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年间,司马光与王安石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司马光罢官回到河南洛阳,与故交挚友成立真率会,规定酒不过五行,食不过五味。由北宋到晚清,皇帝不知换了多少个,缙绅名士的风雅不减当年,吴郡真率会就是清光绪年间以归隐江苏苏州的官绅为主的群体,他们以真诚坦率为相处之道,以私家园林为活动场所,以书画鉴赏、诗文唱酬、品茗饮酒为主要内容,雅集频频,自娱自乐,俨然成为引领苏州时尚的文化沙龙。苏州市档案馆珍藏的《过云楼日记》与《吴郡真率会图》(又名《真率会七老图》)复原了晚清士绅交游的图景。
![]()
![]()
吴郡真率会初期的主要成员为吴云、沈秉成、李鸿裔、勒方锜、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7人。他们或名门之子,或封疆大吏,与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以说都是当时的名流耆旧,更因机缘巧合与吴门结下深厚的渊源。顾文彬、潘曾玮、彭慰高是地道的苏州人;吴云、李鸿裔在苏州当过官,被罢官后又息影吴门,而勒方锜正在苏州任上。彼此关系颇为密切,来自归安的(即湖州)吴云与沈秉成既是同乡,又是亲戚,而吴云、顾文彬、彭慰高3人同岁,且有姻亲关系,其中吴云之孙娶了顾文彬的长孙女。这些名流都是学富五车之辈,擅长书法,精于鉴赏,爱好收藏,情趣相契的他们轮流做东,时而品茗喝酒、议论时政,时而吟诗作对、相请题跋,时而品评园林景物、鉴赏字画古玩,从城南李鸿裔的网师园到城中顾文彬的怡园、吴云的听枫山馆,再到城东沈秉成的耦园,来来往往的足迹留在了他们的文字中。吴云的《两罍轩尺牍》中涉及颇多举办真率会的信息,可和顾文彬日记中的相关记录相互印证。过云楼主顾文彬是真率会的积极参与者,且策划与导演了真率会成员们的集体画像——《吴郡真率会图》。此图呈现了这些热衷林泉生活的官绅们的交游场景,那份悠闲与风雅让后人羡慕不已。 光绪五年(1879)九月初九日,顾文彬邀请真率会的朋友们在怡园举行雅集,沈秉成因其姐生病、彭慰高因扫墓未到,其余均到,顾文彬特地请来常熟籍画家胡芑孙为他们集体画像,每人各持一幅作永久纪念。画绘成之后,顾文彬发现一个问题,即真率会同道者的姿势摆得太正,“皆画正面,不能顾盼生情,致令补景者难于措手”。于是,他与另一位著名画家任阜长商量,在画卷中补画“三僮于坐隅,一摘阮,一抚琴,一吹笛”。两个多月后,顾文彬持画分送给好友们,先到李鸿裔处,并告知可以请任阜长补图,再到听枫山馆。谁知吴云看后,稍有不满,嫌自己脸上的“瘤太大,玉泉(即潘曾玮)面色太红”,有损老“帅哥”的光辉形象,要求顾文彬让画家重新美化一下。多年后,李鸿裔的后人拿着《蘧园七老图》,请俞樾题跋时,俞樾一眼认出老友吴云,说虽然画得不是太像,但那颗瘤却是标志。而那张由胡芑孙画、任阜长补图的《吴郡真率会图》,除了顾氏后人收藏外,其余不知所终。第二年秋天,顾文彬为此图题跋,对画卷中的人物相貌、神情及其所坐位置逐一描述:“其浓眉秀目,面皙髭白,以手掩胸而坐于右者中江李鸿裔香严也;面圆髭微白,其容蔼然,以手按膝而中坐者奉新勒方锜悟九也;面颊若被酒,白须飘然,袖手抱膝而坐于左者吴县潘曾玮养闲也;方面浓髭、笑容可掬,屈膝而坐于方椅者归安沈秉成仲复也;凭椅背而立,面清癯、须疏白,有海鹤风姿者归安吴云愉庭也;面长鼻直,美须髯望之伟然,凭几而坐者长洲彭慰高讷生也;方面微髭,坐于几侧,以手作按曲状者元和顾文彬艮庵也。”他点评一番之后,又描述真率会的主旨:“坐无杂宾,肴止五簋,位以齿序,酒随量饮,礼数不拘弗,流放诞庄谐并作弗,涉讥弹酒阑之后,继以品茗,各出法书名画,互相欣赏。” 同年,李鸿裔应顾氏之请为其真率会图抄录了钱饮光的诗,第二年又题咏。而“吴郡真率会图怡园藏卷”几个字则由吴云题写,时间为光绪八年(1882)六月。这一年为此卷题咏的还有彭慰高、沈秉成、潘遵祁。彭慰高以一手漂亮的隶书题写长诗:“真率斋中载酒过,闲云天际意如何,往来人侣沙鸥孰,更比城南雅集多……我本沧浪旧钓童,而今衰白已成翁。数椽老屋堪延客,吩咐园丁种早菘。”沈秉成也以长诗题跋,巧妙地将6人的名字嵌进诗句,写出他们的经历、性格及兴趣,如“钝舫少小绍其裘”指彭慰高,“延陵好古无与俦”指吴云,“养闲洵可傲五侯”指潘曾玮。吴云则题诗感叹“各抱平生志未酬”,40多年岁月的磨砺早使朋辈们当年的豪气荡然无存了。吴云也在考虑请谁题写图卷名字,由于他与勒方锜的关系相当不错,因此在致勒方锜函中请其题写真率会图,并说是否加“吴郡”二字,由勒方锜定夺。 由于吴云体弱多病,经常由其做东在听枫山馆举行真率会活动,有时勒方锜、潘曾玮也借此雅集。光绪六年(1880)四月初四日,吴云在听枫山馆召集真率会,参与者沈秉成、彭慰高、李鸿裔、顾文彬。此时,吴云在听枫山馆的院中新筑茅亭,“枫树下环筑假山,移石笋三株”,请顾文彬撰写楹联,顾氏的书法一流,诗词也不错,平时喜欢集苏东坡、辛稼轩等名家的词,随即集辛稼轩词相赠:“今古几池台,新茸茆斋,倚栏看碧成朱,揩拭老来诗句眼;风月一丘壑,醉扶怪石,有客骖鸾翳凤,横斜削尽短长山。”那年十一月初九日,吴云又邀作蝴蝶会,实则是真率会之“变局”,参加者即真率会中人,唯一增加江苏布政使许星台,或许是初次参加活动,许星台带上菜肴请大家品尝。当天,好客的吴云以熊掌请客,而顾文彬并不喜欢,他在日记中写道:“余食之屡,了不觉其味之佳,列入八珍乃浪得虚名耳。” 真率会人员并不固定,最初吴云、勒方锜、沈秉成、潘曾玮、李鸿裔、顾文彬6人经常相聚,到光绪五年(1879)九月初二日,在李鸿裔的网师园聚会时,彭慰高开始加入,之后勒方锜开始到福建等地任职,至光绪六年(1880)七月初七日,潘谱琴出席。接着勒方锜、吴云相继过世,沈秉成离开苏州再度进入官场,顾文彬在光绪八年(1882)、九年(1883)的日记中并无真率会活动的记载。这两年,顾氏的日记内容极少,先是最钟爱的儿子顾承突然过世,接着二孙、长孙病亡,对一个七旬老人的打击可想而知。直至光绪十年(1884)四月十二日,顾文彬的日记中再次出现真率会的记录,说“七老真率会”雅集在潘遵祁的三松堂,参加者有顾文彬、潘遵祁、蒋心香、彭慰高、吴引之、吴语樵、潘曾玮,“期而未至者任小园”。从光绪十一年(1885)至十三年(1887),李鸿裔、潘曾玮、彭纳生相继过世,两年后顾文彬也告别了这个世界。
![]() 清光绪八年(1882)六月,吴云题写“吴郡真率会图怡园藏卷”。
他们的风雅随之飘去,书札、日记的文字让我们触摸到历史的余温,感受苏州文脉的厚重与绵延,而真率会图卷中栩栩如生的风云人物更令人浮想联翩。 苏州市档案馆提供档案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5年10月16日 总第2824期 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