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剖析 |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今日头条

 时间变成水 2015-11-06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提供人:7177-宫敏燕

归类:话题

难度:★★

海底捞的早会上,培训主管会将前一天某位员工优秀案例从头到尾,有声有色的描述出来,甚至于很多细微之处都如数家珍,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原来每位员工都会有一个记录卡,带他的师傅或者领班观察到行为之后会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及时知会培训主管。培训主管在早会当众表扬这名员工、发放奖励的同时,为其他员工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碰到这种状况,我该怎么做?不仅有效的激励优秀员工,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更重要的是把某个个体的行为升华为集体的标杆,使这一经验或做法被无限的放大、扩散。后续更会将优秀的行为收集、整理,并形成为制度,所有员工都要按照此标准执行,由此,形成良性的循环,企业的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企业知识积累与传承是企业不断向前的核心竞争力。

思考:

1、您所在的企业是如何做知识管理的?

2、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您有什么高见?

以下为随机选取三位七博士HR的线上分享,供大家拍砖,如果您也想加入我们每日的线上案例讨论分享,欢迎加入我们第七会议室!】

一、尹恒

1、对案例中现象层面的归纳

这种形式不算海底捞的首创,保险公司玩得最多,属于“标杆效益”在激励领域的运用,至于所谓的知识管理只是顺带的了;看似简单,要落实起来确实很难。

2、对案例中管理本质的归纳

2.1早会制度。早会的形式早已被各种洗脑式的培训机构玩坏了,那么真正的早会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a.横向和纵向的信息沟通;

b.标杆树立(包含了及时激励、价值观和行为引导、知识管理的素材)

c.目标追踪与落实

不以这个三个为目的的早会都是浪费生命、都是洗脑喊口号。

2.2信息传递机制

要达到案例中的这种目标,必须要有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内部的信息传递机制,即谁、什么时间、将什么内容、传递给谁?类似 咱们七会的群管理员,有人负责案例收集、有人负责分享整理,有人负责案例发布……

2.3帮带制度

昨天我们讲了帮带制度,看到没,到了这里又发挥作用了。没有这个,第二点无法实施,因为没有信息源。所以还有认为这个需要成本不愿 意搞的么?

2.4用人的理念

“小本本”这个词一直是贬义的;用人时,我们往往也会用批判的角度看,比如培训时,基本上大家的心态就是:“这傻逼什么水平啊,还 给我讲课?”

因此,这里对组织内的用人理念的引导就是鼓励和发现每个人的“美”,这样整个组织内大家不会惧怕、不会隐瞒、不会勾心斗角。如果组 织内没有这样的理念,那么这玩意也学不会。

2.5成果的转化与运用。案例中有提,有的也没有提,但是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肯定有相应的机制来确保,否则上述的一套就会流于形式:

a.价值观和行为引导

b.绩效标准的设定和绩效考核的运用

c. SOP

d.培训案例

因此,管理是一个组合拳,没有上述5条描述这玩意儿你就搞不起来;可见管理措施落地的关键是各部门都能达成一致的认识,相互配合 ,落实并创造这种管理行为和氛围。

3、如何做的。零零散散,不值一提。

4、我的低见:

4.1首先,任何一个管理行为不是想要做就去做,牵头人必须考虑到有没有必要做,要做到什么程度,对于公司绩效和个人绩效有何改变?投入产出比必须要打好算盘。

4.2其次,知识管理的结果运用在哪些方面,即产出的东西要思考全面细致,要达到的目标最好是可以量化出来,有过去的数据做对比;

4.3接着思考好采取什么样的知识管理形式或内容:比如读书会?拆书帮?晨夕会?案例讨论?复盘?微课?百家讲坛?…….还有搞这些东西需要哪些部门配合

4.4然后去和相关的部门负责人谈,看看人家是否需要和支持这个事情,听听建议。再把提案“包装包装”,加一些“虚”的东西。

4.5最后把这些告诉老板,谈谈“钱”的投入。

案例剖析 |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二、赵纪诚

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提升组织的效率,这个是以长期作为时间跨度来定义的。

以第七会议室的知识管理为例:

我们的要求是:

1、先保存,所以第七会议室机构产生的每日分享、会议决议、设计及制作的文档、表格、工具等知识成果首先要做到有记录,有存储。

2、粗加工,使新岗位、新人员能够及时使用到原有的知识,比如新人接替岗位,可以在以前已经形成的知识、流程、工具的基础上更快速融入工作状态。

3、细加工,使原有的知识成果、现有的资源及知识成果能生产出更加有利于组织及个人成长的成果,服务于组织目标。比如《朝花夕拾》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总结来说,知识管理本身是期望做到成为组织的”脑袋“,能按组织意图储备、整理、加工信息。因此,知识管理,就是对知识、知识的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活动。

顺便再提组织知识的来源,也是组织学习的途径:

1、外部带入、向他人学习,比如组织成员从外部相关岗位的带入,这是组织早期学习积累的唯一办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每个组织都期望招到有经验的人才就是这个意义;

2、系统性解决问题,组织创造,这个比较好理解,比如创造新的商品、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专利等;

3、试验

4、组织内部知识传递。

这是组织知识积累的最重要的几条途径,也是组织的基础来源。

案例剖析 |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三、余佳

1、什么是知识:

百度百科里记录:一个经典的定义来自于柏拉图。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

2、知识的载体有哪些:

A、流程:某些工作或事情的处理,被验证过、是有效的、且可以多次发挥作用。那么,多数企业会考虑固化下来成为标准流程。

B、制度:流程,指的是事情处理的顺序,方法。制度,指的是我们处理某个事情,比如温度的设定,多少度是效率最好的。或者我们的行为方式,怎么样算是合适的。不断摸索之后的处理标准,也会成为制度,传承下去。

C、课程(含视频、课件、文档):每家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内部授课的课件。这些也都是知识的总结和提炼后,呈现的一种方式。

D、外部机构、人才:也都是知识的载体。这两者的不断运动,会使得知识在社会不同的组织间流动。是帮助整个社会发挥知识价值的一个非常好的助力。

3、怎么管理知识:

A、确定哪些知识是核心的:

按照佳哥理论,企业要为客户服务,一定需要一些独特的知识或技能,且是外部竞争对手不能轻易模仿的。比如百度。

B、确定知识体系:

组织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的知识结构相对全面。作为个体,不可能具备所有的知识,一定只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组织需要的知识进行拆解:确定哪些知识与哪些要素维度关联,以及关联的程度。

根据组织的知识体系,确定单个岗位的知识结构。

C、确定知识传承、使用的方式:

基础性的知识,可固化的,称之为科学。需要灵活运用的,称之为艺术。作为组织的知识管理来说,科学的部分可考虑成为流程和制度,需灵活性运用的作为课程、案例、文档,或师带徒言传身教。

因此,建立流程、制度,建立培训课程体系,建立导师模式,是知识管理的有效手段。

4、知识管理的目的:

以个体为例,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是为了什么?知识指导实践,于是我们的个体能力才能逐步的提升。作为组织来说,知识管理追求的一个方向:不断将艺术性的部分固化,不断促使组织形成新的艺术性运用---保持组织知识的增长、传承。由此,组织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才能持续存在、发展。

案例剖析 | 如何做好企业的知识管理?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原创新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