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子太极拳美人手研究 - 第7页 - 当代新论 - 中国太极拳网

 太极柔刚 2015-11-05
陈微明于民国十四年在上海成立致柔拳社,简章第一条即曰:“本社取老子专气致柔之意命名,曰致柔拳社。”又于《太极拳术》的《序》中说太极拳异于外家拳的特色之一是“专气致柔,以弱胜强”。书中除引《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解释《十三势行功心解》之“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以外,并于书末独立一章曰《太极合老说》,分别引用十一条《老子》文章,说明太极拳的拳理乃合乎《老子》的思想。此点不同于其师杨澄甫杨澄甫虽亦以“柔拳”称呼太极拳,然而编着《太极拳体用全书》时,只说到:“太极拳本《易》之太极八卦(曰理、曰气、曰象)以演成。”并不及《老子》之论。
陈微明以“用力”与“内劲”的差别论太极拳的松柔,发挥致柔理论。他说:“太极拳之坚刚内劲,系由柔软松开而生,练架子愈柔软松开,则长内劲愈速,稍有强硬不松之处,即为长内劲之阻碍。”(45)不仅练拳架如此,推手时亦不可用力,他说:“推手虽不用力,然练之数年,自然生一种劲。此种劲,并非有意用力,而敌人之力,自能住,不能近身。初学者松开练习数年,使全身毫无僵硬之处。”(46)陈微明认为《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谓“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是指在不用力中锻炼,不论打拳架或推手,久之自然能生出内劲,此为太极拳内劲之由来。
郑曼青的简易太极拳理论延续陈微明“致柔”说,并向“至柔”发展。郑曼青在民国二十二年为其师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作序时,提出太极拳的刚柔与用不用气的问题。他说,《易》、《书》、《诗》均有刚柔并用之理,而《老子》则独言“柔弱胜刚强”,两者似乎不同。再者,太极柔拳之术则有“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之说(见《十三势行功心解》),此说又与老氏之理有异。因为“不用力固已柔矣,未闻有不用气也。若不用气,何复有力,而至于纯刚”?不用气之说确实费解,前文引陈鑫曰:“打拳何尝不用气,不用气则全体何由运动?”即对《十三势行功心解》的质疑。(47)郑曼青是在习拳两年后(尚不是向杨澄甫学),与力大十倍者较量而数度胜利,“始信柔之足以胜刚”。亦即肯定《老子》思想较能表现太极拳之特点。但是另一方面,不用气之义,要等到杨澄甫“口授内功”后才明了。他的心得是:
不用气,则我处顺,而人处逆。唯顺则柔,柔之所以克刚者渐也,刚之所以克柔者骤也。骤者易见,故易败;渐者难觉,故常胜。不用气者,柔之至也。惟至柔故能成至刚。余至是遂恍然大悟,于真人与老氏之说、大《易》摩荡之训,究竟一理。
郑曼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