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一寸大海 2015-11-06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认识并掌握古代汉语的七种基本语法结构,了解这些基本语法结构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点。认识古代汉语的两种基本结构关系(核心结构关系和非核心结构关系)。

 

学习要点:

 

1、主谓结构: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2、述补结构: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3、述宾结构: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4、助词结构:“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的语法功能;助词“者”和代词“者”的差异;助词“其”和代词“其”的差异;助词“之”和连词“之”的差异。

 

学习内容:

分析古汉语句法结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注:即确定某种组合结构类型的依据。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第二方面。

一、词序:

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表明某种句法结构。

例如:弗爱  其子  活之  业精  战败 

古今汉语句法成分的位置基本相同。用二分法分析下列句子:

1、季氏将伐颛臾。   2、天下之水,莫大於海。

 

二、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见教材例

基本类型

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

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

包含种类

连谓

偏正结构

述补

述宾

主谓

等立、一般性转折(带连词而、以”)、选择、进层

承接

定中

   中

条件、因果、让步转折(带介词纵、虽”)

结构核心

无,直接成分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

为核心

述语

平(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

1、联合结构:等立(并且、而、既……又)、共时(“一边……一边”)、一般性转折(“虽然……但是”)、选择(“是……还是”)、进层(“不但……而且”、况且)。

2、连谓结构:承接关系。一般不用关联词。

 

三、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

  

功能

名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名词

指称

主语、定语、宾语、状语、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

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

叙述

谓语、偏正结构(状中)的中心语、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的述语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相当于一个名词

指称

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名词性结构的位置上时,功能由陈述转为指称。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的种类

1.无标志的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P309

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古代汉语基本句法结构的类型同现代汉语的主要差异在于:

1、古代汉语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分为平列关系(非核心关系)、非平列关系(核心关系)。在古代汉语中由于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不同,同样的词序排列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

例如: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可能属于不同句法结构。

偷盗:联合结构;[生](广):偏正结构;战罢:主谓结构;恋战:述宾结构;挠乱(我同盟):连谓结构

2、从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古代汉语多了一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1)无标志的:

例如:(1)P292下:作定语的动词性成分;

     (2)P293上:作“定语+中心语”的中心语的谓词性成分;

     (3)P297:3.3作主语的谓词性成分。

2)有形式标记的:助词结构P309

 

 

 

第一节 联合结构    P291

一、关系:联合结构各直接成分之间一般是等立关系,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

二、种类:

1、名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叙述句)

2)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判断句)

3)蟹六跪而二螯。(描写句)

2、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3、转折关系(逆接关系)的谓词性联合结构。例如:

1)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第二节 偏正结构  P292

一、偏正结构的格式:修饰语+中心语

二、偏正结构的类型:

1、定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名词性成分。作定语的多是名词、代词、形容词或数词。

2)如果动词性成分在定语位置上出现,就指称化了。

1)谓词性成分转指化成名词。

2)谓词性成分自指,一般地事物化了。自指化的谓词性成分仍是谓词性的。

2、状语+中心语:

1)中心语多是谓词性成分。作状语的多是副词、形容词、数词、介宾结构和名词,动词成分也可以做状语。

2)名词作状语: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特点。

3) 当名词性成分充当判断句或描写句的谓语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带状语。

 

 

 

第三节 主谓结构   P295

要点:1、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2、名词性成分作谓语。

一、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1、主谓结构只有当加上语调成了句子才会发生谓语前置。否则作为词组充任句法成分时无此现象。

2、谓语前置的条件:只有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谓语可以前置。

二、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

1、主语可以承前或蒙后省略。(承前或蒙后的主语、定语、宾语省略)

2、暗换主语:由于经常省略主语,并列或相承的主谓结构常暗中更换主语。

三、谓词性成分作主语:这时谓词性成分都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指称化。

四、受事主语:这时的主谓结构表示被动意义,是不带标记的被动句,形式上与主动句相同,因此不能称为被动句型。有的翻译时要加上“被”,有的不必。

参见第十四章叙述句被动句式部分P327。

五、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古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之一,见名词节(P221)和判断句节(P319)。

 

 

 

第四节 述补结构    P298

要点:1、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以及谓词性成分作补语;2、名词性成分作补语的述补结构与述宾结构的差异。

述补结构直接成分间是补充关系。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施事者。(参见介词节P270)

(注意:1、动词后的受事者为宾语。2、述宾结构直接成分间是支配关系。)

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谓词性成分作补语是后起的语言现象。

一、介宾结构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 二、名词性成分作补语:古代汉语语法特点之一。

区别:现代汉语中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一般归入宾语。而古代汉语中则视为补语。

理由P301):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补语,就像名词可以不借助介词直接作状语。

辨析:若译为现代汉语时,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必须加上介词充当补语或状语,则该名词性成分为补语;否则为宾语。

例如“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译:从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的时候,推演了《周易》;孔子[在陈、蔡]被围困,(后来)写作了《春秋》

古译今时:名词表示处所的,可加介词“于”,如例1-7,11-13;

         名词表示比较对象的,可加介词“比”,如例8-10;

         名词表示工具或凭借的,可加“用、凭借”,如例14-17。

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作补语:后起的语言现象。与现代汉语相同。

 

 

 

第五节 述宾结构   P302

要点:1、宾语的位置,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

              2、“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古代汉语有些句法成分在特定条件下位置不同于现代汉语,如宾语。

 

宾语前置结构的基本类型:

一、疑问结构里疑问代词单独作宾语要前置。

注意1:1、前置的三个条件。2、作动词介词的宾语都要前置。

例:1.吾欺?欺天乎? 

    2.为政患? 

    3.“冠?”“冠素。” 

    4.又敢怨?

    5.为为之?令听之?  

    6.许子为不自织?  

    7.将以赡之?  

    8.吾与归?

注意2:如果宾语是一个组合,疑问代词只是其中一个句法成分,那么宾语不前置。

例:1、此为何名?   2、欲于何所之?

二、否定结构里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充任的宾语一般要前置。

 

注意:前置的两个条件。

1、否定结构。其中必有否定副词:不、弗、毋(无)、勿、未、非、微

2、充任宾语的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例:1、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  

    2、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有也。

* 否定之否定时,代词宾语不前置。

三、用代词“之、是、焉、斯、于”等作标记的宾语要前置。

 

例:1、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2、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3、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固定格式“惟+宾语+是/之+述语”:惟余马首是瞻。

四、代词“是”作宾语有时不必标记就可以置于述语前。

* “宾之述、主之谓、偏之正”三类结构的差异:

1、“宾之述”:代词“之”作标记的宾语前置。

2、“主之谓”: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之”:助词,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形式标记。

3、“偏之正”:之: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宾语前置练习

 

 

第六节 连谓结构   P307

 

一、辨析:

1、连谓结构与谓词性偏正结构、联合结构的异同:

句法结构

结构核心

直接成分间

连谓结构

二者的直接成分都是谓词性的

没有核心

时间上或事理上的承接关系

谓词性偏正结构

为核心

修饰关系

 

连谓结构

均属非核心结构关系

承接关系

联合结构

等立关系

2、古今汉语连谓结构的区别:

连谓结构两项之间古代汉语往往有连词“则、而、以”,现代汉语一般没有关联词语。

 

二、连谓结构的类型:

1、表示时间上承接的连谓结构:含先后承接、同时进行两种关系。大多用连词“而”连接,少数不用连词。

2、表示事理上承接的连谓结构:

1)后项是前项的目的。“以、而”连接。

2)后项是前项的结果。用连词“则、而”,或不用连词连接。

注意以下二例与现汉结构分析的区别:今为述补结构带宾语(?似应为动宾结构)。

(1)/我同盟:古为“挠我同盟,乱我同盟” 的连谓结构。

(2)余姑/此而朝食:古意为“翦此,灭此” 的连谓结构。

 

 

 

 

第七节 助词结构  P309

共同点:助词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区别:代词大多与体(名)词性成分结合。)

一、“者”字结构:

1、格式:动词/形容词/数词+者(助词)

   区别:名词/代词+者(复指代词) (见第十二章第二节P239)

2、功能:可以充当主语、状语(表示假设条件,参见P341“复句和单句”)、定语、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

3、性质类型:

1)转指化:转为名词性成分。

(1)P310:转指施事或主体。

(2)P311:转指原因。

(3)P311:当“者”字结构里的动词是刑罚动词时,转指受事。

2)自指化P311:仍是谓词性,“者”只是指称化的标记。

自指的“者”字结构都表示某种情况或背景。

二、“所”字结构:

1、格式:+动词性成分

2、语法性质:是转指化的名词性结构。

注:“所”字结构+者,“者”为复指代词。

3、类型:

1)所+及物动词:表示的受事是抽象的。

2)所+介词+动词+(宾语)

3)所+动词+(宾语)

三、“之”字结构:

1、格式:主语+之+谓语

   P316特殊格式:主语+之+于/与+名词

2、语法性质: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

3、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状语(参见P341“复句和单句”),也作定语、谓语,甚至可独立成句。

四、“其”字结构:

1、格式:+谓词性成分

   一般情况下,助词“其”等于“名词+之”,因此相当于“之”字结构。

2、语法性质:自指化的谓词性结构。

3、语法功能:只能作主语、宾语。

* “其+动词/形容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其+(动词/形容词+者)”。

“其”修饰“者”字结构,“其”是指示代词作定语,不是助词。

* “所+动词+者”的分析:应分析为(所+动词)+者”。

“者”是指示代词作偏正结构的中心语,不是助词。

 

 

 

助词结构练习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 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对古代汉语来说,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的分析更为重要,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却可能是多种句法结构,即可能是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或连谓结构,同一词序排列却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其本质性的原因就在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则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谓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某些语法位置(例如主语和宾语)上的时候,谓词性就减弱或消失了,名词性增强或完全转变为名词性的,总之,从陈述转变为指称,这样的句法结构可以称之为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2 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

  (1 联合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等立的,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联合结构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

  (2 偏正结构。特点是是“修饰语+中心语”,修饰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定语,一类是状语。

  (3 主谓结构。特点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名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可以较自由地充任主语;主语都可以是受事成分;谓语多由谓词性成分充任。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也有许多谓语可以置于主语之前的。也有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等较特殊的情况。

  (4 述补结构。特点是位置上,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从语义关系上看,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和施事者(详见介词节)。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都是核心在前的结构,形式上相近,但二者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述宾结构是支配关系,述补结构是补充关系。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

  (5 述宾结构。基本语序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古代汉语里在某些条件下宾语要置于述语前,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6 连谓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都是谓词性的,连谓结构没有结构核心。连谓结构不同于谓词性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直接成分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连谓结构直接成分间的关系是承接关系,包括时间上的承接和事理上的承接。承接关系属于非核心结构关系,前后两个陈述互不修饰或补充。从这一点观察,连谓结构接近于联合结构,但联合结构直接成分间是等立关系,不同于连谓结构的承接关系。

  (7 助词结构。其特点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有很大差别,内部的系统性也很不相同。助词结构在古代汉语里的出现频率极高,语义表达复杂,语法功能丰富,是古代汉语的重要句法结构之一。

  3 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

  :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