砸蛮船》《四牌楼》《送京娘》《油山》《四劝》《四宝山》《四屏山》《三关镇》《小五台》《小雀山》《小鳌山》《小书房》《小燕山》《五反》《马棚》《珍珠衫》《黑驴驮尸》《秦琼别妻》《查钗记》《割肉孝母》《王婆骂鸡》《双生赶船》《芈建游宫》《八郎探母》《张彦休妻》《二堂放子》《贵妃醉酒》《冯茂变狗》《吕蒙正赶斋》《皮秀英四告》《张四姐下凡》《周公赶桃花》《刘秀走南阳》《秦雪梅吊孝》《兰瑞莲打花》《王定宝借当》《朱买臣休妻》《韩湘子出家》刘金定下南唐》

连台本戏《济公传》剧照

    在这一百六十多出剧目中,经常上演的、剧本比较固定的大戏不多。老艺人有“出来进去十八出戏”的说法,这十八出戏的具体名称说法不一。临沂老艺人李忠志说的十八出戏是:《珍珠衫记》《四宝山》《金镯》(记)《玉环》(记)《丝鸾记》《桂花亭》《蓉花记》《状元打更》《西厢记》《锦香亭》《油山》《罗通扫北》《铁牌关》《红罗帐》《白罗衫》《点兵》《四告》《大花园》

  冯士选等人说的十八出戏中还有《仙花记》、《罗鞋记》、《四屏山》、《八盘山》、《西岐州》、《三反》、《五反》、《周公赶桃花》、《北齐国》等。

传统戏《小姑贤》剧照

  山东柳琴戏的传统剧本的来源难以查清,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由兄弟剧种移植而来。就1957年记录的一百几十个剧本看,与山东柳子戏、五音戏、茂腔、山东花鼓等剧种相同的很多,这应该是相互移植的结果。其中,必有拉魂腔移植其他剧种的剧目。

  由洋琴、渔鼓、大鼓、评词等曲艺段子改编而成。

  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特别是章回小说等改编而成。例如:1934年前后,拉魂腔艺人马学成等人应邀到济南演出。过了一段时间,所会的戏都演遍了,只好重复上演一些剧目,引起观众的反感。后来他们听从剧场老板的建议,搜罗了一些传奇小说、唱本等,白天找个识字的给演员念一段,商量一个“梁子”(即大体故事情节),分配一下角色,晚上就上台演出。对白和唱词全凭演员即兴编造。就这样,几乎每天晚上一出新戏,竟在济南演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老艺人自己创作的。虽然现在无法断定哪出戏是艺人创作的,但好多戏中的唱词是由艺人自创是可以肯定的。如老艺人尹成潭(至今一百多岁)虽然不识字,但整天琢磨剧本,编了大量唱词,很受艺人们称道。

  由“篇子”发展而成的剧目,特别是两小戏、三小戏,不少是由“篇子”演变而成。

柳琴戏《悔亲记》剧照

  柳琴戏的一百多个传统剧目,大致有这样的特点:

  许多剧本对于封建统治者的贪暴不法、为富不仁、鱼肉百姓、残忍、奸诈、虚伪等揭露十分深刻,抨击相当激烈。有时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统治阶级的总代表——皇帝。如《大花园》中就有“万岁为钱江山毁”的唱词。皇帝、国舅、达官贵人在戏中往往是摆在被审判的地位。

  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疾苦和愿望。柳琴戏剧目中,凡是表现穷苦百姓被压迫的情节,都极为真实、生动。究其原因,我们以为是拉魂腔艺人,把自己饱尝辛酸的悲惨遭遇,把他们的血和泪,融进了戏里,才使得这些戏格外深刻生动。如《张郎休丁香》中张万仓要饭时有“成天我跟狗打仗,东庄要碗渣豆腐,西村要碗冷剩汤,身上痒痒往墙上蹭”,“裤子露着腿,鞋子张着嘴,吃干煎饼喝凉水,急睁两眼活受罪!”等台词,这些台词,没有要过饭的人是难以编出来的。剧本中对清官的歌颂,对势力小人攀高结贵、忘恩负义、嫌贫爱富、喜新厌旧等行为的鞭挞和讽刺,对好吃懒做、赌钱、夫权思想等的批判,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观点和愿望。

  不少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剧目,洋溢着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激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唾弃,,对爱情忠贞不渝,勇敢追求幸福的人受到赞扬。

  一些戏歌颂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人物。

  大多数剧目,特别生活小戏,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健康情趣。语言朴实生动、通俗明快。

  由于历史的局限,像其他地方剧种一样,柳琴戏中也存在一些糟粕。如部分剧目中宣扬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有歪曲劳动人民形象的现象,个别剧目有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

  由于柳琴戏艺人文化水平低,学艺的方式大多是口传心授,所以许多剧本没有固定的本子,仅有大体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点不足。一个“观花篇”可以用在大家闺秀身上,也可用在小家碧玉身上,也可以用在丫鬟身上。同样,“梳妆篇”、“行路篇”等等也几乎是通用的。有时,不管剧情发展需要不需要,是否合乎人物身份,就塞进或套用这些通用篇子,使剧本拖沓、松散,影响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

  生活小戏往往比较真实感人,而一些宫廷袍带戏中,由于生活经验所限,人物的语言、行动、思想,往往是底层人民的语言、行动、思想,与人物身份不相符合,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不少剧目说唱色彩依然很浓。这是拉魂腔由俗曲说唱向戏曲演进过程中留下的印记 。

  以上只是几点粗浅的印象,很可能言不中的,挂一漏万,有待于深入学习和研究。

现代戏《亲兄乃弟》剧照

  从题材和演出形式看,山东柳琴戏剧目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清官戏:《黑驴驮尸》、《白马驮尸》、《大鳌山》、《小鳌山》、《断双钉》、《仙花记》、《鱼蓝记》、《秦香莲》、《三卷寒桥》等。

  杨家将戏:如《挡马》、《斩子》、《刺火棍》、《盗发》、《潼台会》、《小五台》、《小雀山》等。

  薛家将戏:如:《东迴龙》、《西回龙》、《三反》、《五反》等。

  爱情婚姻戏:如《打干棒》、《小书房》、《西厢记》、《四屏山》、《天台》、《思春》、《罗鞋记》等。

  生活小戏:如《喝面叶》、《拾棉花》、《双换妻》、《砸纺车》、《打枣》、《卖线子》、《双拐》等。

  连台本戏:如《金镯玉环记》、《五女兴唐》、《空棺记》等。

  其他。

  除了戏曲剧目,柳琴戏还有近二百个“篇子”、目前保留下来的有《单刀会》、《周游列国》、《凤仪亭》、《陋巷》、《芒砀斩蛇》、《贪花段》、《大烟段》、《倒十字》、《十不足》、《马前泼水》、《酒色财气》、《耕读渔樵》、《三皇五帝》、《黑驴段》、《风花雪月》、《孟姜女哭长城》、《王二姐做梦》、《货郎担》、《小二姐劝夫》等一百多个。

柳琴戏《小二黑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导下,省内各地专业柳琴剧团,都十分注重剧目建设。仍以临沂市柳琴剧团为例,建团第二年(1953年),即以《小书房》、《打干棒》等传统剧目,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并获得奖励。1956年,又以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休丁香》参加了山东省戏曲会演,获得成功。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已上演了大量经过整理、改编的优秀传统剧目和新创作的现代戏,如《秦香莲》、《丝鸾记》、《三不愿意》、《打干棒》、《小书房》、《休丁香》、《灵堂花烛》、《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小女婿》、《小二黑结婚》、《沂河两岸》等。1964年以来,剧团还编演了数量可观的反映临沂人民治山治水、战天斗地,建设新农村事迹的现代戏,如《青石峪》等。

  “文革”期间,柳琴戏遭到很大破坏,剧团大部被解散。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恢复和又一次的蓬勃发展。苏鲁豫皖各省的剧团,纷纷恢复上演了遭禁的传统剧目,创作了大量新编历史剧和优秀现代戏。滕县柳琴剧团改编的聊斋故事剧《瑞云》,参加山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文艺演出活动,受到好评。临沂地区及各县柳琴剧团,在恢复上演优秀传统剧目的同时,创作演出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戏,参加省及省际艺术活动,得到了好评和奖励。如苍山县柳琴剧团编演的现代戏《虚实图》(李润德、裴恩亭、邢宝玉编剧)获山东省戏剧会演二等奖。临沂地区柳琴剧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卧龙求凤》(编剧裴恩亭、王成君、导演吴华宁),参加山东省1982年戏剧演出月获优秀剧本、导演、表演等多项奖励;新编大型现代戏《彩石峪》(编剧张铁民,导演白节箴)参加苏鲁豫皖首届柳琴戏剧节,获优秀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等多项奖励;现代戏《蟹子湾》(编剧李绪臣,导演吴华宁)参加山东省艺术节暨苏鲁豫皖第二届柳琴戏剧节,获多项奖励;新编大型现代戏《沂蒙霜叶红》(编剧张铁民·执笔、吴华宁、赵从月,导演吴华宁)参加1991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评奖,名列榜首。赴省会济南参加建党七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得好评。剧团还以《山里红》等小戏,参加中国剧协举办的‘博兴小戏节’,赢得了许多赞誉。

现代戏《蟹子湾》

  2007年,临沂市柳琴剧团创作、上演了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编剧张彭、张鉄民、 李应该·执笔)。同年,参加中国戏剧家协会和苏鲁豫皖四省区共同举办的“中国柳琴戏剧艺术节”,荣获优秀编剧、优秀导演等13项奖励。2008年,《王祥卧鱼》代表山东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民族大剧院演出,得到了领导、专家、观众的肯定和称赞。并获得了山东省艺术节银奖,2010年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精品工程奖”。

  我省枣庄市滕州柳琴剧团的《瑞云》、《山乡锣鼓》、《匡衡进京》也频频在山东省戏剧演出月中获奖。现代戏《山乡锣鼓》、大型新编历史剧《墨子》还曾晋京演出,受到首都专家的赞许和观众的欢迎。

  国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后,柳琴戏先后被列入山东省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源远流长的古老剧种,终于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精心保护。

 

  以上目录仍不能包括山东柳琴戏的全部传统剧目,有待于继续发掘整理。目录中,有的是大戏中的折子戏,也有个别剧目名称虽异,实际上内容相同,但其台词不尽相同,姑且并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