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正文第一句,你读懂了吗?1

 秋雨书轩 2015-11-09
  红楼正文第一句,你读懂了吗?1

  读红楼,先要弄清方向。红楼作者亦知此理,故而伊始即有暗示。
  “甲戌本”第一回回目之后,除了套头,第一句就是:“原来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之时”。作者在此就已暗示了方向,可惜普遍读不懂啊!
  早在1919年,邓狂言《红楼梦释真》即已指出:

  托始于女娲者,何也?女娲为汉族初代之君主,并为初代之女主,而程子以娲曌为皇,为天地间之奇变,为孝庄写照也。

  邓狂言此解,绝对正确。为什么?
  先看文学史上,类似的比喻性写法:
  《封神演义》以妲己比女娲氏,第一回便是《纣王女娲宫进香》。
  《镜花缘》某女恭维武则天,便说什么“功比女娲之炼石”。
  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太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女娲石》恭维慈禧:“恭贺皇太后,女娲石下降,应主慈圣中兴之兆。”
  以上四例说明,拉扯上“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都是用以比喻太后或女皇,未见例外。
  注意,“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说,不仅没有用以比喻普通人的先例,就连比喻男性帝王的先例也是没有的。
  注意,“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与“补天”“天难补”是有区别的。前者突出了女字,应该只能用于比喻女性。后者或因虚化了女字,才有人将之比喻男性。例如:辛弃疾《满江红》“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此就建康留守史致道言。例如:《旧唐书·音乐志》“高祖所得补天,重张区宇”,此就唐高祖李渊言。
  由以上八段可见,《红楼梦》拈用“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应该也是用以比喻太后或女皇。比喻哪一位呢?就中国历史言,切于红楼此写者,似仅有妲己、吕后、北齐神武娄后、武则天、孝庄、慈禧等数人而已。如曰比喻吕后、武则天等,作者何不明言?从作者不敢明言可见,《红楼梦》拈用“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的不写之写,只能是孝庄。从“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被当成红楼红楼正文第一句还不难猜到,孝庄是红楼主角。
  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奴尔哈赤之媳,皇太极妃,皇父摄政王诚敬义皇帝多尔衮的嫂子、母后、“皇后”,顺治母后,康熙祖母,史称孝庄文皇后,简称孝庄。因为满清开国史,一般是从奴尔哈赤1616年创建后金,算到满清1683年灭了奉明正朔以台湾为反清复明基地的朱(郑)氏政权止,可见孝庄一生,相当于满清开国时期。因为孝庄在满清开国史中,作用最大,而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语又将孝庄比做娲皇氏,可见作者是将孝庄当作满清“开国女皇”写的。在此一意义上,《红楼梦》相当于“孝庄本纪”。
  显然,这样一部“孝庄本纪”,必然是仇满的。这就不仅决定了《红楼梦》是隐书,而且决定了《红楼梦》作者是“地下工作者”,决定了到《红楼梦》之外去考作者,去考成书过程,几乎是什么也考不出来的。这还进一步决定了《红楼梦》研究的最可考资料,其实就是《红楼梦》本身,其他任何资料,包括脂批,即便可作证据,就其作为证据的可靠程度而言,都要低一等。最近数十年,虽有很多学者意识到胡适、周汝昌红外学之非,但直到目前,很多学者的研究重点仍在红外,此即不懂此理故也。
  从后文的索解来看,大荒顽石通灵后,内部产生的是孝庄的灵魂。《红楼梦》主要是写孝庄一生,兼及明末数帝,清初四帝及二大辅政叔王济尔哈朗、多尔衮,李闯、孔耿尚吴四藩、洪承畴,台湾朱(郑)氏政权,皆当时最重要人物。稍次者,只有具有特殊历史意义且甚为知名,才可能入书。在写到孝庄死亡时,加上了一段满清即将覆灭,中国即将光复的预写。在此一意义上,《红楼梦》相当于“满清全史”。但这一切,又被作者压缩进了满清入关第一帝顺治帝在位的19年中,即入关前一年加入关后十八年,即1643-1661,这就是贾宝玉19岁出家的原因。蔡元培、王梦阮、李知其等先生,都认为贾宝玉19岁出家是影射清世祖为僧事,我则认为,贾宝玉19岁出家是按照满清入关第一帝顺治帝出家为僧的故事,隐写预写满清入关最后一帝宣统帝出家,是按入关之后顺治一朝的终结方式,隐写预写顺治一系的终结。但所有这一切,都要换个马甲,例如,孝庄与济尔哈朗、多尔衮的母后臣子关系,就是用贾母与贾赦、贾政的母子关系拟写的:这就是红楼难解的原因。
  再接着二段之前说。由此可见,懂得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语是为孝庄写照,就不仅明确了红研第一步的方向,还不难猜到《红楼梦》的大概内容,及作者何等样人,成书何时。可以肯定,只要完全读懂红楼正文第一句,《红楼梦》宏旨、作者、成书年代三大问题,就初步解决了。
  红学史上,读懂红楼正文第一句者,第一是邓狂言,第二是区区在下,第三似是陈斯园,第四似是夜看网的一位网友,忘了名。据我所知,红楼传世而今,读懂红楼正文第一句者,似仅此四人。再,俞平伯说大荒顽石来头太大,意思是说贾宝玉作为曹雪芹的化身,不应有这么大的来头,可说俞平伯读懂了红楼正文第一句的一半。
  红楼传世而今,读者总有数百万之巨,“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说,竟只有四个半人读懂,这一句就这么难吗?
  我认为,红楼正文第一句,并非隐语,难度也并不很高,之所以鲜有人懂,原因有二:
  一是后文写孝庄,采用了“化整为另”等隐写手法,孝庄“不见了”,“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变成了“无的放矢”,这才不好懂了。
  一是胡适《红楼梦考证》大错特错,将读者引向了一个没有孝庄的方向。这就等于消除了读懂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语的可能性。
  如果读者注意到贾母寿宴竟长达八天等说,如果读者注意到《金瓶梅》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蔡太师庆寿,寿宴亦仅四天等说,如果读者认识到王梦阮“的是万寿期内排日庆祝赐宴情形,私家安得有此”等说是对的,便有可能像王梦阮等人一样,看出贾母等人影射孝庄,这样,“女娲(娲皇)氏炼石补天”一说,就是有的放矢,这就好懂了。
  自1921而今,新红学家于索隐派,于邓狂言多有嘲讽,啥笨谜云云,但照我看,就邓狂言这一段话,其价值就远在新红学奠基作胡适《红楼梦考证》之上多多矣!
  邓狂言这段话,正确解释了红楼正文第一句,正确地指明了红研第一步的方向。胡适《红楼梦考证》,考出了什么?
  一九八零年,俞平伯终于不能不承认:

  胡适、俞平伯是腰斩红楼梦的,有罪;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大是大非。千秋功罪,难于辞达。(春风文艺出版社《红楼梦·前言》)

  一九八五年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之的当了。胡适之是考证癖……现在红学方向就是从“科学的考证”上来的;“科学的考证”,往往就是烦琐考证,《红楼梦》何须那样大考证?又考证出了什么?

  胡适《红楼梦考证》,考出了什么?
  红楼正文第一句,你读懂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