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4名90后大学生因不满工作开包子店,竟日进万元!

 科技新书屋 2015-10-21

这个由四个90后大学生开的包子店,每天能卖包子4000个。他们去年11月底开第一家包子店,8个月后,已有两家分店,三家加盟店,每天营业额可达近万元。


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满萌生卖包子想法


调馅、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几个男生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流畅。不一会把蒸笼装满包子,这时也不能稍作休息,门外的长队促使他们继续为下一蒸笼包子准备着,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一些顾客的抱怨。


“等半个小时了,还没买上包子!”一位阿姨率先表示不满,但仍在高温下继续等待。“这儿的包子味道还不错,自包子店开业后常来买包子,但是每次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她告诉记者。


“本着良心,希望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天然的食材,还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的宣传语贴在包子店的设备上。店主之一郜少乾说,这是他们开店的宗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用新鲜的蔬菜,精心挑选的肉来包包子”。


1993年出生的郜少乾和郜少坤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和同龄人李成楠、胡会乾同是去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四人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都是按部就班地实习、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类的。“经常需要出差,四处奔波,虽然工资不算太少,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首先想要改变现状的是郜少乾,他想用所学专业干点事儿。


去年5月,他和同学在毕业前聚餐时,看到一家包子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便萌生出卖包子的想法。“卖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而且不太注意卫生状况。”郜少乾说,他想卖包子改变现在的状况。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合伙卖包子。郜少乾说,很多同学认为卖包子不会有前途,而且又苦又累,都拒绝了他,只有同宿舍的三个人决定同他一起卖包子。




大学毕业后对工作不满萌生卖包子想法


调馅、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几个男生的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娴熟、流畅。不一会把蒸笼装满包子,这时也不能稍作休息,门外的长队促使他们继续为下一蒸笼包子准备着,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一些顾客的抱怨。


“等半个小时了,还没买上包子!”一位阿姨率先表示不满,但仍在高温下继续等待。“这儿的包子味道还不错,自包子店开业后常来买包子,但是每次都需要排队很长时间。”她告诉记者。


“本着良心,希望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天然的食材,还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的宣传语贴在包子店的设备上。店主之一郜少乾说,这是他们开店的宗旨,也是这样做的,“每天都用新鲜的蔬菜,精心挑选的肉来包包子”。


1993年出生的郜少乾和郜少坤是双胞胎兄弟,他们和同龄人李成楠、胡会乾同是去年毕业于石家庄一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四人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都是按部就班地实习、找工作,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销售类的。“经常需要出差,四处奔波,虽然工资不算太少,但是一个月下来也所剩无几。”首先想要改变现状的是郜少乾,他想用所学专业干点事儿。


去年5月,他和同学在毕业前聚餐时,看到一家包子店卫生状况令人堪忧,便萌生出卖包子的想法。“卖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而且不太注意卫生状况。”郜少乾说,他想卖包子改变现在的状况。他把想法告诉同学,并询问是否愿意跟他合伙卖包子。郜少乾说,很多同学认为卖包子不会有前途,而且又苦又累,都拒绝了他,只有同宿舍的三个人决定同他一起卖包子。




开店8个月后,日营业额达近万元


开店后,四个人每天5点多就起床,先买菜,在家洗菜、切菜、调陷。四个人在店里也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人压面,一个人卖包子,两个人包包子。一天卖包子结束后还要收拾,洗刷蒸笼多遍等,直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但刚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各种问题不断。“最初发不好面,面太多膨胀不起来,也把握不好每天的所用面和菜馅的量。”郜少乾说,有时会剩很多包子,只好倒掉,有时正卖着包子,突然没有面或馅的了。


“切菜常切到手,手也常被设备上的棱角划伤。”李成楠告诉记者,每天都很累,生意也并不是很好,有时也会沮丧,但大家相互鼓励,“既然已经开始了,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两个月后,终于有了改观,包子味道越来越好,馅的种类越来越来越多,慢慢地买包子的人每天都排起长队,很多单位还开始订员工餐,有的家庭聚会时会打电话订上几十个包子。


渐渐地每天包子供不应求,他们便开始琢磨开分店。今年5月,他们在裕华路上开了第二家店,从开业起顾客都排起长队买包子。6月开了第三家店。期间有人找他们谈加盟,目前还有三家加盟店。现在每个店每天能卖4000个包子,三个直营店日营业收入达近万元。




开店8个月后,日营业额达近万元


开店后,四个人每天5点多就起床,先买菜,在家洗菜、切菜、调陷。四个人在店里也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人压面,一个人卖包子,两个人包包子。一天卖包子结束后还要收拾,洗刷蒸笼多遍等,直到晚上11点才能睡觉。


但刚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各种问题不断。“最初发不好面,面太多膨胀不起来,也把握不好每天的所用面和菜馅的量。”郜少乾说,有时会剩很多包子,只好倒掉,有时正卖着包子,突然没有面或馅的了。


“切菜常切到手,手也常被设备上的棱角划伤。”李成楠告诉记者,每天都很累,生意也并不是很好,有时也会沮丧,但大家相互鼓励,“既然已经开始了,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两个月后,终于有了改观,包子味道越来越好,馅的种类越来越来越多,慢慢地买包子的人每天都排起长队,很多单位还开始订员工餐,有的家庭聚会时会打电话订上几十个包子。


渐渐地每天包子供不应求,他们便开始琢磨开分店。今年5月,他们在裕华路上开了第二家店,从开业起顾客都排起长队买包子。6月开了第三家店。期间有人找他们谈加盟,目前还有三家加盟店。现在每个店每天能卖4000个包子,三个直营店日营业收入达近万元。


来源:燕赵都市报

记者:康瑞珍

文:史晟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