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们用真情和实干强化堡垒作用

 田王老羊 2015-10-26

他们用真情和实干强化堡垒作用

2015-07-16 09:10 来源:辽宁日报  我有话说
2015-07-16 09:10:20来源:辽宁日报作者:责任编辑:李贝

  核心提示

  我省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坚持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自2011年开始,我省从省市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先后选派3批共计4595名机关干部,到后进村、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帮助抓班子带队伍、谋思路促发展、建制度抓管理,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目前,我省选派“第一书记”已经全部覆盖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

  抽硬人选能人,把精兵强将派往基层

  按照省委要求,我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选优训强管好“第一书记”放在首位。一是坚持标准选人。按照“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有活力”的标准,着力选派对待“三农”有感情、“擅长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为软弱涣散村整顿建设、推动农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二是因村制宜配人。各级党委认真开展对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摸底工作,坚持组织人事部门帮软、经济部门和企业帮穷、政法信访部门帮乱、民政法制部门帮散的工作原则,实施因村施治,分类确定包扶部门,采取“第一书记”+所在单位+帮扶村的捆绑式办法,将干部选派到合适岗位,确保“借上劲”、“发上力”。三是强化培训育人。省委组织部编发《怎样当好村 “第一书记”》、《辽宁百名村书记风采录》、《辽宁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与实践》等书籍,并举办示范培训班抓好履职培训,为各地开展岗位培训示范打样。四是健全制度管人。各级党委建立“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和督查指导制度,明确 “第一书记”由派出单位和乡镇党委双重管理,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派出单位会同县(市、区)组织部门抓好年度考核。普遍建立目标承诺制度,由“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和所在村党组织签订帮扶目标承诺书,明确工作目标和推进措施。县(市、区)组织部门采取月调度、季通报和年底考核的办法,随时掌握帮扶工作进展情况,并与“第一书记”年度评先和个人使用挂钩,推动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党组织“神经末梢”

  按照省委要求,各级“第一书记”把建强村党组织班子、提升农村党员素质、强化基础保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帮助解决有人管事问题。协助乡镇党委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先后调整村党组织书记195名、村“两委”成员703人。抓好村党员教育培训和后备队伍建设,先后举办各种专题培训2505班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8523人,新发展党员3480人。二是帮助解决有章理事问题。帮助村党组织健全“三会一课”、党员评议、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行党员目标管理、评星定级、纪实管理等办法。会同村“两委”研究制定村务管理、议事决策、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等制度3512个,规范村级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行为。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便民服务站点2986个,完善为民服务代办制度,推行村干部服务承诺制、值班坐班制度。省海洋与渔业厅派驻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第一书记”李红冈,指导村党组织完善“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一年召开12次“两委”班子会、9次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并组织实施多个重大项目,有效调动党员和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热情。三是帮助解决有场所议事问题。积极协助村党组织搞规划、跑资金、落项目、抓配套,共帮助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166个,建设文化广场1008个,并帮助配全相关设施物品,使村部真正成为服务群众、议事决策、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的中心,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惠民生助发展,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

  “第一书记”充分发挥自身的政策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破解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空壳等突出问题。一是在走屯入户中摸实情。各级“第一书记”先后调研走访村民21万户,征求意见5.6万条,帮助制定村屯发展规划3096个,落实结对帮扶5.4万户,捐款捐物折合2713万元,为农村贫困家庭点燃脱贫致富的希望。阜新市台头皋村“第一书记”曾庆利,给自己定下每天工作不少于10小时、每周驻村不少于4天、每月走访群众不少于30户的三条“硬杠杠”,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腿子”干部。二是在推进基础建设中出实招。积极协调资金项目,扎实推进人畜饮水、农田灌溉、通路通电、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累计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577个,修建村路及涵洞4853公里,安装村屯节能路灯14245盏,新建垃圾投放点5955个,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在引领强村富民中找路子。各级“第一书记”积极引导村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指导村“两委”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开发“四荒”资源等多渠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累计引进发展项目1174个,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252个,争取资金4.8亿元,投入扶贫帮困资金1.1亿元,化解村集体债务4437万元,培育支柱和特色产业1277个,激活经济、富裕农民。

  接地气壮底气,在广阔天地增长才干

  各地坚持把选派 “第一书记”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有效途径,实现助推农村发展和砥砺锻炼干部的 “双赢”。一是丰富阅历。“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拜农民为师,了解了农村,熟悉了农业,亲近了农民,在帮扶过程中转换了角色,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为自身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张伟,对驻村工作深有感触:“驻村工作使我真实体会到农民盼富的愿望、基层干部的艰辛,也增强了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今后得多把群众欢迎不欢迎、高兴不高兴作为定政策、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锤炼党性。 “第一书记”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深厚感情,通过扎根基层、真诚帮扶,送去真情的同时也带回营养,进一步转变作风、践行宗旨,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提升能力。广大“第一书记”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在与老百姓打交道中赢得信任,与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中争取支持,与村干部密切协作中形成合力,使自身谋划工作的能力、沟通协调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个人的成长进步奠定坚实基础。省委组织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干部沉向基层,明确驻村工作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驻村时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同等条件优先提拔使用驻村干部,并评选表彰60名优秀村“第一书记”,编印《村民欢迎的 “第一书记”》下发基层,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投身基层、服务奉献的积极性。(记者/史冬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