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牧心之家微课堂】——如何与孩子沟通

 卓玛妹儿 2015-10-29


良好的沟通是人与人建立情感的桥梁,是家长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础。《牧心之家微课堂----如何与孩子沟通》重点分享了家长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最容易遇到沟通困难的三种情况,也提出了相应的沟通技巧来帮助爸爸妈妈如何应对。现在将微课中的语言内容整理出来分享给身边的各位家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这几年,在和广大的家长交流之后,以及自己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常家长会在三种情况下遇到沟通障碍:


一,是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

二,是当孩子遇到一些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

三,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或犯了错误的时候


这三种情况,有时候是独立存在的,但很多时候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是有紧密联系的。我相信,现在很多的家长包括群里的大部分家长,对“如何与孩子沟通”已经不再陌生,无论是看亲子教育方面的书籍,还是参与各种家长教学培训,都会接触到和学到如何与孩子沟通,也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从我的经验来说,家长们要真正的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沟通技巧,首先要认识和区分我刚才说到的三种情况,要知道者三种情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这样才能有效地与孩子沟通。


我们先分别来看看这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


通常在遇到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家长会出现几种常见的错误应对模式:


讨好式的:宝贝不哭,怎么你才能满意?只要不哭不闹就好

镇压式的:否定孩子的情绪,积极打压孩子的情绪,想控制局面,想立竿见影

坐壁上观:你想闹,那你闹好了


第一种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用情绪来控制大人

第二种方式容易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憎恶,与家长对抗,或者不敢面对自己的情绪,常常自我否定,压抑情绪或者将情绪转移发泄给他人

第三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形成对他人的冷漠、狂妄的态度


先发一张图片给大家(见下图),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孩子可能出现的情绪,右边是家长看到孩子的情绪反应后可能做出的反应。通常当家长做出右边的反应时,一场失败的沟通就会开始上演了,家长如果长期用这样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将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巨大的伤害,为孩子成长中出现严重的问题埋下伏笔。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比喻:

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送到医院需要被抢救的危重病人,当被送达到医院之后,医生和护士通常会先干什么?医生护士会堵在门口不让病人进去,并不停的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你家住址在哪里?你哪里不舒服?你为什么会不舒服呢?你怎么不爱护环境啊,你看看你身上流出的血和你吐出来的脏东西,弄得到处都是,怎么办?等会儿谁负责来打扫?还是应该给病人绑好各种生命检测仪器,马上送往抢救室呢?


我举这个比喻,是想让大家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出现强烈负面情绪时,就像一个需要抢救的病人,家长需要像医生和护士一样,先接收这个病人,梳理孩子的情绪就像医生在抢救室里把病人的生命抢救回来一样重要。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孩子时:


我们第一个步骤:觉察并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就如同先允许将危重病人先抬进医院。


孩子通常很难准确的向家长表达他们自己有一些什么样的负面情绪,也通常不会用好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有让我们失望、不满等勾起我们情绪的言行举止时,要觉察到孩子可能已经有了情绪。就相当于医生觉察到一个危重病人已经被送上门来了。


那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是指要允许孩子可以在自己面前可以有负面情绪反应,甚至当他们说出对他人不敬的话语或者说出想要伤害别人的言语。但是当孩子有真正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破坏东西的行为时,应予以制止。就相当于医生允许病人将自己的症状表现出来,才能进一步治疗,当病人不堪病痛想要自杀,需要保护是一个道理。


第二个步骤:试着识别孩子的情绪,相当于医生对危重病人进行各种检查


家长学习试着识别孩子的情绪既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又是帮助孩子自己识别自己情绪、自己管理自己情绪的开始。


那如何识别和发现对方的情绪呢?


——看姿体语言:他捏着的拳头,他拧自己的衣角,他向后退,他不愿意抬头看我,他左顾右盼,他低着头等等,这些姿态在向我表明什么情绪呢?


——听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声音很低沉无力还是大声嚷嚷,是满脸通红还是眼神空洞,是泪流不止还是咬牙切齿,这些语气和表情又代表他有什么情绪呢?


——听孩子说的内容:他说这个话是他的本意吗?他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说明他现在心里有那些情绪呢?


大家可以去仔细研读那些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的绘本、影视作品,就能发现,不管家长和孩子最后选择了何种方式来处理情绪,但在这之前,家长一定是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发现并识别到了孩子的负面情绪。


第三个步骤:标明孩子的情绪,并迅速处理情绪,相当于抢救病人的过程


当我们透过前面的步骤,发现并开始试着识别孩子的情绪之后,我们需要将孩子的情绪向孩子标明出来:


——向孩子说出他们的情绪:你现在很生气对吗?你现在很伤心对吗?你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对吗?你对你的朋友很失望,对吗?你现在非常的紧张对吗?


——识别之后的处理:

如果

识别到孩子是伤心,说明孩子需要安慰,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

识别到孩子是惧怕,说明孩子需要勇气,紧握住他们的手给予鼓励,

识别到孩子生气,说明孩子需要先消消气,留给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

识别到孩子孤单,说明孩子需要关爱,坐下来陪在孩子身边。




第四个步骤:同理型倾听,相当于医生采取一些方式来确诊病人的疾病


当我们标明了孩子的情绪,家长做出一些处理之后,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同理型倾听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来确定孩子到底产生了什么情绪,帮助孩子理清思路:


同理型倾听是我们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看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每个人都具备的工具——耳朵。倾听的要求更为简单——闭起嘴来,少说多听。但同理倾听又是非常难的,因为需要我们客观的了解信息和他人的观点,是我们尊重对方的体现,所以在听的过程中,你要放下自己心中的论断、反驳、攻击、否认。


1、全心地关注对方。给对方完全的注意力,这会鼓励对方积极地交流。你需要透过氛围,肢体语言,神情态度告诉对方,你觉得他们很重要,对他们要说的内容感兴趣。

——选一个不易分心,适合交谈的环境

——看着对方,有恰当的目光交流(既不给对方压力,又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专注)

——开放的坐姿,坐直,和对方保持合适的交谈位置(例如,和孩子要保持差不多的高度来对话。)

——留意对方“非口头语言”的信息,例如,对方的神情和肢体语言

2、给对方“我在听”的信号。让对方知道我们在用心的听,没有被我们打断的意思。

——使用简单的口头表达“嗯”,“哦”,“这样啊”,“是的”,“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在听的过程中,还可以时不时地点点头

3、澄清和诠释。作为一个倾听者,我们的基本意图便是了解对方说的是什么,但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观念、标准,经验不一样,有时候会干扰我们对他人谈话的理解,有时候我们会对他人所谈及的内容迷惑不解。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向对方澄清我们听到的信息是否有误,或重新诠释一下对方要表达意思是什么。很多时候,透过澄清、重组、诠释对方的信息,你才发现别人要表达的和你听到的完全不同。

——常见的澄清方式:“我听到的是。。。,是这样吗?”,“你是说。。。,对吗?”

——常见的诠释:“你想表达的意思是。。。”,“你的意见是。。。”,”我可能误解你的意思了,我以为你要表达的是。。。”

4、同理。同理是真诚的理解、尊重对方的立场、观点,从对方的立场出发去洞察他们可能有的感受和想法。

——不打断对方,当对方发泄情绪时,尤其需要耐心的倾听

——克服忽视、否定、评价他人看法的冲动

——客观的描述出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向对方求证自己是否已基本理解这些感受和需求

——尊重对方的感受


5、适当的时候,描述出自己的感受,正面表达自己的需求。大多数的时候,我们对对方的行为或谈话内容也会有许多的感受和看法,但只有在我们充分尊重对方,理解对方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才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

——简单明了地表达自己对此件事情的感受(而非建议、思想、观点)

——正面的表达自己的需求(自己的立场和需求)


基本上,当一个孩子出现负面情绪这种情况了,家长可以先从前面讲到的四个步骤入手,并在恰当的时机应用同理性倾听的技巧来帮助孩子,就比较容易帮助一个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了。


家长常常不能顺利面对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1、一开始就不能接纳孩子可以有各种负面的情绪反应

2、家长只关注造成孩子情绪困扰的问题,想要解决背后的问题,例如跟孩子进行理性分析,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认为孩子的情绪感受没有任何的价值,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

3、沟通的时机没有把握好,当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逼孩子讲话。

4、家长不知道如何同理孩子也是沟通失败的主要原因: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例如,不是对孩子说,是啊,没人陪你,你好可怜啊;他们真不应该这样对待你,在你身上发生的这些事情太可怕了。


——同理心也不是对对方情绪简单的认可,例如,我知道你很难过,这种事发生在妈妈身上,妈妈也会很难过,你现在对这件事很生气,妈妈也觉得这件事很让人生气。


——同理心是让孩子知道我们此刻理解他们的心情,感受到了他们的感受。例如,你现在很难过对吗?我感受到你现在非常生气,我能感受到你现在很郁闷。


如何训练同理心呢?


家长需要经常练习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问问自己从孩子的观点和角度去看,将会看到什么,将感受到什么?

例如孩子害怕鬼,不敢进黑屋子,那么家长可以想象,如果我是一个孩子,我害怕有鬼,进入黑屋子,我感觉到的是什么,我害怕的是什么?


所以,面对第一种情况,也就是当孩子有了负面情绪之后,家长需要做:尊重接纳并识别孩子的情绪感受,用同理性倾听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



第二种情况: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


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往往就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所以家长在面对第二种问题时,一定是先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如果孩子有负面情绪,应该先按照前面我们讲到的步骤和技巧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遇到第二种情况时,常常出现亲子沟通方面的障碍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情绪反应,而只关注到了问题。例如,有家长经常向我抱怨:我都给他说了要学会分享,要学会轮流玩,人家抢你的东西,要好好说,但是他每次出去还是要跟别人争抢东西,有时候还要打架,你说我该怎么办嘛。这位家长意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相处时,不会分享,还会打架的问题。但是却没有理解过孩子情绪方面的问题,没有理解过孩子的需要和感受。所以每次家长出面解决这个问题,都会造成孩子认为家长只晓得批评自己,为他人说话。


科学的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情绪被梳理好的孩子才有足够的清晰的头脑来面对他们所遇到的问题。通常我们会发现,当孩子情绪被梳理好之后,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有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有些问题孩子自己就能够解决了。

当然,有些时候则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进一步的思考。所以造成沟通障碍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家长习惯接管孩子的问题,而不会引导孩子思考问题,不知道怎样将问题抛回给孩子思考。


引导孩子思考,支持孩子自己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家长常用到的技巧就是提问,提问是我们在沟通中常用到的第二个技巧。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打开孩子的思路,并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可以在牧心之家的微信公众号里查到与提问技巧相关的文章,很详细的介绍了提问的方法,大家可以阅读一下这部分的材料。


今天,我想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分享几个家长常常在提问时出现的误区:


1、在孩子的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很好处理的过程中便开始连续的提问


2、家长爱使用“为什么”等形式反问孩子,为什么你会这样做?为什么你不把作业做了再玩?为什么你不懂得分享?为什么你上课会不认真?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你都要算错?

‘为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在孩子看来,通常都暗含了指责,感受到强大的压力,一般来说,当我们用为什么来提问时,孩子都选择闭口不言,或者找一堆理由来应付。


家长可以用“什么”代替“为什么”,


例如,我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可以改成,“这样做的时候你心里有些什么想法呢?”,你的作业什么时候做?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吃的满意也让别人吃的满意吗?你上课的时候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提醒自己更加专注吗?


3、家长在处理孩子问题时,不够聚焦,常常把孩子的几个问题拉到一起来说。没有做到每次主要解决一个问题。例如,你现在上学要迟到,吃饭也慢,写作业拖拉,睡觉又那么晚,该怎么办?


4、家长在陈述问题时不够客观具体,带有许多个人的看法、评论、成见在里面。爱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使用“总是”、“老是”这些很笼统缺乏客观性的词语,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拖拉”、“慢性子”、“不专注”、“马虎”等等

举例:你做作业怎么老是这么马虎呢?

客观描述法:我发现,你昨天和今天的数学题,有四五处地方都是因为将运算符号看错才导致的错误,我们一起看看,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面对问题时,首先要聚焦孩子的一些主要问题,把这些问题客观的描述给孩子,再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孩子思考。

给大家一个常用的启发性思考工具——选择与后果:

通过“如果。。。。你可以说。。。,你可以做。。。?”启发孩子发现自己面对问题是有许多选择的,是由许多解决途径的。

如果有陌生人找你问路,你可以对她说些什么呢?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果陌生人强迫你跟她走,你可以说什么?你可以做些什么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启发孩子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收集孩子说到的所有可能,而不要评论孩子的任何一种回答。


通过“如果你这样说了,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有。。。感受,别人会有。。。感受呢?”让孩子学习评估自己的方案和选择,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对这个部分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家长基础培训课程,我们会有更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最后,第三种情况,当孩子出现问题或者犯了错误之后


孩子犯错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极有可能就是因为面对遇到的问题,面对自己的情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之后,选择了错误的处理方式而导致的。所以家长在面对前两种情况时能够正确的沟通处理,孩子极少会犯非常严重的错误。


那么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的沟通方式与当孩子遇到问题后家长的沟通方式非常接近,只是情绪上的反应程度可能更激励,以指责、批评、说教、惩罚居多。甚至用暴力性的言语代替孩子应该在错误中应承担的后果与责任。但通常这些负面言语管教只能适得其反,既破坏亲子关系,又不利于孩子真正从错误中成长。


今天我只分享当孩子犯错误后,家长在沟通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如何指出孩子的错误,如何向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但这些沟通只是管教孩子中的一个环节,是用来配合正确管教孩子的一个部分。而如何管教一个犯错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基础课程中会又更多讲解,欢迎大家关注。


孩子犯错后,我们如何指出孩子的错误呢,或者当孩子表现的不好时,我们如何指出呢,这就涉及到我们沟通中第三个很重要的技巧,反馈与正面要求。


家长需要练习有效的反馈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所面对的问题。



有效的反馈的特点:

——着眼于孩子可以控制的方面

——客观、具体明确的提出问题

——及时的提出,不拖延

——鼓励孩子和自己进行双向的沟通,让孩子也说说自己在这件事上的看法

——配合孩子解决问题

——着眼未来,不死盯过去



平衡回应:

平衡回应(先提出优点,再指出不足,帮助孩子理解哪些地方需要继续发扬,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说出积极的方式(先抛开缺点,发挥优势;强调共同点;对创新和不同寻常的想法给予考虑)

对于你的想法,我最喜欢的是。。。

好处是。。。

长处在于。。。

我觉得特别有帮助的是。。。

——说出疑虑的方式(可把疑虑作为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可以怎样。。。?

我在。。。方面仍有保留

有些地方还可以提高,比如。。。


正面要求:

当看到孩子的行为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正面要求的发生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和要求


操作

口头语言:

1、用“我”开头的句子来描述自己的情绪,处境和要求。

2、要求的内容要具体明了。

“我希望。。。”“我不想。。。”“我需要你。。。”“我感到。。。”“我觉得。。。”

——“我希望你写作业的时候,把与作业无关的书籍都放回书架上”

——“我心里很不舒服,我想和你谈谈你最近的学习”

——我在和阿姨交谈的时候,不想被别人打断,我希望你能配合。

3、当孩子做到时,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现在书都放回书架了,我感觉清爽多了,谢谢你的配合。

——跟你谈了如何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我现在心理舒服多了。

——很高兴,你能配合,在我打电话的时候,没有再来打断我。


合适的肢体语言:

对孩子——和孩子一样的高度,保持目光接触,语气坚定



总结一下,今天跟大家分享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常常在三种情况下会出现亲子沟通问题,我们也提到相对应的三种沟通工具应对。

——在孩子有情绪时,用同理性倾听

——在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时,可以使用提问的技巧

——在孩子犯错后,要使用正确的反馈方式指出面临的问题和错误,并正面向孩子提出要求和期望,协助孩子面对自己的问题。

当孩子有强烈负面情绪时,先处理情绪,情绪被处理后,再引导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和责任。

今天的微课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想要更系统更全面的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家长基础培训课程,谢谢大家的聆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