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男人的痴情,女人的怨——《诗经·郑风·子衿》

 遇事明言 2015-11-10

男人的痴情,女人的怨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古人穿衣打扮的规定十分严格,必须按不同社会阶层的要求而穿着。汉代以前,商人不得穿丝绸,只能穿葛麻。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因为是商人而备受歧视,所以投机政界,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而读书人的地位一直很高,可以穿着当时很优雅高贵的青色衣服。因此,诗中“青衿”指代书生,后成为文人贤士的雅称。

  《子衿》的作者应该是一女子。有一些日子没见到心仪的人,心里有些担忧。女子走上城头,想借着登高,看看是否你能看到他的身影。然而,眼前千帆过尽,总不见心中的青青子衿。为什么还没有来?女子心里一遍遍嘀咕,一次次踮起脚来张望,一点焦急,一点固执,一点失落,一点嗔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的相思之深跃然纸上。

  如果说思念是有颜色的话,那一定也是青色的。《毛传》说:“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也许在古代女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关于青衿书生知己的梦幻。也难怪,从古至今流传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几乎都是书生。《牡丹亭》中的柳梦梅、《西厢记》中的张生、《桃花扇》中的侯方域,等等。

  《子衿》中的女子是这样的思慕、等待、张望着“青衿”,一往情深深几许,自古以来女子就是深闺寂寞人。常言道,痴男怨女,为何女子要怨,想来也是那痴情的男子迟迟不肯交付真情。君不见,夕阳西下,还有女子的翘首期盼。

古琴曲《流水》赏析

  《流水》最早见于明代朱权所编《神奇秘谱》,据朱权考证:《高山》和《流水》在古代原为一曲,到唐代才分为两支乐曲,无段落之分;至宋代《高山》被分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人们常把它与春秋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迭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知音和琴友之情足为鼓琴者。”

  目前有多种传谱和不同流派,常见的全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示了两个主要旋律,第一个主题优美、纯净,两次用泛音奏出;第二旋律用十六分音符和旋律级进构成,旋律活跃而流畅。第一部分整体速度较慢,音乐内在含蓄,意境深邃。第二部分进一步描写流水形象,用一些音程跳越很大的快速滑音造成漩涡声音的效果,还有一些水流湍急的短句,当两种旋律交替出现时,音乐便紧凑起来。在高潮部分,频繁运用古琴特有的“滚”和“拂”的奏法,造成波浪翻滚的音响效果。第三部分音乐融合了第一部分的两个旋律素材,在旋律线上有了更大的起伏,仿佛在表现汇成大川的浩浩江水,一派宏伟壮阔的气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