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2)

 bydw不要逗我 2015-10-31

 


  2.2 LC-MS/MS测定附子13种生物碱的含量

  2.2.1 测定条件 液相条件:Agilent SB-C<sub>18</sub>色谱柱(2.1 mm×20 mm,1.8 μm);柱温35 ℃;流动相A为0.1%甲酸乙腈溶液,B相为2 mmol·L<sup>-1</sup>乙酸铵溶液+0.1%甲酸;流速0.4 mL·min<sup>-1</sup>;进样量1 μL。梯度洗脱:0~1.5 min,15%~20% A;1.5~5 min,20% ~70% A;5~5.1 min,70% ~100% A;5.1~8 min,100% A。

  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数据采集,毛细管电压4 kV,干燥气温度350 ℃,干燥气流速11 L·min<sup>-1</sup>,雾化气压力310 kPa。13种生物碱及内标的主要质谱分析参数见表1,上述条件下所测定各成分的MRM图见图1。

  2.2.2 对照品溶液及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13种对照品适量,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加0.05 mol·L<sup>-1</sup>盐酸溶液溶解定容到刻度,配置成每1 mL含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去甲猪毛菜碱0.5 mg,新乌头原碱0.25 mg,乌头原碱0.05 mg,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1 mg的单标储备溶液。取各单标储备溶液1 mL至25 mL量瓶中,用0.05 mol·L<sup>-1</sup>盐酸溶液定容到刻度,得混合对照品储备溶液。

  精密称取氢溴酸高乌甲素对照品适量,用甲醇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25 mg·L<sup>-1</sup>的内标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各样品粉未(过3号筛)约2 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0.05 mol·L<sup>-1</sup>盐酸溶液50 mL,摇匀,超声提取30 min,冷却至室温,3 000 r·min<sup>-1</sup>离心10 min,取上清液0.4 mL置10 mL量瓶中,加1 mL内标溶液,再加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过0.22 μm微孔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

  2.2.4 线性关系及检出限、定量限 取上述混合对照品储备溶液,精确配制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的混合对照品工作溶液,每个浓度各加入1 mL内标溶液,加甲醇定容至10 mL,即得。按2.2.1项下条件测定,以对照品进样量与内标进样量之比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最小浓度对照品工作溶液逐级稀释进样,以信噪比S/N为3∶1确定最低检出限,以信噪比S/N为10∶1确定定量限,结果见表2。

  由表2和图1可知,13种生物碱在上述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无干扰,仪器检出限及定量限能达到样品含量测定要求。

  2.2.5 精密度试验 取生附片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结果去甲猪毛菜碱、新乌头原碱、多根乌头碱、乌头原碱、宋果灵、次乌头原碱、附子灵、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定量离子峰与氢溴酸高乌甲素定量离子峰面积比值的RSD分别为1.9%,2.8%,1.6%,2.3%,1.8%,2.7%,0.80%,1.1%,2.0%,0.70%,1.2%,1.6%,1.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6 稳定性试验 取生附片供试品溶液,室温放置0,1,2,4,8,10,12,24 h后,按上述测定条件测定,记录峰面积。结果上述13种生物碱定量离子峰与氢溴酸高乌甲素定量离子峰面积比值的RSD依次为2.3%, 3.6%,1.8%,2.9%,2.2%,2.9%,1.3%,1.5%,2.3%,1.9%,1.8%,2.0%,1.8%,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内稳定。

  2.2.7 重复性试验 取生附片约2 g,共6份,精密称定,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 μL,注入液质联用仪,记录峰面积,计算含量。上述13种生物碱含量的RSD依次为3.1%,3.4%,1.5%,3.8%,2.0%,2.9%,1.4%,1.0%,2.1%,1.9%,1.2%,1.7%,1.7%,表明重复性良好。

  2.2.8 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的生附片1 g,精密称定,共6份,准确加入与样品中含量相当的对照品溶液,按2.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记录峰面积,计算回收率。结果上述13种生物碱平均回收率依次为86.4%,96.6%,95.3%,96.4%,94.9%,93.2%,99.0%,95.1%,98.9%,95.6%,94.2%,101%,96.2%,RSD分别为0.90%,1.3%,1.8%,4.4%,1.2%,1.9%,1.7%,3.3%,4.2%,2.6%,1.5%,1.0%,2.6%。

  2.2.9 含量测定 取各附片样品,按2.2.3项下方法操作,每个批次样品制备3份供试品,进样,测定峰面积,内标法计算,结果见表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