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N-DBS治疗PD的疗效可能与术前儿茶酚胺水平有关

 神外小白 2015-11-10

【Ref:Yamamoto T,et al.PLoS One.2015 Sep22;10(9):e0138462.doi:10.1371/journal.pone.0138462.eCollection 2015】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治疗晚期帕金森氏病(PD)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临床上发现,术前儿茶酚胺水平高的患者往往有可能在STN-DBS术后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左旋多巴(L-DOPA)治疗有效的患者也同样有较好的疗效。日本千叶大学医学研究生院的Tatsuya Yamamoto等对术前儿茶酚胺水平与STN-DBS疗效的相关性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表于2015年9月的《PLoS One》


最初纳入25例PD患者,平均年龄66.2±6.7岁, 平均病程11.6±3.7年,术前L-DOPA的平均等效剂量为1032±34.6mg。患者的分析资料包括:手术前、后服用L-DOPA 1小时后脑脊液和血中的儿茶酚胺水平,手术前、后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评分评价结果。最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1例。


结果发现,STN-DBS术后,患者所需服用的L-DOPA用量明显减少,但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表1)。而且分析表明,术前儿茶酚胺水平与UPDRS、PDQ-39评分呈负相关,说明STN-DBS术后疗效优与术前儿茶酚胺高水平有关。


表1. PD患者在STN-DBS手术前、后的L-DOPA等效剂量、运动症状、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LED:L-DOPA等效剂量;Part2:UPDRS-II;Part3:UPDRS-III;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FAB:额叶功能评定量表;PDQ-39 SI:PDQ-39总指数。


UPDRS-III评分和PDQ-39总指数与其他生化指标也有相关。术前血L-DOPA水平与术后三个月内“关机”期的UPDRS-II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术前脑脊液中3、4-二羟基苯乙酸和5-羟色胺含量与术后一年内“关机”期的UPDRS-II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术前脑脊液中单香草酸与术后三个月时“开机”期的UPDRS-II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术前血多巴胺水平与术后一年时的PDQ-39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浆高单香草酸水平是术后运动症状改善的不利因素,而术前脑脊液L-DOPA水平高有利于术后运动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表2)。术后11例患者进行了脑脊液和血儿茶酚胺水平检测,虽然L-DOPA用量较术前显著减少,但儿茶酚胺水平较术前无明显下降。


表2.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作者认为,考虑到术前儿茶酚胺水平与UPDRS、PDQ-39评分呈负相关,术前儿茶酚胺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STN-DBS术后运动症状和改善一定程度的生活质量。但该研究病例数较少,仍需进行更完善、更全面的临床试验来证实此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