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医 堂 是隶属于国医战队旗下专属于中医人的微信,是中医纯学术人才交流平台!这里分享最专业的中医知识! 中医之路,万里云天万里路,只有坚定信念,不畏艰辛,总有一天能看到晴空万里,同样,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在名医的摇篮当中看到中医的万里晴空 ——邓铁涛 武某某,男,51岁,农民,间断上腹部胀痛5年余,加重1周于2014年10月10日来诊。病案号:12166。近5年来因上腹部胀痛就诊于多家医院,经4次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HP试验(-),先后口服胃必治、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泮托拉唑、胶体果胶铋等上腹部胀痛症状仍时轻时重,自诉效果不甚满意,稍一进食即有胀满不适感,故进食量减少,近5年体重下降10公斤左右。刻下症见:胃脘胀痛,嗳气频频,喜叹息,身重困倦,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苔白,脉弦滑。中医诊断为:胃痛。辨证属肝郁脾虚,湿邪阻滞型。选用冯老协定柴平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柴胡12g 茯苓12g 半夏10g 白芍15g 党参15g 苍术15g 陈皮30g 厚朴30g 佛手12g 草豆蔻6g 甘草6g 大腹皮30g 7剂,水煎服,日一剂。嘱服药期间停服所有其他药物。1周后于2014年10月17日来诊。患者上腹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诉大便有排不尽感,考虑湿邪祛除不明显,于原方中加入薏苡仁30g,茵陈15g,苍术25g,茯苓量加大为30g。7剂,水煎服,日一剂。药后上腹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排便顺畅,以香砂养胃丸善后调理。3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语 按语:忧思伤脾,恼怒伤肝,肝木乘土 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导致中焦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常,胃肠功能运动紊乱而发病,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湿邪内阻,故采用疏肝和胃,健脾利湿的方法治疗,方中以柴胡疏肝理气, 升阳散热,白芍柔肝敛阴,缓急止痛,半夏、陈皮、茯苓祛痰除湿,健脾和胃,上述药物清泄并用,肝脾同治,使肝气得舒脾气得健。草豆蔻增强除湿健脾之功,厚朴、大腹皮行气除胀。 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为以下药物的选用提供了依据:柴胡具有镇静,镇痛,解热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有明显增强胃排空及推进小肠功能的作用,能对胃肠运动进行双向调节,并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从而有效改善胃肠动力障碍,白芍可松弛和抑制胃肠平滑肌的张力运动,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有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作用,生半夏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 【编辑:武婧。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天医堂校编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