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课堂中的鼓励

 江山携手 2015-11-05

作为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这是人最本质的需要。鼓励则是肯定和认可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任何人的学习或者工作,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都离不开他人的鼓励,都需要他人的鼓励。而对于学生的学习,则更是如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满真诚的鼓励,可以让学生铭记肺腑;教师充满关爱的鼓励,可以使学生雨露滋润;教师充满信任的鼓励,可以使学生激情四射;教师带有方法的鼓励,可以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教师充满智慧的鼓励,可以让学生幡然醒悟,灵感顿生;鼓励是滋润学生心灵之田的甘泉,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是走进学生心灵殿堂的通行证。

在课堂传道解惑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最本质的是师生之间开展的心与心,灵魂与灵魂的真诚交流、对话和沟通。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常常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各种迷茫、困惑和障碍,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和退却,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教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交流、对话、沟通的过程中艺术地、智慧地给学生以鼓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学会鼓励,而且要敢于鼓励,勇于鼓励,善于鼓励,把鼓励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并使有效的鼓励成为课堂的一种常态。

在课堂中,给学生鼓励并不难,也并不是任何鼓励都有效。教师要想鼓励对学生的学习收到最好的、最大的效果,则必须讲究鼓励的时机,鼓励的方法,鼓励的智慧。

在课堂中,鼓励的对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当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信心方面出现问题时,需要及时鼓励。

当学生对人生、感到迷茫、产生困惑、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从而引起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热情,没有信心,甚至放弃学习。此时,教师及时的、真诚的、实在的、充满关爱的鼓励常常能使学生心理觉醒、回归灵性、引发激情、增强自信、增生动力、注入能量、产生顿悟,认准方向、朝着目标、怀着希望、一路前行、拥抱梦想。

此时,鼓励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是一种真诚,是一种真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是一份奉献,是一种欣赏,是一种肺腑之言。对于学生来说,应该真切地感到教师的鼓励是一种关爱,是一种期待,是一种帮助,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尊重。

其二:当学生在课堂中对学习实践活动行为感到胆怯、不解、困惑时,需要及时鼓励。

课堂中,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必须真正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参与活动发现问题,理解知识,掌握方法,产生感悟,学会运用。在活动开始和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仅要充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而且还要鼓励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独立自主的思考,大胆准确地表述,积极友善地讨论,勇敢无畏地争辩,严谨科学地探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耻下问、学会分享、深刻反思。

此时,教师应当把信息、方法、技巧的引导、诱导智慧地寓于鼓励之中,既要让学生在鼓励中增强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在鼓励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养成自愿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敢于参与、善于参与品质和能力,又要让学生在鼓励中受到启发,参与的智慧得到开发和发展

此外,教师的鼓励还应讲究艺术,富有情感,充满人性的尊重。在鼓励时要避其短扬其长,在肯定、表扬、分享、欣赏中给予鼓励。要用显微镜在学生的失败中寻找鼓励的元素,切忌在否定、讥讽,放大短处中进行得不偿失式的鼓励。鼓励的方式要多样化,尽量不要采用一种枯燥僵死的方式进行鼓励,手势、点头、微笑、注视、及肢体语言等都可因需要而用,当应用语言进行鼓励时,语言要充满情感,具有人文情怀,使鼓励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尊严,又能产生欣慰的愉快心理,从鼓励在增强自信心、上进心,从鼓励中获得学习的原动力和正能量。

课堂中,教师的鼓励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智慧的高低,也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育爱和包容的胸怀,体现着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自身人文的美,人性的善,人格的真。因此,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善于鼓励,拥有鼓励的艺术和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