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之间的最大差距不在教师而在管理

 anweiwei 2015-10-12

学校之间的最大差距不在教师而在管理

近日,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丁晓昌说:" 毕竟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之间在硬件上差距不大,最大的差距是教师。"

说学校和学校不同的决定因素是教师,这一点小编不大认同。小编觉得比教师更要的因素是学校管理。有一句话经常被教育管理者引用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就是这样的。

还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不少学校,和学校管理者 " 合不来 ",甚至发生严重冲突以至被处罚、被 " 驱逐 " 的教师,往往不是不会教、业务差的教师,而是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而不会教、业务差的教师反而和学校管理者很 " 合得来 ",而且他们自己也似乎更容易走上学校管理岗位。这也正说明了学校管理的重要以及低水平的管理对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危害。

阻碍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不当管理是形形色色的,比如 " 放羊式 " 管理——学校管理不作为,一盘散沙,无制度,无奖惩,干与不干一个样,教师完全靠 " 自觉 " 工作;随意式管理——学校管理无规划,制度没有连续性,突发奇想,朝令夕改,说风就是雨," 骤雨不终朝 ",教师、学生无所适从;" 家长式 " 管理——学校管理者俨然是 " 土皇帝 ",专制粗暴、蛮横无理,不按教育规律办事且绝不允许别人说 " 不 ";形式主义管理——一切以上级 " 检查 " 为目标,花大力气做各种表面工作、" 形象工程 " 和虚假材料,华而不实,不求实效;" 考试式 " 管理——把学校教育的全部目标完全简化成考试,管理的基本手段是考试,奖惩的所有依据是分数和名次,繁忙的考试、阅卷与评比冲击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关系紧张,弄虚作假成风 ……

这样一些形形色色的学校管理,其共同缺陷是 " 没文化 "。由于学校管理者文化素养和教育思想的欠缺,他们或者视 " 有个人观点 " 的教师是跟自己 " 过不去 ",或者禁止教师 " 读与教学无关的书 ",或者告诫教师 " 好好备课、上课、改作业,发表论文的事我给你办 "…… 在这样一些形形色色的管理之下,要想办出学校特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教师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也是相当困难的。而且,越是有思想、有追求、有才华、有个人特色的优秀教师,可能越不受欢迎甚至没有容身之地。因此,没有好的管理,就很难形成好的学校;而没有好的学校,也就很难 " 生成 " 优秀的教师。

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文化管理,即通过创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校成为文化艺术的圣地与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并得到持续的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具备这样一些特质:他们首先是学科专家,同时是教育家、文化学者、艺术家、诗人。如果能实现这样的 " 管理理想 ",想让学校 " 没文化 " 也难。而在这样的好学校里,多数合格的教师都会很快成长为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型的好老师。

" 好老师 " 不是天生的,而是在 " 好学校 " 里成长的。这个因果关系如果被倒置," 好老师 " 即使有,也要么无用武之地,要么也最终会变成 " 坏老师 "。因此,我们呼唤 " 好老师 ",更呼唤能够孕育好老师的好学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