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6-伍子胥是叛国汉奸吗?

 抗日70 2015-10-28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征战杀伐,多谋善断;儒道法墨,三教九流,思想文化的源泉。三分钟读春秋战国。历史很有趣!



该怎么看待伍子胥引领吴国人来进攻自己的祖国楚国呢,在现代一些激进的人看来,伍子胥这是卖国汉奸,引狼入室。其实,进攻一个政府和进攻一个祖国,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我们看看春秋古人对此事是怎么看待的吧。《春秋》一书说:“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伯莒,楚师败绩。”《公羊传》对此进行解 释:“吴何以称子?夷狄也,而忧中国。其忧中国奈何?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庐。”


吴国是个蛮夷,一向是不被高看的,这里却被尊称为吴子,为什么呢?因为他帮助伍子胥去复仇,干涉楚国的不公平的政事,所以得到孔子在《春秋》一书中的表扬。对国君是要忠的,对父亲是要孝的,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公羊传》里说,曰:事君犹事父也,此其为可以复仇奈何?——意思是,有人问,事奉国君就像事奉自己的爹,这里却赞许伍子胥复仇,为什么啊?


回答: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于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徐害。朋友相卫,而不相迿,古之道也。意思是说,父亲如果是被国君冤杀的,可以复仇。如果是父亲该杀,就不能复仇。复仇的时候“不徐害”,只限于仇人一身,不得兼杀他得儿子。


所以伍子胥对楚昭王没有极力追杀。在复仇得时候,“朋友相卫,而不相迿”,朋友是要给帮忙的,但是朋友不能先出手刺,要让孝子先动手,这些都是古来得道理。所以吴王阖庐,一定意义上是伍子胥的朋友,他帮着伍子胥来复仇,这是符合古道的。


那么,难道国君是可以杀的吗?《公羊传》里回答的很清楚,可以!这就是春秋时代人的价值观!(当然是指国君不合道义的时候,那时候,君臣关系已绝,杀之是杀一独夫尔。这种思想在先秦其它著作中也颇多体现。)


但是到了后来的皇权专制社会就不同了,价值观变了,皇帝和官僚是绝对争取的,你即便受了冤,你杀他们,也是犯上,要灭九族的。国君永远没有错,“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这样的话也出来了。


这就体现了先秦分封时代和后来皇权专制时代价值观的不同。先秦人有独立的人格,而后代专制体系下则增添了奴性。


所以,先秦时代的《春秋》一书和《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对伍子胥都是持明确的激赏态度的,司马迁说他是烈丈夫。司马迁虽然已经是皇权专制时代的人了,但是秦汉离开分封时代比较近,价值观还相似。


事实上,即便申包胥也是赞同伍子胥的复仇的。《左传》原文上这么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复仇)楚国。” 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勉之一句话,表达了申包胥对伍子胥抉择的认同。他认为复仇是应该的,但他作为事君者,忠君兴国也是应该的。各 行其志,都符合当时的道义。


至于“叛国”一说,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我不想多解释,但有一句,就是先秦分封下的国家,其实更是一种宗族和家族,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大宗和小宗。这种军事行为是针对宗的,不是针对国的。当时国的概念与后代不能等量齐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