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年教师培训正定中学课件汇编

 yiyidaodao 2015-11-07

15年教师培训正定中学课件汇编

把握诗歌主旨六法
 把握诗歌主旨,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 .看题目            2 .看作者 

3 .看注释            4 .看意象 

5 .看体现情感的词 

6 .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1.看题目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自然要表达惜别之情。题目“重送”的“重”说明为朋友送行非止一次。那么,朋友被贬也恐非止一次。因是被贬,而且是多次被贬,诗中又有“君更远”一语,则惜别之情中必含有同情之意。

2.看作者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是南宋诗人,爱国之情始终不渝,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变。则其诗中多表达此种情感。只要看到作者是陆游,朝这种感情上思考,一般情况下是不错的。

3.看注释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汪藻:宋饶州德兴人。徽宗崇宁年间进士,累官著作佐郎、翰林、知州等,后被贬职。写此词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

注释告诉我们,词人此时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则词作所写主旨必然与此相关。它以梅瘦写出了自己不阿不谀的坚贞,以归兴浓写出了自己对宦海生涯颇生厌倦,渴望退隐回家。

4.看意象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前三联写景,首联写水声犬声,桃花灼灼。颔联写深树有鹿,山中宁静,颈联写山岚飘拂,碧峰有泉。美景中透露出作者的欣赏之情。而此景又对居住在这里的人形成了衬托,表现了戴天山道士风雅。

5.看体现情感的词

减字木兰花·春怨    [南宋]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首句五个“独”字反复出现,突出了孤独之意,怨情自在其中。“伫立伤神”“泪洗残妆”等,写出了词人悲伤哀怨的形象。词中“伤神”“愁病”“梦不成”等词句,直接道出了词人的春怨之情。

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舟中  [宋]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诗的末联暗示了主旨。少年与今的对比,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还家去国”四字包含着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以及被罢职后的郁闷之情。

 

以上六种方法并不是独立的,而是要综合运用的。在具体的解题实践中,要灵活掌握,切勿拘泥。

 

                                     古诗常用写景手法

                  诗中有画

调视角动感官诗中绘画境
探虚实借修辞画外品诗情

——古诗常用写景手法

       

          变换视角   调动感官

早春寻李校书
(唐)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用多种感官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是嗅觉,“莺啼尚小”是听觉。

 

变换视角   调动感官   调配色彩  安排动静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色彩映衬,用“胭脂”“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以动衬静,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声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3.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照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鹧鸪天  
(南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4.赏析首句中“破”字的妙处。(5分)

“破”字化静为动,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撑破芽膜的状态,使本来不动的柔桑有了动感,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5.赏析颈联中“挂”字的妙处。(6分)

“挂”字化动为静,把白色的飞泉比作挂于碧峰的白练,一方面写出视距之远,一方面以白泉与碧峰相映衬,生动形象,突出了道士居所之景的奇丽壮观。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6. 这首元曲有怎样的写景顺序?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虚实结合

送魏十六还苏州  
(唐)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7.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①“实”是诗人送别友人时秋夜的环境,

②“虚”是诗人想象别后的明天,自己在归舟中回望苏州只见悠悠白云而不见友人;

③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送别友人时的感情。 

 

修辞方法

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比喻

 修辞方法

早春寻李校书  (元稹)
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比喻拟人

 

古诗常用写景手法

1.变换视角:远近、高低、俯仰、点面——空间

                                                                                                  时间

2.调动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3.色彩映衬:

4.安排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5.虚实结合:开拓意境,深化感情

6.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借代、通感……)

 

1.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柳枝似笼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

②动静结合。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流、山莺是动景,柳枝、梅、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别富生机。

③用多种感官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风物。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兼红气”是嗅觉,“莺啼尚小”是听觉。

④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极具层次感。

⑤多种色彩映衬。柳枝翠绿,早梅鲜红,浪花洁白,波纹泛绿,早春的景色,艳丽秀美,充满了生机。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2. 以动衬静,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以声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

   远近结合,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既宏大开阔,又细致入微,景色层次分明;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

   色彩映衬,用“胭脂”“白雪”分别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作 业

1.背诵这七首古诗,领会古诗常见写景手法,形成感性认识。

2.熟读题目和答案,明确答题方法,做到层次清晰,用语准确。

 

一句一词总关情

               ——古诗词情感的把握

教学目标

1.对古诗题材情感的把握从这一类到这一个。

2.读出古诗思想内容上的共性与个性

牢记诗歌思想感情分类

1.吊古伤今

2.忧国伤时

3.建功报国

4.怀才不遇

5.伤春悲秋

6.隐逸之趣

7.离情别绪

8.思乡怀人

9.山水之情

泊秦淮  [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寄寓了对当今政治的忧虑。

从咏史怀古诗的基本思想感情“怀古伤今”的共同特点出发,结合本诗的具体内容和杜牧所处时代的特点,就可以得出本诗的思想感情。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前四句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花鸟心伤,饱含对国事的感叹;后四句写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充溢离情。 

只要是忧国伤时的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是类似的——对国事的忧虑,对亲人的挂念,对自身的伤感。本诗就是前两者的具体展现。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诗前三联赞扬戍边将士不畏艰苦的精忠报国精神,尾联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

通过初读,即可知道这是一首表达建功报国之情的诗,对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一联一联地得出具体的思想内容,综合起来就可以知道本诗的整体思想感情。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下阕“未、先、空”三个词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未”字表达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的感慨; “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鬓先秋”这类表现流年虚度的语句,一般是在表达壮志未酬,同时暗示怀才不遇。再结合诗词的具体内容进行解说,就得出本诗词的思想感情。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上阕表现了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清明前是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清明后是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

 

这一类诗总会表现时光之流逝——春之逝或秋之晚。借以表现青春的逝去或生命的衰老。结合诗词的具体语句,对这样的内容加以解说,就可以得出本诗词的思想感情。

渔 歌 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白鹭飞翔、桃花飘摇、湖水上涨,鳜鱼游弋的美丽的江南春天的画面,寄托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这一类写山水胜境美好,表达对其喜爱之情的诗词,常常寄寓着隐逸之趣。把其描绘的内容作简要解说,再指出其隐逸之趣,就可以说是解答了“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的问题。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第一联以明艳之景反衬离情,后一联以凄暗之景正衬别绪,离别的伤感尽在不言之中。

 

送别诗有其标志,抓住标志,就发现其属于送别诗,则可以把送别诗的基本感情具体化到本诗词的具体内容之上。

思远人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远行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红叶黄花秋意晚”是对这种思念之情的衬托,“此情深处”则是对这种思念之情的直接抒发。

思乡怀人的诗,其最明显的标志是有相关词句,只要对其内容作具体分析,就可以把思乡怀人之情具体化。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首联点明“野情惬”,次联写鲁山山景的特色,三联写鲁山深秋的特色,末联以虚写实,表现作者意外之“惬”。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只要是表现山水之情的诗,则必定在诗中描绘山水美景,而且语调欢快。见到这类诗,把其具体内容与对山水的喜爱结合起来,就可以解释它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

 熟悉诗的类型,了解每类诗的思想感情,阅读诗词的时候,把这一类诗的思想感情与具体的诗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解说,就可以准确指出某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景相谐成美境

               ——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诗词中的情景关系。

2.能运用情景关系的知识解题。

 上    张泌

戍楼吹角起征鸿,猎猎寒旌背晚风。

千里暮烟愁不尽,一川秋草恨无穷。

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阳中。

作者看到眼前边塞的凄凉、萧条而生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守卫边塞将士悲苦命运的深切同情。 这就是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先有景,后有情,情因景而生。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水鸟在岸边歇息,岸旁的老树春深开花。作者从“野凫眠岸”想象它的自由自在,借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闲适;又由老树着花而主观地认为其无丑枝,借以表达老当益壮的情感。这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先有情,后有景,融情于景。

野水孤舟    梁栋

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

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

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

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

溪水乱流,道路迷漫,沙洲静寂,小舟独系。这种孤寂凄凉之景,衬托出诗人处境的凄苦和内心的孤寂。这是以哀情衬哀情。属于正衬。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红日与红花同色相烘染,色彩愈显明亮春到江岸,江水更显绿波粼粼。江花红,江水绿,这充满生机的如画的江南春景图,传神地烘托出作者对江南美景的无限赞美之情。这是正衬,是以乐景衬乐景。

春思  [唐]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所咏美好之景,全成了春恨之铺垫。这是反衬,是以乐景衬哀情。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首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全诗却在表达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描绘战士的形象。首联所写之景愈哀,则战士之情感愈是可敬。这是反衬,以哀情衬乐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两首词。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小试牛刀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两首词。

 “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察觉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所契合。 

 

了解诗家语,读懂诗人心
           ——有效读懂诗歌

                                  王凤华

诗歌特点     诗歌语言

凝练含蓄     改变词性

音韵和谐     颠倒词序

言简意丰     省略句子成分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春风又绿江南岸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使动比较多。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小试牛刀                             把握词性的改变

1. 《临行与故游夜别》何逊 :“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夜深人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2.《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山林的风光使小鸟怡然自得,潭中的倒影使人忘却俗尘。 

沙场点兵                              把握词性的改变

              出塞 (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tāo)。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赏析“乱斫胡兵缺宝刀”中的“缺”字。

①将士们与胡兵激战,把宝刀都砍得缺了刃口。(翻译)  ② 一个“缺”字,写出了战斗时间之长,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效果)

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1. 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为“应笑我多情”。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

3.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4. 崔护《题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应为“不知人面去何处,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小试牛刀                           还原颠倒的语序

1.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应为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2.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应为“黄花报霜信”

3.陆游《昼卧》诗:“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应为“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4.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应为“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沙场点兵                                 还原颠倒的语序

题元十八溪居(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①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翻译诗句)②写出了溪居的明净,更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效果)③“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手法)

3.填补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金风(吹起),玉露(凝结的时候),(牛郎织女)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次相逢)。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五陵年少争(送)缠头,(弹奏)一曲,(琵琶女得到)红绡不知数。 

小试牛刀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想象作者问卷帘人的话语——“雨后的海棠可还好?” ,想象其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 ,想象其惜花凋零的神态,体会其惜花伤春之情。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雨(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问:这首诗题目为《雨》,但诗中没有一个雨字,却句句写的是雨。分析诗歌最后两句是如何写雨的。(6分)

翻译:雨连接了云头与大地,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天地更辽远了。雨倾洒在夜幕之中,寒气侵扰着孤灯,增添了寂寥之意。孤独客居异乡的人啊,一夜未眠,听雨在窗下芭蕉上兀自滴答作响。

(2)末两句通过听觉来写雨(或侧面描写)。(2分)之所以知道“窗外有芭蕉”,是因为一夜雨声不绝于耳而致孤客“一夜不眠”, (2分)这种声音加剧了孤客内心寂寥、凄清之感。(2分)

沙场点兵                              填补诗词中的省略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如何表达对李白的的思念之情的?(4分) 

(翻译:我在渭北独对着这无语的春之绿树,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 )

①想象。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②借景抒情。我在渭北独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那日暮薄云,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4.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不能以现代汉语习惯理解

可怜九月初三月                              可爱 

暮去朝来颜色故                              容貌

忍顾鹊桥归路                                怎忍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怎可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怎肯

小试牛刀                            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① 一晴生意繁 :四月余杭,雨后乍晴,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沙场点兵                           注意文言词语的用法

野菊(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怎肯、、正因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为无人,减掉自己的幽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小结

诗歌语言            读诗方法

改变词性             理解词语!

颠倒词序             还原语序!

省略句子成分         补充省略!

重要文言词语         用心积累!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