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孩子的前概念

 bdcxrh 2015-10-26

评论 | 常生龙:关注孩子的前概念

2015-10-24 常生龙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孩子对该知识的认识并非一片空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的说法,在教学过程中是不成立的。


人们将正式学习相关知识之前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称之为前概念。这些前概念,有的是和科学概念相吻合的,有的却是和科学概念背道而驰的。


教学的起点,就是要了解孩子具有怎样的前概念,认识前概念的一些特征,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促使孩子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有人专门研究了初学电流的孩子,是如何理解电流这一概念的,他们的回答常常出乎教师的意料。


有孩子从生活中的水池、水管子、水龙头等装置出发,认为电池负极和电灯相连的那根导线是没有用处的;


有孩子联想到生活中那些从不同的方向喷出的水柱将一个物体托浮在中间的情景,借用平衡的概念,认为电池的正极、负极各输出一股电流,在两股电流的共同作用下,灯泡发光了;


有孩子从汽车运载货物的情形出发,认为电线相当于载体,它们把电从正极载到灯泡,丢下来之后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空的;


有孩子根据自己对父母上下班的精神状态的观察,认为电流从正极精力充沛地跑向灯泡,然后再筋疲力尽地回到电源的负极,去恢复它们的能量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先入为主的前概念来源于孩子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是很普遍地存在的。


儿童的前概念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是知觉主导思考。孩子往往将自己对事件或现象的推理和理解建立在可观察到的一些特点上。比如,只有当光强烈到足以产生可感觉到的效应时,如在物体表面产生一块光斑,孩子才认为光是存在的,而不认为光是一种存在于空间的实体;


二是片面理解相关知识。孩子常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某种或某几种事实对应起来,缺乏系统性的、整体性的思考;


三是线性因果分析。儿童解释事物发生的变化时,他们的分析往往遵循一种线性因果次序;


四是不加区分地使用相关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儿童很容易从一种意思滑向另一种意思,甚至连他们自己也不一定能意识到。


每个孩子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都有关于该知识的前概念,由此可以引申出在教学上的几点启示:


第一,孩子的头脑不是空的容器。


这原本不该是一个问题,但是现实的课堂中满堂灌的教学依然非常普遍。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总是担心孩子理解不了某些知识,在课堂上反复地讲授,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案例或者试题企图帮助孩子理解这一知识。但常常花费的力气不小,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要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首先要发现孩子原来就有的错误的、先入为主的前概念,而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要不断地给孩子创设自由表达的时空,让他们把自己的前概念说出来。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其作用之一就是借助这样的情境,唤醒孩子沉睡在记忆之中的前概念。教师反复的讲解不是主要的,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才是重要的。


第二,冲突和讨论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获取新知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这样的:惊奇→心理冲突→内部的阻力和抗衡→重新建构自己的观念


惊奇来自于自己的前概念与外界传递过来的信息之间的巨大反差,由此造成人的心理冲突,导致不改变原有知识结构不能正确理解新知的内部斗争结果,从而真正获得知识的重新建构和理解。


如果孩子错误的前概念是由相对独立的观点或信念构成,或者尚未嵌入更大的概念模型中,是很容易纠正它的。


如果错误的前概念已经根深蒂固时,教师可以借助一种被称之为搭桥的教学过程,帮助孩子去除错误概念。


比如说孩子很难相信,桌子会对放在其上的书本施加力。教师可以先从被压缩的弹簧能施加力,再类比到泡沫材料,然后类比到软木,最后类比到坚硬的桌面,让孩子相信受压的桌面也会施加力。


第三,改变孩子的观点需要时间。


通常情况下,孩子的前概念总是根深蒂固的,是自己对日常生活观察的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只用几分钟的时间就想让他改变自己的观点是不现实的。


孩子需要时间来理解自己的观点,需要时间来考虑替代性的观点,并且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让孩子理解自己的学习是让他接受科学概念的第一步。


这提醒我们要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理念,要设立一个长期的目标来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孩子不大可能会立即接受新概念或陡然改变他们已有的前概念。学习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渐积极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应用已被科学界公认的科学概念。


(本文作者常生龙,“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获得者,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物理特级教师)


(本文选自《上海教育》2015年10B刊,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