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员原创|会计:企业合并分录汇总

 云真馆 2015-10-14

合并抵消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合并日


(1)母公司个别报表

借:

  • 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原控制方取得子公司时形成的商誉)

贷:

  • 对价

  • 资本公积


(2)合并工作底稿

借:

  • 子公司股本

  • 子公司资本公积

  • 子公司盈余公积

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

  • 子公司未分配利润

  •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 商誉

贷: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原控制方取得子公司时形成的商誉)

  • 少数股东权益(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


借:

  •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合并方资本公积金额为限)

贷:

  • 留存收益(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部分*合并方享有的份额)

  • 其他综合收益(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部分*合并方享有的份额)


2、合并日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


(1)合并工作底稿

借: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当年净利润*份额)

贷:

  • 投资收益


借:

  • 投资收益

贷: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注:

合并日次年的资产负债表日,该分录需重做,将“投资收益”替换为“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子公司股本

  • 子公司资本公积

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子公司当年净利润=期末账面价值

  • 子公司盈余公积

  • 子公司未分配利润

  •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 商誉

贷: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原控制方取得子公司时形成的商誉+子公司当年净利润*份额-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 少数股东权益(合并日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份额+子公司当年净利润*份额-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借:

  • 投资收益(子公司当年净利润*份额)

子公司当年净利润

  •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当年净利润*份额)

  •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 提取盈余公积

  • 分配现金股利

  • 未分配利润——年末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合并日


(1)母公司个别报表

借:

  • 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贷:

  • 对价

  • 处置损益对应科目


(2)合并工作底稿

借:

  • 资产(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

  • 负债

  • 资本公积


借:

  • 资本公积

贷:

  •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

  • 子公司股本

  • 子公司资本公积(注意递延负债的影响)

  • 子公司盈余公积


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

  • 子公司未分配利润

  •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 商誉

贷: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 少数股东权益(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合并日当年的资产负债表日


(1)合并工作底稿


借:

  • 资产(购买日子公司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

  • 负债

  • 资本公积


借:

  • 资本公积

贷:

  • 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

  • 损益类科目 x

贷:

  • 资产负债类科目


注:将子公司按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调整为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


借:

  • 递延所得税负债 x*0.25

贷:

  • 所得税费用


注:合并日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资本公积;本期期末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计入损益

购买日次年的资产负债表日,这①、②分录需要重做,将损益类科目替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份额)

贷:

  • 投资收益


注:此处的子公司净利润涉及两个方面调整:一是②中涉及损益的科目;二是“内部交易抵消”中涉及逆流交易损益的项目


借:

  • 投资收益

贷: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借: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当年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份额)

贷:

  • 其他综合收益


借:

  • 子公司股本

  • 子公司资本公积

  • 子公司盈余公积 (按实际利润提取)

  • 子公司未分配利润


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分配现金股利

  • 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

  • 商誉

贷: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购买日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 少数股东权益(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份额)

借:

  • 投资收益(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份额)

  •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份额)

  •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 提取盈余公积

  • 分配现金股利

  • 未分配利润——年末


内部事项抵消


1、内部存货交易抵消


借:

  •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 营业成本


注:

Dr: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购买方期初存货*销售方毛利率)营业收入(本期内部交易收入)

Cr:营业成本

  • 存货(期末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购买方期末存货*销售方毛利率)


借:

  • 营业收入

贷:

  • 营业成本


借:

  • 营业成本

贷:

  • 存货


借:

  •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抵消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因当期出售存货结转的跌价准备)

贷:

  • 营业成本


借:

  • 存货(本期个别报表中计提的跌价准备

借:

  • 存货(本期个别报表中计提的跌价准备-本期合并报表中应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

  • 资产减值损失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期初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本期个别报表中已计提的金额)

贷:

  • 所得税费用


注:

合并报表中的存货账面价值即出售方的账面价值-跌价准备,存货的计税基础即购买方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余额(不含跌价准备)

内部资产交易,只要售价与账面价值不一致,均会产生所得税差异,因此均要调整。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消


固定资产未变卖的情况下:

借:

  • 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固定资产中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营业收入(本期内部交易收入)

贷:

  • 营业成本

  • 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

  • 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固定资产中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营业外收入(本期内部交易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

  • 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

  •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折旧年限)

贷:

  • 成本、费用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期初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本期个别报表中已计提的金额)

贷:

  • 所得税费用


固定资产已变卖的情况下:

将上述涉及“固定资产”的均替换为“营业外收入”


3、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消


无形资产资产未变卖的情况下:


借:

  • 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固定资产中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 营业外收入(本期内部交易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贷:

  • 无形资产(期末固定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

  •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折旧年限)

贷:

  • 成本、费用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期末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期初合并报表中的余额-本期个别报表中已计提的金额)

贷:

  • 所得税费用


固定资产已变卖的情况下:

将上述涉及“无形资产”的均替换为“营业外收入”


4、内部债权债务的抵消



借:

  • 债务科目

贷:

  • 债权科目


借:

  • 投资收益

贷:

  • 利息费用


借: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 资产减值损失


借:

  •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

  • 所得税费用

贷:

  • 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站在合并报表的角度,应收账款并不存在。因此无论是期初还是期末,合并报表上的递延资产余额均为0,因此只需抵消个别报表分录即可


5、内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模式)租赁抵消


借:

  • 固定资产(租赁开始日账面价值)

  • 其他综合收益

贷:

  • 投资性房地产(租赁开始日公允价值)


借: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年末公允价-租赁开始日公允价值)

贷:

  • 其他综合收益


借:

  • 其他业务收入(租金收入)

贷:

  • 管理费用


借:

  •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

  • 其他综合收益(租赁开始日形成的所得税差异)

  • 所得税费用


借:

  • 管理费用(租赁开始至年末补提折旧)

贷:

  • 累计折旧


特殊交易


1、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


借:

  • 母公司资本公积→母公司留存收益

贷: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新购买日付出对价的公允-自初始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净资产*新增份额)


注:该笔分录的目的,是保证商誉仍为初始购买日产生的商誉。因为购买少数股东权益属于权益性交易,不产生新的商誉


2、母公司处置子公司


(1)不丧失控制权

借:

  • 投资收益(母公司个别报表中确认的处置收益)

贷:

  • 资本公积(处置价款-子公司自初始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处置份额)

  • 留存收益


(2)丧失控制权——一次处置丧失

合并报表中的投资收益=处置价+剩余股权在处置日的公允价值-(初始取得时形成的商誉+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子公司净资产*丧失控制权时持有的份额)+子公司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丧失控制权时持有的份额


(3)丧失控制权——多次处置丧失

分步处置不是“一揽子”交易:丧失控制前按(1)处理,丧失控制时按(2)处理;

分步处置属于“一揽子”交易:丧失控制前,【处置价款1-子公司自初始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1*处置份额1】计入“其它综合收益”;丧失控制时,按一次处置丧失控制权的情形计算结果计入“投资收益”,同时,将之前的“其他综合收益”也计入“投资收益”


3、少数股东增资导致母公司股权稀释


合并报表资本公积调增加数=增资后的持股比例*增资后子公司净资产-增资前的持股比例*增资前子公司净资产


4、交叉持股


借:

  • 库存股

贷:

  • 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取得母公司股权的初始成本)


借:

  • 投资收益

贷:

  • 对所有者的分配(子公司在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


5、母公司、少数股东权益、损益计算


(1)归属于母公司权益=母公司个别报表权益+(子公司当年按购买日净资产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分配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归属于母公司损益=合并净利润-少数股东损益=(母公司个别报表净利润-顺流交易未实现损益)+(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分配的现金股利)*母公司持股比例


(2)少数股东权益=(购买日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当年分派的现金股利)*少数股东份额


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按购买日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的净利润*少数股东份额


(3)合并报表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损益/普通股股数

欢迎指正交流,阅读原文,免费报名冲刺讲座,进群与原作者交流!

本文CPAer学员原创,作者谷。转载请标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