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唱文学的源流和体制

 高山仙人掌 2015-10-20
   古代的说唱文学是指清末以前的说唱文学,“变文”是其中较早的,同时也是成绩较大的一种。唐五代僧侣所创制的“俗讲”,乃说唱文学的开山祖。“俗讲”中的“讲经文”、“缘起”和大多数“变文”,都是韵散夹杂的。这以后,才有叙述民间传说的变文。讲经的变文,有《大目犍连》等;民间传说的变文,有《项托难孔子》、《王昭君》、《季市》、《伍子胥》、《董永》等。还有反映当时现实的,如《张议潮变文》等。前些年王重民的《敦煌变文集》出版,收了只有说而无唱的话本,如《韩擒虎话本》、《庐山远公话本》等。
这以后,就是叙事鼓子词,这是士大夫宴会和供市民娱乐的勾阑中并用的。北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收有自著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一篇,据《莺莺传》概括而成。韵文乃自撰的〔蝶恋花〕十二首,夹在每段散文之后。第一首概括全篇大意,末一首乃评论,正文十首歌咏故事和人物。第一首前用:“奉劳歌伴,先定格调,后听芜词。”以后每首前照例用“奉劳歌伴,再和前声”。明代还有收在《清平山堂话本》里的《刎颈鸳鸯会》,乃艺人秋山所作,也是唱一段,念一段,但唱的曲子是十首〔商调醋葫芦〕,也有类似“先定格调”的套语。
同时还有宋、金、元的诸宫调,是用各个宫调歌唱故事的。在唱过某一个宫调的一两支曲后,就改唱另一个宫调的曲子。宋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赋予崔张故事以新的斗争意义——反抗封建婚姻制度。金代有《刘知远诸宫调》,写的是刘知远发迹变泰的故事。到了元代,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其宫调变换就不再象先前诸宫调那样快,而是同元散曲和杂剧联套完全一致。这种诸宫调篇幅宏伟,想象丰富,揭露了宫廷的淫靡生活。
这以后就要谈到道情。虽然唐代已有“九真”、“承天”等道曲(《唐会要》卷三十三),及募化的道情(段常《续仙传》记蓝采和持拍板唱踏踏歌);宋代又创制了渔鼓(《宣政杂录》),为道情的主要的打拍乐器;宋、金、元时,一方面有道士和文人作的词或散曲的道情,一方面又有道士和乞食者通俗宣传的道情。我买到过木刻本《新编仙家乐事云水道情耍孩儿》、抄本《道情》以及木刻本《道情》,都是道家宣传道教的著作,文艺的价值不高。清代徐大椿(1693—1771)的《回溪道情》和清代郑燮(1693—1765)的《道情》,虽然是名著,但篇幅都较短。还有一些民间叙事道情,如我所藏的《庄子道情劈棺传》九回,杜颖陶所藏的明末刊本《庄子叹骷髅南北词曲》二卷,和我所藏的《韩湘子九度文公道情》,文艺价值都不高。
下面就要谈到明、清的宝卷和鼓词。明、清曾以宝卷作为农民起义的宣传品,但它本身的文艺价值也不高。不过有一种清新的鼓词却是例外,那就是河南所发现的乾隆元年到九年的抄本《三国志玉玺传》的鼓词。
接着就是弹词。弹词的起源有以下三点:(1)嘉靖二十六年(1547)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记杭州八月观潮云:“其时优人百戏,击球、闺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2)明杨慎有《二十一史弹词》。(3)弹词源于“弹唱词话”(徐渭)、“搊弹说词”(王骥德)或“弹唱说词”,故一称“词话”、“说词”、“唱词”。
弹词体制有“文词”、“唱词”之分。在体制上,弹词可分为“叙事”、“代言”二种。大约先有“叙事”,后有“代言”。叙事的可以称为“文词”,只能够在书斋里看,完全是用第三人称作客观叙述的。代言的可以称为“唱词”,其中的一部分是在茶馆里唱给大众听的。除第三人称外,也用第一人称,已经由小说进而为小说与戏剧的混合物了。这一种兼用第一人称主观叙述的可以称之为“唱词”。再明白一点说,弹词的成分有三种,即“说”、“表”和“唱”。说即说白,须酷肖生、旦、净、丑的身分,完全象他们自己说的一样;表即由说书人代为表白;唱即是唱句。“文词”只有表与唱而无白;“唱词”则表、白、唱三者都有。
弹词体制与鼓词的比较,在于弹词的十字唱句多为三三四,而鼓词却常是三四三。至于七字句,二者并无区别。在情节方面,弹词常多写男女爱情,特别是“文词”多写妇女女扮男装,后来做了状元、宰相或将军,这是由于妇女自己不能取得政权,因此所写的作品就想象女扮男装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鼓词却常写英雄战争,尤以《隋唐》和《杨家将》故事为多。至于弹词中的“开篇”和鼓词中的“大鼓”,篇幅都极短。开篇只有几百字,大鼓也只是两千字左右,我也就不多谈了。
广东的木鱼书很多是长篇巨制,其中的《花笺记》在世界文学中较为著名,德国文豪哥德也极为赞赏。绍兴的平湖调实际上就是绍兴的弹词;它的“开篇”改名为“节诗”。其它如四川的“竹琴”、扬州的“清音”,种类繁多,不下数百种。
我把上面所述较重要的一些说唱文学,列成一个简表如下:
从这张表上,可以看出变文是说唱文学中最早的,它影响了各种说唱文学。但我认为变文对于宝卷的影响,关系最密。变文与宝卷关系密切,弹词不然。在内容上说,变文和宝卷都是佛曲,以传道为目的;在形式上说,变文和宝卷都是篇幅短小的。至于弹词,内容既非佛曲,形式又非短篇,差不多都是篇幅浩瀚的。阿英《弹词小话引》云:“我所见的福建《榴花梦》抄本,竟达二百六十余册之多,还没有完。”郑振铎《西谛所藏弹词目录》云:“弹词最长者,可以有三十册以上,如《天雨花》有四十册,《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之三部曲,合之得七十余册,真可谓之中国文艺名著中卷帙最浩瀚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