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

 江山携手 2015-10-29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

任何一项课题研究都要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此外还有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等。这些方法最常用的是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实验研究法:

(一)实验研究法概论

1、实验研究法的定义:

实验研究法就是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到了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方法。

自变量也叫实验变量,它是指实验者操作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因变量也叫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予实验对象后出现的教育结果。

无关变量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2、教育实验的操作步骤

(1)定题就是提出实验课题

定题要遵循有价值、有创造性和可行性等原则。

(2)建立实验假说

所谓假说就是实验者对自变量(实验变量)与因变量(反变量)之间关系的推测与判断。它是自己的教育经验,科学理论,他人经验综合加工的结果。(好比实现理想先有的幻想)假如:北京市宏庙小学的研究者看到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于是确定了“小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实验”课题建立了“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假说,开展了小学生教育整体优化实验。

实验假说具有三个特征:假说应当没想出实验变量与反变量之间的关系。假说要用表述或条件句的形式明确地毫不含糊地展述出来。假说应当是可以检验的.

(3)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者在实际着手验证假说之前制定的实验计划.它的目的在与更科学更经济地验证假说.实验设计的问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验变量的操作与控制.确保实验者依据实验要求操作不走样(自变量)

②反应变量的观测方法.(因变量)测量手段:通过制表、绘图等进行比较分析。

③无关变量的控制措施(消除法、恒定法)

④实验对象的选择。(被式的选择)

⑤实验的组织形式。(单组或等组)

⑥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

(4)实验的实施

实验的实施就是实验工作者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记录、测量反应变量,搜集实验信息的过程,也就是将实验方案物质化、现实化的过程。

实施设计(计划)必须做到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实验进程的控制,保持实验过程按实验设计的要求,程序进行。

二是经常地有重点地客观地搜集实验信息与资料、观测反应变量,为因果推论提供事实和依据。

实验进程的控制需做好以下的工作:

①健全实验组织机构,准备好实验的表格与器材。

②处理好教育实验过程中的“动”(实验因子、实验变量)“静”(非实验因子,无关变量)关系。

③做好阶段性总结。阶段性小结的目的是查明在实验措施的作用下,反应变量每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并认真地事实求事地记录下来,看看哪些主观假说被验证,哪些被推翻,哪些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从而及时发现问题,为修改方案,进一步做好下一段工作提供依据与经验。

三是经常地有重点地客观地搜集实验信息与资料,观测反应变量,为因果推论提供事实和数据。

(5)资料的统计处理

对在实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料,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一般是先用描述的方法把反应结果的原始资料加以列表,图示、或计算该资料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数等,然后再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来检验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推断统计方法有乙检验、丁检验、F检验等。

(6)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反应一项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并将其公布于世的文学材料,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7)教育信息情报

搞教育实验开教育信息情报。教育信息情报贯穿于教育实验的始终。选题、建立假说、实验设计、实施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这一整体过程,体现了情报获取、情报处理、情报运用和情报传递的全部内容。

(二)怎样写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是在实验开始操作之前制定的关于实验的内容和实施办法的文件。它是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加上实验课题形成的背景与实验目的和人员的组织分工与条件保障两大部分后形成的书面材料。

1、背景与目的

这一部分主要是说明:为什么要搞这项试验?这一课题是怎样确定下来的,搞这项实验要证明怎样的推断,控索一个什么规律,以及这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究境是什么。

(1)实验课题的确定过程一般源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源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第二是源与领导上的要求;三是源于教育经验的升华;四是源于理论的启发。而大多数实验课题的提出是以上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所致。题目(课题)确定下来之后要对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予以论证。(这部分内容一般以“课题的提出”为小题目)

(2)实验假说

实验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通过控制验证假说的活动。一个科学的实验在实验前应有一明确的假说。假说即在被实验和逻辑证明之前那些凭经验作出的判断。一般的条件句或陈述句明确地表达出来。

(3)实验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一般有两个方面:一是验证假说,探索教育规律;二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科学质量与效益。意义也是两大方面:一是丰富与发展教育提高理论;二是提高教育科学质量,促进教育科学的改革与发展。

2、实验设计(也叫实验方法)

(1)自变量(实验变量)的操作定义与控制措施

给实验变量下操作意义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形式的实验变量转化客观的具体的指标或行为措施。从而使理论观念教育设想科学地转化为具体的可控制的操作步骤,以便于实验者作严密的操作和观察记录。

实际上对实验变量下操作定义就是规定变量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程序。如果实验变量不能以程序的形式给出,那么就要把变量分解成一项具体可遵照操作的要求。(举例可参看《中小学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教程》P62)

实验变量的控制措施一般通过集中培训和平时检查指导来完成,以确保实验的准确进行。

(2)因变量(反应变量)的观测指标与观测方法

a、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的观测指标多数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自心素质的变化。

b、确定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就是把因变量变化用数字表示出来。(例如,考分是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标志,智商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标志等,搞教育实验一定要想办法把因变量的变化的数字化,否则,将来对因变量是否真的发生了变化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就说不清楚。c、在选择实验的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时,最好选择那些有量表或自己能够制造测量手段的品质来当取应变量,而且,要在实验计划中说清究竟怎样测出这些品质的变化。

(3)无关变量(无关因子因素)的控制措施。

在教育实验中,通常采用清除法、恒定法、平衡法、随机抽样法和盲法控制来控制无关变量。

a、消除法:消失,比如家庭辅导

b、恒定法:前后不变,比如上课时间、学生作业

c、平衡法:分组实验中,各组作用相同,比如教师水平,学生数目,知识基础

d、盲法控制:让学生(以及实验者)不知道是在搞实验,以消除其实验意识和实验情绪

e、代表性策略:选择“普通”(教材、学生)确保代表性便于推广。

(4)被式选择:

被式选择,即实验对象的选择,一般搞学生的选择,除代表法外,常使用的是抽样法。抽样法即总体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一个即比总体小,又能反应总体性质的样本。

a、简单随机抽样:抽佥法

b、机械抽样:等距抽样、有规律、分组

c、分层抽样: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5)实验的组织形式

实验计划中要说清被式是怎样组织的,也就是说明是搞单组实验,还是搞等组实验,或者是什么其它的等组形式。

单组实验是对随机抽取的一组被式先后施加两种不同的实验措施,在无关因子保持恒定不变的情况下,观察测量因变量的变化,从而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组织形式。

等组实验设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大致相同的组作为实验对象。一个组接受某个实验因素的影响,另一组无实验因素的影响,或两个组同时分别接受不同实验因素的影响,其它各种条件保持不变,然后比较教育实验因素影响与实验因素影响的不同效果或两种不同实验效果,从而证明实验因素对反应变量是否产生了促进作用或证明两种实验变量是否有明显的差别。

(6)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说明用什么方法和争取观测出因变量的变化,最后用什么统计方法判断实验手段是否有效。

3、实用人员与条件保障

(1)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这部分要把课题组的主要成员的姓名以及分工都写清楚。如组长、副组长等。

(2)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其它条件保障

有的实验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或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计划应说明对这些必备和条件是否能够满足。

(三)怎样写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是搞教育实验的最后一环,也是收获成果的产健一步。应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格式做好这一结尾工作。

中小学校教育实验报告(是搞好教育实验的最后一环)的格式与内容如下:

标题:××实验报告

实验单位,作者姓名

1、背景与目的(问题的提出)

(1)实验课题确定的过程

(2)实验的假说

(3)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这部分与实验计划的内容基本相同,但是如果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对实验计划中的这部内容有所改变,那就要以改后的内容为准。

2、方法

(1)被式的选择方法与组织形式

这部分与实验计划中的内容一样。

(2)实验变量的操作方法及辅助措施

这部分内容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计划的内容来写,另一方面更要以事实为根据,把实验变量的实际操作程序或特点,全面详细地写出来。

如果实验变量没有操作程序,那就要把实验措施和有关的要求说清楚。

如果除了主要变量外还有一些辅助措施,那么就要把这些措施全部都说明白。

(3)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

主要说明在实验中是怎样控制无关因素的,一般应指出具体的控制方法。

(4)因变量的观测方法

即说明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关于因变量(反应变量)变化数据,采用的什么量表,什么仪器,参加的是哪一级的考试等。

3、结果

(1)实验中得到的原始数据的描述统计结果

(2)根据描述统计的结果,采用推断统计获得的结果。

实验报告的结果部分常常是一些表格和图象以及根据这些数据表各中的数据推断出来的统计结果。有时也列出一些工作中的成就,如果在竟赛中获奖,在地区统考中取得好名次等,作为必要的说明。

按要求,实验报告最好运用推断统计下结论,让数字说话,让事实说话,而不能仅仅依靠工作中的成绩,来做为实验成功的依据。

结果部分所列的全部内容必须来自本实验,既不能任意修改,增删也不要添加自己的主观见解。

4、讨论与结论

(1)是否验证了假说为什么?

(2)对实际教育教学有什么促进作用?

(3)有哪些意外的发现?

(4)有什么建议。

讨论与结论有时分开写,有时合在一起写,现在多数报告都合在一起写,一边讨论,一边下结论,还有的结果和讨论放在一部分,把结果单列出来,有时甚至把结果讨论结论三部分合在一部写,这也是可以的。“结论”部分在保证写清所要求的四部分内容外,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结论要简短不要长篇大论

第二,结论一定要以本实验的结果和分析为依据,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要确切地客观地反映出整个实验的收获。

5、附录

实验报告的结果往往是很多表格图像,一般在实验报告里写不全,所以经常以附录的形式,把必要的材料附在报告的后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