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课堂导入 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定好基调,才能扣人心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个环节,老师总是想方设法的努力打响第一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通过精彩导入,就能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其引向知识的殿堂,调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开启学生探究的热望。那么,怎样的课堂导入是成功的呢?笔者认为,作为一次成功的导入,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课堂导入原则: ㈠.趣味性 课堂导入要注意趣味性,只有充满意趣,才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学生便会把学习看做一种精神享受,因而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㈡.针对性 课堂导入时要注意针对性。课堂导入首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㈢.新颖性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 二.了解课堂导入作用: ㈠.明确学习目的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有关的知识形成联想,促进学习的持续和迁移。都如可以将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为学生的学习产生定向的作用,在认知,自省中学会学习。 ㈡.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老师善导,才能诱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有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追求真理的意向。 ㈢.引起对所学课题的关注 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门开的越大,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导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打开知识殿堂之门。 ㈣.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导入目的是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掌握课堂导入方法 课堂导入因人因时因地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下面是几种常用的导入方法. 1.复习导入法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用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提问复习和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已经学过的知识,一个或几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过渡到新课也十分自然。 2.直接导入法 老师用简洁明快的叙述或设问,直接把新旧知识的冲突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生活经验导入法 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解提问等引起回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导入方法。可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4.实验导入法 在物理,化学,科学等科目中,用实验导入,会更加生动,直观,具体,便于理解接受。 5.情境导入法 老师可以用图片,模型,幻灯片等教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 6.设疑导入法 老师设疑,让学生在困惑中,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素养,使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7.悬念导入法 老师在悬念中提出学习任务,创造探求知识的良好情境,引起学生开动脑筋,琢磨思考,兴趣盎然的去探究学习。 8.表演导入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大家一起互动表演,通过真实的表现,感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9.故事导入法 老师根据新课的需要,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兴趣。 因此,只要我们能从实际出发,结合不同的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就一定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课堂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严格课堂导入要求: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不能太长,还要体现出教师的匠心。 ㈠符合教学的系统性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各个教学程序要互相联系,形成统一体,才能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完成教学任务。 ㈡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 课堂导入语要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充分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从知识,思维和情感价值观出发,设计导入,才有可能深层地打动学生的思考。 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老师的导入要根据学生主体地位,心理特征,问题视阈来确定,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理解与求知的心弦。 ㈣从课型的需要入手 导语设计要因课型不同而不同,新授课注意温故而知新,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㈤导语尽量简洁 导语设计要短小精悍,不要故意绕弯子,走弯路,时间不宜过长,语言要简洁明快,切中要害,起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会喧宾夺主。 ㈥形式要多种多样 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不能千篇一律。要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出发,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人入胜。 五.注意课堂导入误区 ★★自以为是——忽略学生的反应 老师设计的导入,都是从自己的理解和预设出发,对学生的问题考虑不周全,忽视学生的反应,导致课堂教学混乱。 ★★故弄玄虚——忽视导入的有效性 有的老师只追求导入的花哨,不讲究实用的效果。特别是有领导听课时,过于追求别人的好奇心,而不理会学生的真实感受,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设计的导入脱节。 ★★不知所措——模糊了导入的目的性 有些老师的导入用猜谜语,兜圈子,让学生不知所措,倒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应该遵循“形散神聚”的原则。否则,将会使教学过程僵化死板。 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只要我们精心备课,找准切入点,就会课未始,趣已生,情已浓,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