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讨厌的勇气》和《七个习惯》这点犯了冲,该听谁的?

 羊梨笔记 2022-01-01

事业和家庭怎么平衡?

这是现代职场人面临的普遍难题。比方说,周末答应了陪家人却被要求加班。就这一点就愁坏了多少职场人。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对这一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终为始,构思自己的使命宣言。宣言有了,你就知道该怎么选了。

又使命又宣言的,听上去怪严肃的。它也确实很严肃,在书中被形容为每个人的人生宪法。

在拆书节目的上一集里,我们讲到了不纠结的人生,需要以终为始地确立自己的生活中心。然后这一集里就会讲到,基于这个生活中心,来分角色地拟定自己的使命宣言。

什么叫“分角色地拟定使命宣言”?

我们每个人都会同时扮演多重角色。角色最复杂的是中年职场人:对老父母来说是儿女,对另一半来说是配偶,对孩子来说是家长,对老板来说是下属,对团队来说是领导,对朋友来说是哥们儿或者闺蜜,如果是位斜杠青年,那角色就更多啦……

即便不是中年人,也是多角色的人生。哪怕一个小孩子,也既是家里的宝宝,又是个班上的小同学。

同时扮演多角色,不是现代职场人的专利,而是自古以来人生的常态,要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把“忠孝不能两全”、“父母在不远游”这样的句子老挂在嘴边。

要想演好这么多角色,首先需要以终为始地构想,自己扮演的每一种角色,分别希望达成怎样的人生状态。

比如,你可能希望在父母面前,扮演一个这样的子女角色:希望陪伴年事已高的父母高质量度过晚年;

你可能希望在另一半面前,扮演一个这样的伴侣角色:希望双方共同拥有一段美满幸福、彼此尊重爱护的婚姻关系,彼此都能以“他者信赖”的态度将人生主语切换到“我们”;

你可能希望在子女面前,扮演一个这样的家长角色:希望能够带给子女高质量的教育,希望能够发现并激发孩子的潜能,希望能够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和成年后,仍然将你当作一个无话不谈的亲密朋友;

你可能希望在公司里,扮演一个这样的雇员角色:作为一个有贡献、有领导力的员工,为公司贡献远远超出自己薪酬成本的商业价值,能够在团队里发挥你的智识和人格魅力,让大家都无比珍惜与你共事的时光……

就像这样,你在构思使命宣言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很多激动人心的想法,想到很多美好的句子,那就趁热打铁,把它们都记下来,写在小本儿上、敲进手机里,都可以,这就是你分角色的使命宣言。

换个词讲,有了这些使命宣言,也就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此奋斗有了方向,前行也不再迷茫……

可是等等,如果你也是《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读者,到这里有可能会犯迷糊——

《被讨厌的勇气》里,作者借哲人之口说,人生不需要目标,活在当下就好了;可是到了七个习惯里,要费这么大劲写使命宣言,不仅定目标,还分角色定,一定就定好多个,这不是犯冲了么?到底该听谁的呢?

“听羊梨的!”

哈哈哈,还真没错儿!看过我当初《被讨厌的勇气》第二十六集节目的朋友,应该会记得我在那集节目里打上的几个羊梨牌补丁,那些补丁在这个问题下,仍然适用!

如果是没看过或者忘掉了那集节目也没事,关于人生目标和使命宣言,以及这两本书看上去相冲突的地方,我会统一做个辨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应用。

首先,我们要以终为始,但是不唯“终”,不以使命达成率论成败。

我在从前节目里讲过,阿德勒学派反对将目标与幸福相绑定的价值观,反对的不是目标本身。我们在制定人生使命宣言的时候,目的是希望以终为始找到方向让自己的前行赶路不迷茫,而不是自己给自己压一堆KPI套紧箍咒。生活中压力已经够大了吧,没必要把自己变成个高压锅。

也就是说,使命宣言里边一项项的使命,只应该起到指方向的导航作用,不起考核作用。只要自己确实在践行七个习惯,往正确的方向前行,那自己就是个大写的人,哪怕努力到最后使命没有达成,也不意味着自己是个失败者。

第二,拟定使命宣言时,注意别超纲。

所谓别超纲,就是你拟定使命别超出了自己的影响圈。比如你一介平民子弟,没有特殊家世背景也没有捡到什么独门秘笈,给自己拟定一个“创业做到行业独角兽”这样的使命宣言,这就是超纲。

创业,在你的影响圈,只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有那个心气,谁都可以注册公司做老板;把公司好好做,做走心的产品,做走心的老板,这些也都在你的影响圈。但公司最后能做多大能不能上市,这个结果就不在影响圈了,因为凭常识凭大数据我们都知道,那是很小概率的事件。

当我们拟定的使命宣言超纲时,首先会让使命宣言的如约兑现变得异常困难,更容易带来挫败感;然后那样会异化拟定使命宣言的初心,让我们太纠结于结果而忽略了使命宣言的导航作用。使命宣言是自我领导的法则,所谓领导就是“做正确的事”,而结果好不好,与有没有“做正确的事”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因为影响结果的因素太多。

第三,终点精彩,过程更精彩。

在《被讨厌的勇气》书中,哲人讲到,很多人将人生当作登山,人生旅程就是征服一个个目标的过程。征服目标之时固然喜悦,但很快就会进入贤者时刻,然后瞄准下一个目标,也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何况,人生有起有落,又有谁能保证在人生与概率的博弈中次次都是赢家呢?

所以,阿德勒学派倡导那样一种人生哲学,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专注这些刹那,把握好这些当下,比时时担忧终点更加接近幸福。

就这一点来说,《七个习惯》与《被讨厌的勇气》毫不冲突,拟定使命宣言之后,仍然需要分解到每年、每月、每日去坚持执行,并时时复盘,功夫仍然在日常、在当下。

把握当下,这也是古今中外很多很多优秀的思想者所公认的理念,也是很多学派共通的精神内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