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诘棋连载:秀行先生亲述围棋之路--《胜负与艺术》21

 cdzlh 2015-10-25

六 胜负还是艺术

为什么非叫围棋为艺术


附图55:秀行先生葬礼上曹薰铉九段(后排右1)与大竹英雄九段(前排右1) 是把围棋看做艺术的一种表现,还是看做胜负第一的游戏,棋手的思想方法有各种各样。绝大多数是胜负重视派。比如,坂田先生就说,“赢就是一切。我就是因为赢棋才变强了。”赵治勋君也说过同样的话。他直截了当,以《赢》为自己的书名。还有,加藤正夫君也写了一本叫做《胜负一直线》的书。 但是对我来说,有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可以把它称做艺术(“芸”)。我何尝不比别人更想赢,但我觉得,棋不仅仅是胜负的问题。 差不多同年龄的「木尾」原先生和山部君的想法和我很像。「木尾」原先生一味追求最高的着法,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胜负的意识。由于没有为了赢棋而妥协的观念,而总是希望用最高的着法来战胜对手,常常赢了的棋又输了。按照「木尾」原先生的说法,讲究胜负是目的不纯,得到了头衔就沾沾自喜便是愚蠢。我虽不能像他那么彻底,但是我们之间有很多共识。山部君如果是因为对手走了臭棋,就是赢了也不愉快。不仅如此,有时还会因为对手的臭棋而沮丧,要赢的棋也认输了。这大概是因为他认为好棋是两个人的作品的缘故吧。 “赢了当然最好,但是棋是无限的,棋力长了,胜利自然滚滚而来。在计较胜败之前,要先考虑提高棋艺、练好本领。”我常对年轻人这样说,嘴都说麻了。倒不是想要讨论鸡和蛋谁先谁后那样的问题,不是因为赢了才变强,而是因为变强了才赢。但是年轻棋手也是连输几盘以后就想到:不管怎么说,不赢不行了。因为讲究胜负而缩手缩脚,结果该赢的棋也输了。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这是本末倒置。你就是对他们说,练好了本领,总有一天胜利会滚滚而来,他们还是听不懂。真是没办法! 我觉得,现在的棋坛太重视胜负,忘掉了更重要的东西。不管走了什么棋,只要最后赢了就行,这种风气很盛。这到底好不好呢?围棋从第一着开始到最后一着为止,每一着都是艺术。倒不是因为我自己常常因终盘出错而失败才这么说。只要最后赢了就行,不管怎么下,只要赢了就行,这种想法只能给后代留下笑柄。

怎样才能长棋


附图56:秀行先生书籍 怎样才能练好本领、提高棋艺呢? 业余和专业不一样。业余爱好者可以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娱乐是最主要的。越来越多的人随着棋力增强,开始想要摹仿专业棋手。但这样做反而没什么意义。摆专业棋手的棋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但这只是摹仿,进步也是有限的。不必忠实地遵循专业棋手的教导,尽管这话谁也没说过。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碰了壁,再按自己的想法试试其它的走法,这才是爱好者最好的进步途径。 我说过,在棋上花钱(不是“下赌棋”)。还有一个,多看死活题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不是“解题”,而是像上面说的“多看”。看到容易的问题,多少用点儿脑筋想一想。不明白的话,立刻看答案也没关系。遇到难题,一边看答案一边考虑。不妨试一试,就当我骗人。我可以保证,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在脑子里解死活题,这是专业棋手的训练。我不单解死活题,而且还出死活题。年轻的时候,研究了井上道节所著的死活题集《围棋发阳论》,还出版了它的解说著作。十年前,修订版出版的时候,比起爱好者来,其更受专业棋手和立志搞专业的孩子们的欢迎。听说依田君他们不管去哪儿都随身带着《围棋发阳论》。 就专业棋手而言,直截了当地说,我以为有适合下棋的人,也有不适合下棋的人。我不知道什么人适合下棋,但是确实有适合下棋的类型。且不说打油诗中所描写的“本因坊才让那个傻瓜两子”,那傻孩子竟然....既有这种令人吃惊的事例,也有在学校学习拔尖,棋却毫无长进的事例。 大概跟天分有关系。众所周知,有的人比别人多下了几倍的工夫,但是棋还是不行,这种例子并不少。也许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放弃作棋手,而朝别的方向发展。 就是适合下棋,也不一定能作为专业棋手做出成绩来。专业棋手是担负着搬不完的货物在荒野中一步步行走的人。它要求不断持续地努力的才能,要求刻苦学习,达到身体难以接受的极限。这是很苦的,超一流的棋手都尝到过这种滋味。当然,这种要求不仅仅限于围棋这一行。 说到专业棋手的学习方法,不言而喻,平常的对局十分重要。但是我以为,日常的研究更为关键。可以反省自己下过的棋,也可以摆一流棋手的棋谱,或者以前的棋谱。一盘棋有几个胜败关键的地方,要训练自己能够确确实实地领会这些地方,要下工夫钻研如果轮到自己,该如何驾驭局面。如前所述,我是用这种方法增强棋力的。一天十小时码棋子,右手食指的指甲都变薄、变形了。我从武宫君那里也听到了同样的话,最近,依田君也是这样。听说小林光一君的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这正是因为长时间盘腿坐着研究而造成的。这些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而是专业棋手的学习情况。不到倒下为止不停止学习,这样说,并且这样做。有的人连脑袋砸在棋盘上都不觉得,就那么睡着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