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汕头书院对联集锦

 江山携手 2015-10-30

莲峰书院

  莲峰书院,又称忠贤祠,位于广东潮汕名胜迹地莲花峰风景区西北侧钟南山麓,坐北向南,座拥主峰莲花峰,背靠粤东名刹莲峰古寺,主体结构二厅二天井,纵30.2米、横12.9米,自明代创建以来,闻名远近,功能合二为一,既是纪念性祠堂,又是兴学育才的书院,为清代潮阳县四大书院之一,人们出于对文天祥丞相的敬仰和怀念,四百多年来多次对其维护修缮,是一处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据清光绪甲申《潮阳县志》记载:“莲峰书院,在海门所城南,旧为‘忠贤祠’,道光四年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光绪四年署知县张璇,参将冯耀祖捐修,始延山长主讲官课焉。”。山长由官员聘,每年就向海门局修脯银200圆,按季缴署,其生童膏火赀计钱一百二十千,则以鸟网船秤佣供之。南宋末年,元兵入侵,文天祥从江西举兵勤王,匡宋抗元,转战东南沿海,为追寻漂泊于海上“南逃”的帝舟,屯兵潮阳,于公元一二七八年冬登临莲花峰遥望帝舟,为莲花峰留下了忠踪故迹,后有元朝隐士张鲁庵慕名前来,效法“首阳高风”,莲花峰因此成了后来人们瞻忠仰烈的名胜迹地,成为儒、道、释高士隐栖“尘外”、“梅隐”之所。为纪念忠贤的爱国精神,明朝万历甲午年(1594)由驻海门金吾将军江应龙和隐居吴从周倡建,在钟南山“云水结庐”处(原为元张鲁庵隐居住所及明吴从周隐居讲学之“海镜堂”)创建祠堂,因纪念宋丞相文天祥及元隐士张鲁庵“一忠一贤”,故取名“忠贤祠”,之后几经修缮。随着莲花峰声誉日盛,至清道光四年(1824年)由南澳总兵蒲立勋、潮阳县令王履祥、海门参将何岳钟拓建成“莲峰书院”,门联曰:“座拥莲峰五岭风云横笔阵,门迎练海千层波浪涌词源”。柱联曰:“立学因胜迹,想歌铭气壮,乃知为忠为孝,即从此日焕文章(何岳钟撰,上联佚)”,每年逢文天祥生日(农历五月初二)及就义日(农历十二月初九),人们都举办纪念活动,隆重纪念宋文天祥丞相、元张鲁庵先生,明江应龙将军、吴从周先生及清因抗击海贼阵亡的参将陈名魁、守备李象斌六位忠臣贤士,“见贤思齐”是官府在此设立书院的根本原因,也是此处办学特色,为地方培育人才作出很大贡献,“书院春雨”因此位列莲峰八景之一;至清光绪四年(1878)由县令张璇、参将冯耀祖募资再次大修,并聘知名学者拔贡郑安淮主持讲学(莲峰有其诗刻);1933年由岭东佛教会根宽会长募资改建,因传统土木结构怕白蚁破坏,故采用钢筋水泥顶结构,1981年由政府拔款和社会各界募资再度修缮;1997年由政府拨款及莲花峰风景区管理处募资进行全面整修,修旧如旧,保持明清建筑格局,配以潮汕传统建筑装饰特色,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更宝贵的是书院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书画名家丹青题辞,还镌刻着文天祥两幅墨宝真迹,遗容俨雅,令瞻仰者肃穆起敬。

座拥莲峰,五岭风云横笔阵;
门迎练海,千层波浪涌词源。

  • 佚名题大门

□□□□□,□□□□□,□□□□□□,□□□□□□□;
立学因胜迹,想歌铭气壮,乃知为忠为孝,即从此日焕文章。

  • 清代何岳钟题门柱

景韩书院

  景韩书院,位于广东澄海澄城龙潭寺东侧,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潮州府同知兼代理澄海知县何敢复创建,清代知县王岱、樊永底相继修建。乾隆十四年(1749)潮州同知代理澄海知县陆镛再就旧址扩建。三十年代理知县陈科式重修。书院之中为讲堂,后奉祀唐代韩文公(愈),本州进士赵德、明代潮州同知兼任澄海知县何敢复为配制。左右庑房二间,讲堂的东西向为知县王岱祠和陈科式祠,还有在东壁西园两庑舍前厅祭文昌和魁星,左边为陆祠(秀夫),祠前有敦化书院,祀知县樊永底、章兆曾、宣纪云、陆镛、陆元淳等。景韩书院既是藏书讲学之处,又是祭祀先贤场所,设山长总领院务,主持讲学,每年聘请儒师讲课,主要针对科举考课,讲习儒家经籍、《八股文》。近代爱国志士、诗人邱逢甲(出生于台湾,祖籍樵岭文福乡,落籍于潮州大鱼市巷文牌十七号),常在韩山书院、潮阳东山书院讲学,1899年至1903年来澄海景韩书院主讲维新之学,传播变法维新思想。景韩书院于光绪三十年改为景韩小学堂,民国初再改为景韩学校。

此乡为闽峤通衢,前朝战垒犹存,宜以诗书回犷俗;
其地有昌黎遗庙,多士讲堂新立,固应山斗仰名贤。

  • 何地山题景韩书院
 

 

冠山书院

  冠山书院,位于广东澄海。据《澄海县志》载:“冠山书院,在冠山乡神山麓,明朝知县蔡楠建。后堂祀朱文公(熹)。”隆庆三年(1569)始建,历代多有修葺,清末改为学堂。目前保存基本完好,为广东现存四座明及明前书院之一。进入院门,为宽敞的大埕,两株桂花,两大缸荷花。书院采用三进制建筑,第一进大门旁边是两间厢房,通往第二、第三进的是两条有房檐遮盖的庑舍回廊。第二进正座大厅为讲学堂,20扇规格木门肚组成排门,中间八扇,两旁各六扇,每扇门肚上都书写了明及明以前历代名人有关劝学、礼学诗句。讲学堂内是一座高近4米的汉白玉“朱熹讲学”塑像,手执书卷,头戴一冠,面容慈祥。“前祀朱熹,后祀蔡楠”是冠山书院的习俗。讲学堂的横梁上面都有许多彩绘,生动的人物形象,美丽的房屋景色,精致而典雅。从讲学堂出来,绕过石阶,通过一个小门便是书院第三进。连接第三进和第二进的是一个小埕,就是潮汕人俗称的后埕,相当于一条长长的巷子,前后连接两个厅堂而左右连接的是两侧的厢房和两个后门。第三进正厅结构同第二进相同,里面祀书院倡建人、当年的县令蔡楠。

礼门辟冠山,亦步亦趋追鹿洞;
道岸登澄水,为高为美溯杏坛。

  • 清代蔡祖坤题大门
 

 

其它主要书院简介

  文昌书院 位于广东潮阳。原名北城书院。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县刘景韶建于北城外。有屋2座、廊席20间,为诸生讲业之所,后毁于倭寇。隆庆元年(1567)知县陈王道改为关王庙。万历三十三年(1605)知县王训清出学宫旁东北隅居民所占官地,建文昌阁,祀文昌帝君,复改名文昌书院。置田租以为科举及会文、课士之用。后废。清康熙三十年(1691)知县臧宪祖重修。学产有市屋120间、土地52.5亩、水田61.5亩,以为师生修脯、膏火之资。乾隆中俱废。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