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快乐老年435 2021-09-29

无疾而终的《红楼梦》成了多少文人学者心头的红玫瑰,如同开放式结局,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但也带来了极大的局限性。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在前面的章节中,曹雪芹环环相扣,章节连贯,加上特定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如果给《红楼梦》随意加上一个结局,往往就会成为整部名著的败笔。

如何让《红楼梦》的结局看起来顺其自然,又能贯穿全文,不会和曹雪芹的作品有太大的脱节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红学研究学者们的难题。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给了观众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在电视剧结尾中,刚从大牢中放出来的贾宝玉孤独地走在路上,一盏孤灯陪伴着他,不知道要去哪里的贾宝玉走到了一处湖边,一艘画舫停泊在此。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画舫中觥筹交错,轻声软语,是富人享乐子的好去处,这一切原本在贾宝玉看来再熟悉不过,可是画舫中走出来的一个女子却让贾宝玉呆住了。

这个妆容艳丽的女子正是史家千金史湘云,因家族巨大变故,史湘云沦落风尘,卖笑为生。史湘云看到了落魄的贾宝玉,二人四目相对百感交集,史湘云的一声“爱哥哥”更是让观众肝肠寸断。

这样的人生重逢还不如不见的好!而这个令人唏嘘的结局令广大红学研究者纷纷拍手称赞,设计这个结尾的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而是《红楼梦》著名研究专家周汝昌先生。

一、用一生读懂曹雪芹

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四大名著里面显得更隐晦,更神秘。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开篇的鬼神之说,影影绰绰的甄士隐身世,再加上曹雪芹自己并不是很明朗的身世,让《红楼梦》成为我国四大名著的同时,也圈了无数的红楼粉丝。

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等,这些大师都是《红楼梦》研究专家。

他们日复一日,从字里行间,从历史提供的时间线索去发现《红楼梦》写作的真实背景,去研究曹雪芹的每一份真实情感。

特别是周汝昌先生,一生紧随红学研究脚步,到了九十多岁高龄,依然坚持用文字记载下自己对《红楼梦》的感想感悟。

周汝昌先生能够写出令世人震撼的结局是有原因的,正是他深入透彻地研究,领悟曹雪芹的主要精神世界,最后结局的“悲”才能衬托出之前文章中的“奢”。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人生恍若水花镜月,来来去去皆是缘,谁能去预测自己的未来呢?

为什么选择史湘云和贾宝玉重逢呢?也许这就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残酷。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是以娇憨形象出现的,也许在众多大家闺秀中,她是最没有心机,最单纯的,连“二哥哥”都喊不清楚的女孩,可见家中对她的宠爱到了极致。

这样的女子最后流落风尘,卖笑为生,自然是最凄苦的。

选择让史湘云和贾宝玉重逢,更能震撼贾宝玉的内心,之后贾宝玉一路科考求官的续写才显得有动力,有目标——拯救史湘云。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不知道曹雪芹有没有构思过小说的结尾,或许在他自己的内心,他是不愿意看着贾府崩塌的,但也许,这就是真实存在的,可能就是因为太过凄凉,所以曹雪芹没有留下结局。

周汝昌先生的这个结局,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真的是一个圆,兜兜转转,一切不过又回到了起点,空空而来,空空而去。

用一生读懂了曹雪芹,是周汝昌先生几十年苦苦研究《红楼梦》带来的最好结局,可以说周汝昌先生对于《红楼梦》已经到了“痴”这个地步,我们来看看周汝昌先生和《红楼梦》纠缠一生的故事吧。

二、缘起

1918年4月14日,天津咸水沽镇,周汝昌先生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旧式家庭。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因为父亲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末科秀才,周汝昌先生从小就接触到文学艺术,家中数量颇多的藏书成为他童年时期最好的伙伴。

清朝政府的无能,在晚期让我们的广大人民受到了外强侵略,后来演变成了军阀混战,四处战火纷飞。

由于从小与文学艺术为伴,这样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影响到周汝昌先生的求学之心。

周汝昌先生对中华文明瑰宝显得特别有好奇心,他不单单看书写字,他还喜欢“唱戏”,吹拉弹唱,只要有机会学习,周汝昌先生都不会放过,从戏迷变成了客串演员,周汝昌的进步让当时戏园子的“角儿”都瞠目。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也许正是对古代戏剧的浓厚兴趣,让周汝昌先生在后来研究《红楼梦》时更快地找到了感觉,除此之外,周汝昌的语言天赋也很快展现出来。

当他就读天津南开中学时,他的英文水平已经和老师差不多了!原来,周汝昌先生少年时期为了阅读外国文学,就开始自学英文,长期地大量阅读,到后来周汝昌先生的翻译水平也迅速提升。

谁也想不到的是,让周汝昌先生最执着追随的依然是我国古代文学。

有段时间,周汝昌先生潜心研究宋词,还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写成了文字,投稿之后成功被发表。当时的稿酬其实就是一册书,但是周汝昌先生依然乐此不疲,在文学道路上开始了自我翱翔的时期。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说到和《红楼梦》的结缘,就要提到周汝昌的哥哥周祜昌,是周祜昌将《红楼梦》研究带进了周汝昌的世界。

原本只是想让周汝昌“开开眼界”的周祜昌没有想到的是,年轻的周汝昌在看了胡适先生关于曹雪芹的新论说之后,通过一首《咏芹诗》,写了一篇非常有深度的议论文。

周祜昌震惊了,将这篇文章寄给了胡适,就此拉开了胡适与周汝昌之间研究《红楼梦》的深厚友谊。

以后,周汝昌先生就笔耕不辍,将自己研究的一点一滴都记录成册,和胡适先生两人的“革命”友谊也一直延续下去,甚至胡适先生还将自己珍藏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借给了周汝昌。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周汝昌非常珍惜这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许多年后还将自己和胡适之间来往信件公开,让人们通过这些信件的交流,来了解大师是如何揭秘《红楼梦》的。

三、痴迷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可以说周汝昌先生对《红楼梦》已经到了“痴迷”的阶段。

在他看来,想要透彻研究出红楼里面的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红楼里面的人。

同老先生交谈过的人都知道,在周汝昌先生面前不要随意提及《红楼梦》和曹雪芹这六个字,因为这六个字会让平常言语不多的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不讲到深夜不罢休。

周汝昌先生在自己的文稿中称贾宝玉为“玉兄”,换曹雪芹为“雪芹”,可见,周汝昌先生已将自己融入了著作中。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也许他会把自己当成薛宝钗,或者史湘云,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了解贾宝玉,透过贾宝玉来看曹雪芹。

和文字融合在一起的痴迷,让周汝昌先生在90多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坚持工作。

年岁已高的他已经失去了视力,他就通过口述,让自己的女儿记录下一字一句。

周汝昌先生的女儿介绍说,老先生到了生命尽头,双眼的视力已经接近零。

为了方便记录,女儿就将纸稿裁剪成方块,将一些重要的字放大写到卡片上,老先生用放大镜选取这些字拼成句子。

如果女儿一时不在身边,老先生就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随感,等到女儿回来的时候再誊写成文字。

此外,周汝昌先生同时也要感谢自己的妻子——毛淑仁女士。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周汝昌先生成婚的时候,毛淑仁女士才17岁,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毛淑仁女士对周汝昌先生的支持。

六十年恩爱夫妻,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的道路上能够走到这么远,和毛淑仁女士的付出是离不开的。

哪怕是在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周汝昌先生没有放下红楼,没有割舍掉曹雪芹,没有间断地研究才能成就与众不同的观点。

四、红学贡献

一部《石头记会真》凝聚了周汝昌先生的心血,这部研究史的发表让人们看到了《红楼梦》背后我们想象不到的另一番景象。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红楼梦》的历史研究价值超出我们的想象,如何在这样一部瑰宝巨著中挖掘出我们能够获得的更有历史价值的信息,是无数红学研究者追求的最终价值。

我们感谢周汝昌先生用一生来为我们解读《红楼梦》,用一生的辛勤来打开《红楼梦》那更为隐秘的世界。

2012年5月31日,用一生读懂曹雪芹的周汝昌先生与世长辞,具有浪漫情怀的周汝昌先生却早早叮嘱自己的女儿,后事不能大肆操办,简简单单,安安静静地走,是周汝昌先生最大的心愿。

当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之后,多少红学研究者悲痛不已。曹雪芹的知音已去,世间还有人能如此了解他吗?

红楼一梦|世上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红楼梦》

而今,红学研究者辈出,在红学这条道路上依然后继有人,相信周汝昌先生泉下有知也能够有所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