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生涯」:职场中的解释就是掩饰?

 李灏 2015-10-26


文:生涯小厨大曾 丨 壹心理专栏作家

遭遇火爆新领导

有位新入职场的朋友最近被自己的领导折腾的挺惨的,具体说来是一周当中连着几次被领导数落,而且每次当他想解释一下自己“犯错误”背后的苦衷和缘由时,就会被领导那句“不用跟我解释!解释就是掩饰!”给噎的久久缓不过来……

直到后来,跟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也会难以避免的出些小错误,即便可以略作解释,但是他的脑海中也会突然闪出领导的表情、语气……然后浑身一紧,马上把刚要张开的嘴给闭上了。

事实上,在过去的经历当中,他一直习惯于在出现问题时给予对方一些解释,而且大家的反馈确确实实都是比较积极正向的,很多后来的好朋友都是在这种“不打不成交”的前提下建立起了友谊的。而当下的领导的指责让他就像在美梦当中突然被一盆冷水浇醒一样,让他怀疑自己以往的应对方法是不是已经造成很多自己当初并没有意识到了问题了……


变化出来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大家心里的回答肯定会是领导。但是,领导其实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最为关键是就是这个朋友自己在外界条件发生突然变化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合理调试。如果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就是这个朋友所习惯的“共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什么是“共生关系”呢?举个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形成并习惯于某一种相对单一的“共生关系”而与周围的人、事和组织达成一种潜在的默契。

事实上,如果结合TA交互分析心理学当中有关于五种“自我状态”的概念,也就特别容易理解了。因为所谓“共生关系”,也就是在互动过程中习惯性的去扮演“父母自我”或者“儿童自我”之中的一种角色,而外在环境则恰恰在扮演另外的角色。


如影随形的共生

虽然是在潜意识里起作用,但是“共生关系”的存在却是特别容易发现的。

例如,一个男人如果从小就有特别严厉的有个特别家庭氛围,尤其是母亲特别强势的时候,那么这个人与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就处于一种“控制型父母——顺从型儿童”的共生关系之下,并且习惯性的处在“顺从型儿童”的角色当中。

当长大一些,他在学校当中也会继续延续这一角色,因此就会在共生关系中继续扮演一个“乖学生”、“受气包”的角色,而强势的另一方则是老师和欺负人的大孩子……

进入工作阶段之后,为了继续维护这种共生关系,他往往更加习惯于跟着那些比较强势的领导。虽然这个过程挺苦逼的,但是他只要乖乖服从和执行就OK了,也就习惯了。而在爱情方面,因为有着来自于骨子里的“妻管严”潜质,他肯定也会跟一个“控制型父母”能量颇高的女人生活在一起。

或许你脑子里会蹦出来“恋母情结”这个词,但是更重要的就是他所习惯的“共生关系”模式决定了他更容易跟一个像他妈一样强大的女人在一起。当然,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我们是可以想象这样两个女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的鲜活情景的……


挫折带来的自主

回到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个朋友,其实他所习惯的共生是“照顾型父母——自由型儿童”。

幸运的是,他过去所遇到(吸引)的人都是“照顾型父母”比较高的人,因此即使犯了错误也总是得到谅解,不至于被训斥一顿,做一些解释对方也是有耐心听下去的。

不幸的是,“出来混早晚都要还的”,我们不可能总是碰到甜美的阿姨,难免不会遇到“控制型父母”的朋友、同事,甚至领导。此时,如果我们依然试图用老方法予以解释,并且期待对方处于“照顾型父母”状态回应,那对方实际的反馈方式自然会毁掉我们原来的“三观”了。

事实上,我们内心当中的五中自我状态只有四种是处在共生关系里面的,其中的“成人自我”的状态则是与之相对的。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我们体内的“成人自我”能量是在逐渐提升的,只不过这个过程会伴随着不舒服的心理感受——因为这个过程当中总是在或多或少的打破我们原有的共生关系模式,逼着我们去扮演原本并不怎么熟悉的角色。

对于这个遭遇新领导的人来讲,他的解释在眼前的领导所习惯的共生关系模式下看来确实是一种掩饰,因此当下最好的应对方法则是闭上嘴耐心的接受批评。

但是,如果从更加长远的发展来看,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要不要,以及如何跟这样一个环境更好的相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