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里柿子没人摘 柿饼制作工艺落后农民不愿加工-搜狗网页

 松耀仔仔 2015-10-30

  '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北宋词人张仲殊在诗词中这样称赞柿子。在邢台内丘县侯家庄乡,柿饼每斤收购价4元,仍然不能调动村民加工的积极性。

  在侯家庄乡岗底村一个山坡前,记者看到,满山苹果树只剩光秃秃的树枝,而山涧中零星的柿子树上却挂着红红的柿子。有的柿子熟透掉到地上'皮开肉绽'。

  '霜降过后10天之内柿子就要采完,现在大雪节气都过了,有的柿子还挂在树上,这些柿子已经被冻坏。'村民老杨感慨。

  据记者了解,在内丘县某超市,柿饼卖到了10元一斤,这与山区'自生自灭'的柿子形成巨大反差。

  '前段时间,半成品柿饼每斤收购价2.6元左右,现在每斤收购价达4元,但乡亲们仍然不愿意采摘。'侯家庄乡毛玮说。

  '如果加工成柿饼还是能赚钱的。柿子摘下来一斤三毛五,手工费用一毛八,一般三斤到四斤出一斤柿饼,按柿饼一般收购价4块计算,一斤柿饼还能赚1块多。'杨先生说。

  但这1块多来之不易。做柿饼需要旋柿、吊柿、捻柿等多道工序,且比较繁琐。杨先生说:'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家里剩下大多都像我这样的老头子,没事时摘几筐,加工一些。'

  在苹果和板栗产业化经营前,柿子和土豆曾是山区村民重要的食物,老杨说灾荒年全靠柿子度过。而今,很多柿子树被刨掉改种苹果或板栗,剩余山涧的为数不多的柿子树也少有人摘。

  市农科院林果所助理研究员冯少菲介绍,柿子属于市民不常吃的'非主流'水果,加工工艺传统落后,农民没有从事这个行业的积极性,这让柿子遇到了发展瓶颈,无法像苹果或者板栗那样实现产业化。

  (记者 米京涛 通讯员 桑彦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