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惩罚需要讲究方法

 琅琊丁 2015-10-20


在教育中,适当的惩罚必不可少,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讲过:“必须用适当的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的确,“惩罚”可以达到“警戒”的目的。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适当的惩罚将有助于其克服和改正。关键是,惩罚要讲究方法。所以,惩罚作为教育手段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惩罚的方式和内容。


首先,要把哪些行为会受到惩罚和受到怎样的惩罚跟学生讲清楚,最好和学生一起来制定这样的纪律。这样做不仅会使孩子提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而且会自愿接受惩罚。很多老师对学生的惩罚,往往是对学生主体意志和力量的否定,是教师单边意志的体现。这样的惩罚,似乎没有存在的必要,往往脱离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反感和拒斥。

其次,惩罚必须适度。薛法根老师在《教育的幸 福》中曾经讲过:“我深信爱的教育力量,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常常走神的同学,我总是边讲课边走到他们身边,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他们的头,抑或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孩子们总能领会我的意思,专心地听讲起来。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蕴含着教育深爱的艺术,足以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教师那无言的爱,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反观今天的一些教师,打学生的耳光,在学生的脸上画些红色警告标记,让学生在太阳下暴晒,把一些学生讲成垃圾粪堆……这怎么能令人信服?

再次,惩罚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承受能力,采取合适的方式。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值得每位教师去思考和借鉴。陶老在担任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王友已早早地等在校长门口。陶老没批评他,反而送了一块糖果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陶老再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说:“这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再打人,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老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你用泥块砸那些同学,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王友流着泪承认错误。陶老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果,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再奖你一块糖果。糖果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面对孩子的错误,陶老没有疾言厉色地批评,没有狂风暴雨般地责骂,而是从细小的事情上,发现他身上有尊重人的品质和自我矫正的潜力。四颗糖果,一席言语就像春风般拭去了孩子心灵的灰尘,体现陶老高超的育人技巧。因此,惩罚必须讲究方法,好的惩罚,不是让学生遭受皮肉之苦,而是触动其心灵。

最后,惩罚过后,要及时地给与应有的关心,避免不良后果。教师要明白,学生各方面不成熟,惩罚的作用是短暂的,不要期望学生一下子就能痛改前非。要特别指出的是,惩罚应有时限。一般来说,孩子的行为得到了制止或已完成惩罚的“作业”,惩罚便应自动解除,不能对孩子揪住不放。对他们的改过,我们要恰当地给与赞赏,正是惩罚的存在才凸现了赏识的价值。赏识给与学生更多的是快乐、自信;而惩罚给与学生的是负面情感因素,如后悔、羞愧等。正是这两种有着巨大反差的情感的彼此关照,才给了学生强烈的趋避动力:珍惜赏识,避免惩罚,才会完善自我。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作为教师,必须对教育中的惩罚有正确地认识,这样才能审慎、适当地应用这一教育手段,使之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