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虹72 2015-10-27


衍文、脱文、倒文、错简、误文、形讹、坏字

 
       这几个都属于校勘学上的术语,跟训诂学也有密切的关係。因为如前所述,古代的注释学家注释古书,校勘文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训诂学家来说,必须依据可靠的本子来进行训诂,这就必须先进行校勘。那么,有关的术语就有必要了解了。

       先看衍文、脱文、倒文、错简。

       这是一组有关原文字数误作增减以及次序错乱的术语。

       衍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来的文字,也叫羡文。例如:《论语·公冶长》:“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论语校勘记》列举四条证据,证明“轻”字为衍文,认为:“今《注疏》与皇本正文有‘轻’字,则後人依通行本增入,非其旧矣。”又如:《礼记·中庸》第二十章:“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朱熹注:“‘子曰’二字,衍文。”在这一章的章末,朱熹对校勘的理由作了说明。又称“衍字”,《荀子·王霸》:“国者,天下之制利用也。”唐杨倞注:“天下用之利者,无过於国。制,衍字耳。”也可单称“衍”,如:《资治通鉴·魏元帝景元三年》:“(张)布拜表叩头。”胡三省注:“据陈寿《志》,……於是布拜叩头,未尝再上表也。此‘表’衍。”

       脱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丢失的文字,也叫夺文、阙文。《墨子·法仪》:“是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一》“脱文一”条说:“‘是以’下有‘知’字,而今本脱之,则文义不明。上文曰:‘奚以知天之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正与‘是以知’相应。”《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王念孙根据上下文意、押韵以及他书引《荀子》等证据考证此下当有“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两句脱文,说见《读书杂志·荀子第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条。《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朱熹集注:“章首当有‘孟子曰’字,阙文也。”

       倒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词语的次序颠倒了,也说转写误倒等;加以改正常说乙、乙正。《墨子·鲁问》:“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四》“倒文四”条:“旧本‘而食’二字在‘天下’之下,今据下文乙正。”《管子·立政》:“就舍谓之留令,死罪不赦。”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管子集校》引日本安井衡说:“‘死罪’当依下文为‘罪死’,转写误倒耳。”

       错简,本指竹简前後次序错乱。古籍以竹简按次序串联编成,因韦带断绝等原因而产生错简,会使文意隔绝不通。後用来泛称古籍中文字颠倒错乱。例如: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先说“调乎酸醎”,再说“坠於公子之手”,次序失当。近人金正炜认为这里有错简,“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当移到“昼游乎茂树”之前。(《战国策补释》卷三)这样,文意就畅通了。 《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朱熹集注:“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不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淮南子·天文》:“其加卯酉,则阴阳分,日夜平矣。”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内篇第三》“其加卯酉三句”条引王引之说:“此三句不与上文相承,寻绎文义,当在前‘日短而夜修’之下,云‘其加卯酉’者,承‘夏日至’‘冬日至’言之,彼言冬夏至,此言春秋分也。言‘阴阳分,日夜平’者,承‘阳胜阴胜、日夜修短’言之,言至春秋分,则阴阳无偏胜,日夜无修短也。写者错乱在此,今更定其文如左:‘夏日至则阴乘阳,是以万物就而死;冬日至则阳乘阴,是以万物仰而生。昼者阳之分,夜者阴之分,是以阳气胜则日修而夜短,阴气胜则日短而夜修。其加卯酉,则阴阳分,日夜平矣。’”

       再看误文、形讹、坏字。

       这是指文字(因形体相近而)有误的一组术语。

       误文,就是误字。《墨子·明鬼下》:“此吾所以知《商书》之鬼也。且《商书》独鬼,而《夏书》不鬼。”旧本上《商书》讹作商周,下《商书》讹作《禹书》,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误文二”条据上文改正。又《非儒下》:“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贼”旧本讹作“贱”,王念孙《读书杂志·墨子第三》予以改正,并用“误文一”标出。

       形讹,也叫字误、形误、形近而误,指两个字因形体相近而误。《诗·邶风·绿衣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郑玄笺:“‘绿’,当为‘褖’。故作‘褖’,转作‘绿’,字之误也。”《管子·形势解》:“故曰:‘万事之任也,异起而同归,古今一也。’”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第十》“万事之任 异起”条说:“案:《形势篇》作‘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是也。‘生’‘任’、‘趣’‘起’皆字形相近而误。”王氏的意思是,《形势解》的“任”应作“生”、“起”应作“趣”,都属于形近之讹。

       坏字,也是指形近之误。《礼记·檀弓下》:“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絰。”郑玄注:“衣,当为齐。坏字也。”或称“字坏”。《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清俞樾《诸子平议》卷一《管子一》:“窃疑《管子》原文当作‘抱 ’, 即椟字也。…… 字经典罕见,故须音释。宋本音独,正为‘ ’字作音。自字坏作‘蜀’,遂不可晓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