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康:从主体际到大写的他者 - 小组话题 - 豆瓣

 daijuntan 2015-11-07
  作者:张一兵

  拉康的他者(autre/other)说是别具一格的,他对他者一词的使用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起先,他并未区分小他者和大他者(Autre/Other). 根据拉康自己的说明,他者理论来源于弗洛伊德.'主体是通过对别人的言说来承担起他的历史,这就是新的方法的基本思想.弗洛伊德将这个新方法命名为精神分析法.' 言下之意似乎是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即为他者理论的内里逻辑.对此,需要一些更进一步的分析.

  拉康认为,他者理论涉及'我们存在的核心'问题,即对我们自己存在的反思.在弗洛伊德之前,'有许多人都已经用那个'认识你自己'的无用格言这样做了,弗洛伊德要求我们重新检查的是通向这个核心的途径'.可见,他让我们关注的,不是那个可以'成为认识对象的东西',而是他所说的'造成我的存在的那个东西'.弗洛伊德并不是要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个传统心理学和哲学研究的'我的规规矩矩的个性',而是让我们处处留心'我的任性使气,我的怪癖,我的恐惧以及我的迷恋',因为只有这些非意识对象的现象,才能透露出真相,这个真相就是:我,恰恰是一个并不是我的他者很阴险地构成的. '自我是在由无意识决定的新的主体布局中根据他者而构成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权且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出发来做点分析.在精神分析中,精神病患者总是通过向分析者言说来疏通自己梗阻的历史心路,而分析者则要通过病人的言说找到病人心中的那个并不浮在病人意识层面的伤痛融点和阴影.'对别人的言说',在弗洛伊德这里是与不说话的分析者(聆听者)的面对,分析者必须不在,

  我们隐去自己;我们不让他得到他在对话者脸上寻找的那种兴趣,同情和反应;我们避免显示任何个人的好恶.我们不作任何表露;我们将自己非个性化;我们的目的是使对方面对一个理想的沉静.

  我们之所以消隐,是为着让病人能在无人的情境下,让被意识压抑的无意识来自由言说,我们在等待另一个不是病人自己,却又时时在迫害着他的非主体形象的出现.病人仿佛在自言自语,但实质上他始终在对一个不是分析者的'他'倾诉,告白,讨好和求饶,那个看不见的'他'就是拉康所说的大写的他者.拉康说,对病人来说,'即使他是'独白',他也是对着那个大写的他者讲的.这个他者的理论我们已经加强了.过去我们只使用主体间性这个术语,这个他者有助于重新启用这个术语'.

  弗洛伊德的发现在人身上揭示出彻底的他主性,这个他主性无法再掩盖起来,除非你竭尽欺诈之力.

  我维系于他者比维系于自我更甚,因为在我承认的我的本性的深处是他在策动我,那么谁是这个他者呢?

  根据拉康的说法,这个他者的前身是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é),即我们前面提到过的类关系,有时也被叫做理念或上帝的看不见的力量.'这个他者就是大写的他者,甚至我的谎言也提出这个他者以作为它在其中存在的真理的保证.' 大写的他者'就是那个由讲话的我和听话的他者组成的地方.一个所说的已经就是回答了,而他者决定听一下那一个是否已经讲过话了'.

  所以拉康说,'一个'我'对于相互主体的共同尺度的参照,或者可以说就被当作是他者的他者,即他们相互是他者'. 人只能在他人身上认出自己,在此,他者是个象征性语言介体,个人只有通过这个介体才成为人.换句话说,'人在看自己的时候也是以他者的眼睛来看自己,因为如果没有作为他者的形象,他不能看到自己'.

  1, 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人.

  2, 人们互相认出是人.

  3,我断言自己是个人,因为怕人家证明我不是人.

  这种认出即为主体际性的言说.'我在言说中寻找的是别人的回答.使我成为主体的,是我的问题.为了使我为他人所认可,我是着眼于将至者而讲出已逝者.为了得到他,我用一个名字来叫他,为了回答我,他必须接受或拒绝这个名字.' 接受或拒绝即是回应,这正是列维纳斯的他者观.

  此处还应该对拉康镜像阶段中那个小写的他者(拉康用a来表示)做一个说明.在那里,拉康区分出一个非语言的小他者,即做了本是'空无'的自我的主人.此处,拉康与列维纳斯不同,后者的他者理论中有他人,也有作为面貌和语言的他者,但他并没有区分大写他者和小写他者.这种小他者起初是镜像中那个无语的影像,之后是母亲,父亲和其他亲人的面容(列维纳斯的'表情'),还包括一同玩耍的小伙伴的行为和游戏.伪自我正是在这种种非语言性的另一个(other)对象性关系中被现实地建构和肯定的.这里的非语言即是小写性,并且已经暗合了将来那个没有被象征化的残渣的对象a.小写他者总是与感性的他人面容为伍,可是我们切不可将拉康的他者简单地比做他人.小他者固然是以形象为介体的,但它并不是另一个或者其他的人,在拉康那里,他者恰是存在之缺失!小他者是那个'它'的缺失,以后的大写他者(象征性语言,拉康用A来表示)则将是物与人的缺失和死亡.

  拉康认为,主体是被言说中的他性建构起来的.主体性何为?'在它所在的地方主体除了构成一个绝对的他者的主体性之外什么也得不到'. 这个绝对的他者就是大写的他者.

  于是,大写的他者就是那个由讲话的我和听话的他者组成的地方.一个所说的已经就是回答了,而另一个决定听一下那一个是否讲过话了.反过来,这个地方将延伸到主体中所有由言说法则统治的领域,远远超过了从自我那儿得到指令的话语的范围.

  一切由象征性语言统治的地方,莫非大写他者的王土.人类主体,个体性的'我',其实都是被他者蹂躏的伪主体.波微曾经直言不讳:拉康的大写他者是'一个易变的和有时混乱的观点'. 我倒不这样看.大写的他者是在个人之间通过语言和活的言说建立起来的,并不是我们的另一个我.他者,在英文中的那个other,也可以译成'另一个'.它的存在形态很象黑格尔那个背后的理性之狡计和斯密那只在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不同的是,它不是我之外的别物,而是被误认为我自己的那个投影.他者,是强加给我的非我,可是我并不知晓它是一种强制性的暴力,而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它是应该中的我.'他者作为绝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自己可以取消主体的他者,其方式是与主体可由此对他的行动一样,也就是说化成对象来欺骗他.' 由此,

  主体最终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只是想象的产物,这个产物使他什么都无法肯定.因为在为他者(pour un autre)重建的工作中,他重新找到了让他自己把重建当作他者(comme une autre)来做的根本性异化,这异化注定是要由他者(par un autre)来夺走他的重建的.

  大写的他者,是由语言和言说话语构成的象征性的他者.明明是一种外部的东西,却被认定成自己最重要的事物.做与不做,说与不说都是由这个他者控制的.意识到的被认同为主体,意识不到的由是成为自己更隐秘的无意识.于是,无意识已经不是什么生发于本我的原欲,而是大写他者的隐性力量.波微的一段表述可谓入木三分:'无意识是大写他者执行其最隐秘使命的所在,就像一种侵占性力量或间谍组织'.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拉康那句'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一语才能被理解.无意识不过是他者明目张胆强暴后的隐性牵挂而已.

  在拉康这里,大写的他者是支配一切的神灵,他推动着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