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犀

 来自二次元的人 2015-11-10
雷犀(学名:Embolotherium),又名锤鼻雷兽或大角雷兽,是雷兽科下一属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始新世晚期的蒙古。它的特征是那在头颅骨前端上的突出物。这个骨突就像是一个破城锤。大角雷兽的化石包括有12个头颅骨、几个颚骨及其他骨骼部份,都是在内蒙古的古脑木根地区及外蒙古的Irgilin Dzo发现。
拉丁学名
Embolotherium andrewsi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奇蹄目
雷兽科
大角雷兽属
分布区域
蒙古,美国
生存年代
五千五百万年前到三千万年前
食    物
草食性

目录

化石

大角雷兽的完整骨骼从未被发现,但若与其他雷兽科的头颅骨作出比较,可以估计其肩高达2.5米。它不像其他始新世晚期的雷兽,没有证据显示它是两性异形的。所有已知的标本都有大的锤,这个锤是空心及易碎的,与其他北美洲的雷兽科如王雷兽比较,这可能并没有作为武器的功用。不过这个锤仍有其他用处,包括互相辨识同类。另外,鼻腔是延伸至锤的顶端,仿佛成为了一个共鸣管,从而制造声音。

近亲

大角雷兽属下有几个物种已被命名,包括安氏锤鼻雷兽(E. andrewsi)、E. grangeri、E. louksi、E. ultimum、E. ergilensi及E. efremovi。但是当中似乎只有安氏锤鼻雷兽及E. grangeri是有效的名称。其他的物种则有可能是这两个物种的异名,或是根据幼体、损坏的化石及没有太大分别的标本来命名的。
另外同属雷兽科的Titanodectes,是与大角雷兽在同一地层发现的几根颚骨,有可能是来自E. grangeri。原大角雷兽是另一个生存于始新世中期的近亲,最明显的差异是其锤是较为细少的。

概述

蒙古平原有众多的雷犀群居,如属于雷犀一种的embolotherium,这里是欧亚大陆非洲间的古地中海东端。而在美国的怀俄明州,也找到为数众多的化石,显示在欧亚大陆与美洲陆桥的另一端,它们也同样常见。雷犀的化石显示,它们鼻子的末端长有骨质成长物。这些东西和角不一样,角的成份是角质素,即形成头发与指甲的物质。这些鼻骨事实上是一种形状奇特的中空组织,它们可能就像头部其它部份一样覆有皮肤。这意谓它们不像犀角一样强健,所以尽管雷犀的英文代表「攻城槌兽」,但如果真把这部位用来作为攻城槌,会让它疼痛碎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