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话山川风物之十大名寺篇(1)——洛阳白马寺

 弋阳莲客 2023-10-29 发布于河南

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老城以东约12公里,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官方所立的第一座寺院,被尊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据《资治通鉴·汉记》、《魏书·释老志》和《洛阳伽蓝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闻西域有神,其名曰佛,即遣郎中蔡培等人出使天竺(印度),以求其法。蔡培等历尽艰辛,到达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沙门(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学佛教经典,获释迦牟尼画像和《四十二章经》。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培邀摄摩腾、竺法兰一起来到洛阳,在鸿肿寺(汉朝接待外国使节处)传经布道,并翻译了《四十二章经》。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雍门外建“招提”(即寺庙),取名白马寺,以念白马驮经之劳。之后,摄摩腾、竺法兰又翻译《十地断结经》、《法海藏经》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永平求法”,佛教自此在中国盛行起来。

      至唐代时白马寺已规模恢宏,香火隆盛。“安史之乱”时,回纥兵纵火焚寺,“累旬火焰不止”。宋、元、明三朝又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大体上奠定了如今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35米,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门之外,左右相对有两匹宋代的石雕白色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据说就是驮经的白马,因为驮经有功而立像受祀。山门内东侧,有一块高3.50米,宽1.15米的“白马寺祖庭记碑”,记述了白马寺的创建和历史沿革,碑立于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碑额为篆书,碑文楷书,碑文字体潇洒工丽,丰神秀骨,堪称书法艺术优秀之作。

    

河南洛阳白马寺联曰:


                       祖庭衣钵遍名山;

                       白马真经传奕世。


                  宝笈东来,经归清凉,法藏兰台贯古今;

                  金人西应,声焦化下,寺启白马昭日月。


                      寺也好,景也好,进门一笑无烦恼;

                      来亦匆,去亦匆,相逢片刻各西东。


    白马寺钟楼联曰:

                       百八杵钟声,撞醒痴梦;

                       五千言慧典,参破禅机。


    白马寺鼓楼联曰:

                      雷鸣一声,警醒世间名利客;

                      音闪万里,指点苦海梦迷人。


    白马寺天王殿联曰:

                 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

                 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

                                                     ——白马寺方丈海云题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广结当来缘,谁解他大肚中容几刹海;

                     化度一切众,能知此布袋里装甚东西。


    白马寺毗卢殿联曰:

                         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