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诫盈第七

 泰岱老生 2015-11-05
魏征不断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议,使李世民对他十分佩服,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得失,魏征愈来愈被重用,先后被李世民提升为秘书监、侍中、宰相,并封他为魏国公。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李世民死后,谥号为“太宗”,史称唐太宗。
不过,和隋炀帝之类的某些皇帝有所区别的是,唐太宗有私欲是有私欲,但他很清醒地把握了住了私欲的度,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整过头儿。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不兴徭役的皇帝,唐太宗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再贤明的皇帝,也是专治的代表和领袖。贞观十一年,马周给唐太宗的一封上疏可谓一语道破。宰相魏征,原是太子建成的手下,没少给建成出主意,但建成愣是不听,归附唐太宗后,唐太宗问他:"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译述】那些昏庸的君主就不一样,如果有对他的过失进行劝谏的,他就以他的威势来拒谏,或者干脆对进谏者治罪.这样一来,大官害怕丢了官位俸禄而不去进谏,小官畏惧引来杀身之祸而不敢说话.皇帝便彻底失去了约束,放纵暴虐之心,穷奢极欲,自己蒙蔽自己,从而看不到自己的过失.以为他的德行超过了三皇,才能超过了五帝.直到最后身死国灭,难道不是非常可悲吗?这就是拒绝接受劝谏的恶果.
唯辛毗问道:“陛下迁徙十万户人口,是怎么打算的呢?”皇上反问道:“你是不是说我的做法错了呢?”辛毗直截了当地答道:“我确实觉得您错了。”皇上说:“我不愿再和你商谈这事了。”辛毗说:“陛下既然不嫌弃我,把我安排在您的左右,作为给您出谋划策的官员,为什么就不愿和我商议了呢?再说,我所说的也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国家,陛下为什么对我发怒呢?”皇上不再回答,起身进了里边。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最新新闻详细介绍武则天是唐太宗侍妾?离开台湾前,李森想,自己姓李,就应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裔,此次返回大陆,要建立像唐朝那样的伟业。
【原文】抚九族以仁,[《商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欧阳夏侯氏谓,九族者,父族四:五属之内为一族,父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已女昆弟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己之子适人者与其子为一族,母族三:母之父姓为一族,母之母姓为一族,母之昆弟适人者为一族;但他有争霸天下的志向,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即做一个拥有天下的皇帝,光有并吞天下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包容天下的雅量,以及威信、仁德、礼义等等。
损己身 恤民情 唐朝贞观二年,京师长安一带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皇家禁苑观察庄稼,当看到了蝗虫后,用手抓起几个蝗虫说:人以谷物维持生命,你却吃了它,是侵害百姓。从此以后,在太宗时,蝗虫再也没有为灾(《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贞观五年,负责礼仪的部门向太宗上疏说,皇太子即将要行成人礼,时间应该以农历的二月为吉利,希望皇帝颁发诏书,增加兵员来准备太子成人典礼时所用的各种仪仗。
尧帝功德满天下。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臣子的史官责无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人使官员,而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方的立场上维护最高统治者。这样一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行的帐薄。虽然我们无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人生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大,功高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此书系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论述人君之道的一部政治文献,他在赐予子女时云,再三叮嘱,作为遗训:”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李世民劝道:“我们举义兵,是为了拯救天下,应该直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我们回去死守一城,那和贼寇有什么两样呢?”李渊不听,李世民哭于军门,李渊惊,召而问之,李世民说:“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就快要灭亡了,所以感到悲伤。”
全书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君臣决策运筹、治国安邦的政治全景图,以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再现了“贞观之治”的面貌和唐太宗君臣论证的风采,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强大的帝国的历史记录,全方位展示了贞观之治的成功实践。
全书精心勾画出了贞观年间君臣决策运筹、治国安邦的政治全景图,以历史经验、历史智慧再现了“贞观之治”的面貌和唐太宗君臣论证的风采,是唐太宗建立空前强大的帝国的历史记录,全方位展示了贞观之治的成功实践。
千古奇冤隋炀帝。杨广是中国诗史上著名的诗人,宫廷诗人,写的诗很出名,有一些留传了下来,杨广的字也是极好的,自创一体,人也精明,有谋略,所以我认为杨广同志当皇帝,自比哪废物杨勇强,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这是他的最后二句诗,这二句是写他的一生的写照,历史上评杨广,多说其穷奢极欲,说他气死娘,强奸妹妹,调戏父亲的小老婆,这是后人以及当时的人骂他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并非如此,原因在于征高丽。
国退民进:奉行自由主义的仁君汉文帝(图)第二年即前元十三年(公元前167年),汉文帝作出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免除该年的天下田赋,理由是农业为国家的根本,从事农业的人与从事商业的人同样需要纳税是本末不分。因此汉文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招募内陆民众迁移到边境,充实边塞的防务,并将更卒改为三年一次,这些举措大幅度减轻了民众的负担,并确保农业生产有足够的劳动力,给普通民众带来的福利要远远超过减免田赋。
徭役重轻耳。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十五年,复诏曰:“古之治天下者,明礼义,正法度。我朝之兴,世有明德,虽中外向化,然礼书未作,无以示後世。卿可与庶成酌古准今,制为礼典。事或有疑,与北、南院同议。”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於世,不缪于古者, 成三卷,进之。
唐太宗 ——仁爱治国 唐太宗 ——仁爱治国。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也是一位富有仁爱之心的皇帝。唐人吴兢编撰的《贞观政要》记载了几个事例,足以说明唐太宗是一位以仁爱治国的皇帝。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妇女幽禁在深宫中,情况实在可怜。"太宗征伐辽东,攻打白岩城时,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为他吮血排毒,将士无不受到感动和鼓励。
尚书语录 读书语录 读书语录 儒林别舍。上天赐给人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上天有意缩短某些人的寿命,而是这些人不按道义行事,才中途丧命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不违反王道,不偏离法度,王道正直。)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儒家一向提倡立法要以德为基准,法治的最终目标是德治,因此,符合道义的,虽罪可赦;(明哲之人不思则会变成狂妄无知之人,狂妄之人多思也会成为明哲之人。)
张耀,字灵光。A.在高祖树起义旗之时,张耀就曾经担任中军大都督韩轨府的长史,韩轨任瀛州、冀州二州的刺史之后,又让张耀做韩轨的谘议参军。赵彦深曾对张耀说:“您研究《左传》,难道是要找服虔、杜预的错误吗?”张耀说:“怎么能为这些呢?《左传》之书,叙事详备,恶者可以引以为戒,善者可以效法。因此温习前事来勉励自己,不是想要指责古人的得失。”天统元年,世祖主持朝政,张耀上奏事情,遇到急病,仆倒在皇帝面前。
【译述】汉朝刚夺取天下的时候,汉高祖吸取秦代因为不封建亲戚而灭亡的教训,于是大规模分封诸王.同姓的刘贾封为荆王,刘泽封为燕王,刘仲封为代王,刘交封为楚王等,一次就封了九个诸侯王.封王的规模之大,受封诸王所拥有的地域之广,都超过了周朝分封诸侯的制度了.因此大的诸侯国拥有五六个郡,数十座城池,设置百官,所修宫殿甚至都超过了天子;
这样一来,皇帝对所分封的诸侯就没有猜忌之心,下边的诸侯之间也不起争端怨由。皇帝与诸侯上下和合,共同维护国家的安全,这才是分封诸侯所应该借鉴的。唐太宗还是主张用封建亲戚的办法来稳固国家的,“旷道不可偏制,故与人共理之;重任不可独居,故与人共守之。”唐太宗认为,一个国家面积很大,要治理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作为帝王,不能个人专权,独任私智,而应该分封皇族,靠大家的智慧一起来把国家治理好。
【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旧说大体相同,《毛诗序》说:“《谷风》,刺幽王也。天下俗薄,朋友道绝焉。”朱熹《诗集传》也说:“此朋友相怨之诗,故言‘习习谷风’,则‘维风及雨’矣,‘将恐将惧’之时,则‘维予与女’矣,奈何‘将安将乐’而‘女转弃予’哉,”“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则风之所被者广矣,然犹无不死之草,无不萎之木,况于朋友,岂可以忘大德而思小怨乎?”但他没有将伤友道之绝与刺周幽王硬拉到一起。方玉润《诗经原始》认同朱熹的观点,并力驳《毛诗序》“刺幽王”之说穿凿空泛。从本诗的内容考察,我们认为这该是一首被遗弃的妇女所作的诗歌。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穀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
孟子原文·1·.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李世民即唐太宗。李世民说,杀魏征!所以,李世民说:“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傥,安国利人,成为今日之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当魏征死后,李世民“亲临恸哭”,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镜,可以知兴替;当然,李世民是封建帝王,不可避免的有他的局限和缺陷,本文不是全面评价李世民,只是记述“贞观之治”可资后世借鉴者。
崇俭第八_古典文学_悠悠书吧  纵观古代帝王,凡创业之君,莫不以俭约而兴;人主骄人而亡其国。谥法曰:仁圣盛明曰舜。]约己而福延,[谓尧舜恭己无为,俭约是务,是以太平之福延长也。]可不务乎?尧舜所以兴,谓其躬行俭约也。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太宗本人关于俭约兴邦骄奢丧国的论述也同样发人深思。每当读到唐代贞观时期的那段历史,我总是禁不住神往太宗与其臣子们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和乐相处、共理国是的美好情景。
教会孩子吃饭,不只是教育孩子餐桌上的规矩,更是我们言传身教地去和孩子一起学习为人之本,去传递一颗知礼感恩恭谨之心,去了解体悟惜福的意义。现在的父母总喜欢说不让孩子受苦,你不让孩子受苦,天会让孩子受苦。有的家庭很喜欢宠溺孩子,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大事小事都是长辈在忙,这样把孩子当成老祖宗来伺候,实际上很损孩子的福报。许多人留了许多钱给孩子,都给孩子子败掉了,让孩子娇生惯养,结果孩子就不听话。
【百大名人巡礼】003 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百大名人巡礼】003 黄金时代——唐太宗李世民 由 佩韦 发表在虎扑篮球·开放区 http://bbs.hupu.com/kfq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庙号太宗。《全唐诗》太宗小传:贞观之治,庶几成康,功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贞观十年,有人给李世民打了小报告,说是朝中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很轻蔑越王,想以此激怒李世民,其用意是诬陷侍中魏征等人。
李世民:帝王弄翰墨唐朝立国三百年,留诗数万首,写尽有诗以来的种种风华,成就许多异彩纷呈的神奇传说。翻开厚厚的《全唐诗》,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应该感到高兴的是,他参与缔造了一个王朝的神话。帝王也是个体的人,李世民更是个性情中人。唐太宗李世民的诗,不管水平如何,但是他一带头,一提倡,一鼓励,诗歌似乎立即又上升到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
盐铁论(49)繇役第四十九[原创]盐铁论(49)繇役第四十九.周武王征伐商纣王,手持黄钺,牧野誓师,天下无不为其效劳;这就是以义得天下,以德治天下。秦朝以武得天下,以刑治天下,本末倒置,所以很快灭亡。人大代表:周朝衰亡时,文王、武王的影响也消失了,诸侯争霸,大小相凌。士兵艰苦地战斗,百姓为战争服役,君主劳神,百姓贫苦。如今,国家统一,但国内还不安定,百姓要到很远的地方服徭役,给国家和百姓造成很多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