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助教师实现精神突围

 江山携手 2015-10-27

阅读助教师实现精神突围

作者:闫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来临,教师可以读些什么书?如何制订暑期读书计划?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2011年暑期阅读计划”系列专题,倡导教师以阅读的方式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教师要爱读书,更要引领学生读书。 曹礼达 李红军 摄

 

一次与几位爱书的朋友谈天,话题自然而然谈到了读书。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到一个孤岛,只能带一本书,你打算带什么书?一个朋友说,他要带《老子》;另一个朋友说,她要带《庄子》;我说,要带《瓦尔登湖》。

 

在我看来,老子与庄子都过于玄妙,对普通人来说,能够理解的恐怕十分有限,似乎只有梭罗能让一个与世隔绝的人把孤独看作生命的美好体验,把天地自然看作生命本身的一部分。对一个身处孤绝的人来说,梭罗当是一个最好的伴侣。

 

其实,当我们在谈论这些书的时候,也是在谈论一种生活:当人类对生活的欲求变得简单时,自然就会想到借助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生命。对每一个现代人来说,阅读应该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但在当下,阅读早已被挤到一个非常逼仄的角落,这种令人悲哀的现实也波及教育,波及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来说,再没有比这更让人揪心的事了。

 

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

 

对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可能不是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肯不肯选择阅读,即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

 

教师应该读书,这种说法的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问题:教师为什么必须读书?若用当下一句最常见的话来回答,即教师读书可以夯实底蕴,提升教育教学素养。但教师阅读与教育素养之间的逻辑关系早已不需要证明,我们现在必须思考的是,教师阅读除了提升素养这个显而易见的理由,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来证明教师阅读的必要性呢?

 

首先,阅读是人生获得幸福的一种重要渠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在他看来,一个人可以不懂得数学、物理和化学,甚至可以淡化其他的兴趣爱好,唯独不能没有阅读。一个人若能够学会阅读,就能获得生活的幸福。阅读本身已经成为一种幸福的元素。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阅读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能够阅读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15岁的少年米夏与中年女人汉娜的故事中,始终有一个常规节目——朗读。曾经身为纳粹分子的汉娜是个文盲,却有意掩盖了自己不会读写的事实,她让米夏朗读文学作品给她听,一直到她被捕入狱直至死亡。我真正从汉娜身上感受到一个人能够阅读、写字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而在此之前,虽然我在阅读中获得了许多快乐,但似乎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与不能阅读的人相比,一个能够阅读的人会从阅读中获得幸福。而这一点,与我们是不是一名教师无关。

 

其次,阅读帮助我们在精神上实现突围。

 

常听一些教师朋友诉说没时间和精力读书,虽然知道阅读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但还是难以静下心来读书。其实,越是没时间,没精力,越要让自己沉入阅读。诚然,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十分焦虑的教育现实,所处的是一个不能尽如人意的教育环境,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怎样才能从这种困境中突围出来?在我看来,阅读将帮助一个教师至少在精神上实现突围,让人的生命变得敞亮起来。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除了必要的实践与经验,只有阅读才能让自己变得富有智慧,充满活力。

 

阅读是如此重要,但读书的时间从哪里来?其实,当我们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当成一种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读书的时间。当下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最要紧的不是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你肯不肯选择阅读,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当你尝试着将阅读融入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阅读没有成为生活的额外负担,而是一种必要的丰富与润泽,一种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教育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

 

  教师的阅读不是只读教育类的书籍,而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目标,指向的是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虽然教师在阅读时同样是作为读者而存在,但教师的阅读毕竟带有鲜明的教师职业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甚至不能像一般的读者那样读所欲读。因此,我们有必要将教师的阅读与其他读者的阅读区分开来。2008年,我的读书随笔集《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出版,书中提出了“教育阅读”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在强调教师阅读与一般读者阅读的区别,着眼的是阅读者的身份——教师,而非单纯地指教师要阅读教育类的书籍。同时,“教育阅读”还意在说明,教师的阅读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目标的,指向的是丰富、润泽、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我试图以自己的阅读经历来探讨和展现一名教师应有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这3个板块的知识缺一不可,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早已证明这一点。

 

如果我们承认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是一门学问,就必须承认它不是孤立绝缘的。而对于一门并非是孤立绝缘的学问,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不能是孤立绝缘的,他必须具有开阔的、丰富的、彼此融通的知识背景,而这正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名教师必须具有的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原因。说到底,知识的宽度将最终决定教师生涯所能到达的高度。

 

必须指出的是,教师的阅读以完善知识结构为主要目标,但一个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奢望教师读了几本书,马上就会有一个实质性的变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的阅读不会在一些显性层面上给教师带来立竿见影式的指导和帮助。但阅读本是一种浸润,阅读对一个教师精神上的影响以及在教育教学素养上的改变,并不能用一种能够明确量化的指标或一种显而易见的转折来体现。而且,在教师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反思、提炼与审视,在不断生长中返回自身,突破自我,最终化茧为蝶。而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心平气和地缓慢酝酿。所以,对一个渴望成长的教师而言,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情,所谓花一辈子备每一节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的成长也需要等待。

将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阅读上

 

有价值的阅读有如爬坡,可能读懂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只有这种有坡度的阅读对教师的成长才真正有用。

 

在教师阅读指向完善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围绕“专业知识、教育理论、人文视野”这3个板块提出一份教师的阅读书单。但由于教师个体的知识背景不同,因此这份阅读书单要因人而异,量身打造,针对每一名教师的具体情况来提出具体的书目。虽然对教师而言,书目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在同一个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书目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但在选择书目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原则可以遵循的。

 

非经典不读。道理非常简单,只有经典的书籍才值得花费时间去阅读。叔本华曾引述希罗多德讲述的一个故事:薛西斯(波斯国王)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抔的命运,感慨之余不禁潸然泪下。叔本华由此联想到出版社厚厚的图书目录。如果在10年之后,这些书籍没有一本为人所阅读,岂不也要令人泫然欲泣吗?叔本华的联想绝不是多愁善感、杞人忧天,因为能经得起检验的经典书籍确实不多。因此,要警惕畅销书,将有限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花在阅读经典上,这不仅是一种成本的考量,也是一个严肃的阅读命题。其实,在浩如烟海般的书籍中,要筛选出真正的经典并非难事,时间是最公平的筛子,真正的经典必然经得起时间长河的过滤。如果没有时间和能力从近年出版的新书中作出判断,就去选择那些已经被公认的经典书籍吧,至少可以减少一些盲目挑选所带来的风险。

 

有坡度的阅读。所谓坡度,其实是指难度;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目的选择必须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真正有价值的阅读应该犹如爬坡,尤其是对大多数经典书籍而言,由于经典作品的丰富性、跨越性、创造性与可读性,也由于每一名教师知识背景的局限性,阅读时不费相当大的力气就不能到达顶峰,甚至费了相当大的力气也不一定能到达顶峰,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阅读一本书,读懂的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只有这种有坡度的阅读才能对教师的成长真正有用。因为教师的阅读指向的是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阅读不可能是一种享受,或者主要不是享受,更多的是一种提升、丰厚和转变,而不会像一般的读者那样只把阅读当成一种简单的乐趣而已。

关注学生的阅读热点。虽然我们强调阅读经典与阅读坡度,但对于教师而言,了解自己的学生在读些什么是一个必然的要求。知道学生在读些什么,就能比较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与生活世界,就能比较容易地与学生“打成一片”,从而较容易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这对教师的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9世纪中叶的一个秋日,作为猎人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背着猎枪独自穿越茂密的丛林时,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体验,似乎生命中最美好、最本真的记忆突然涌上了脑海。同样,作为阅读者的教师,当我们穿越那片阅读的丛林时,也必将唤醒那些属于我们的生命中最隐秘的情思,而不阅读的教师可能永远都无法领略。(闫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