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解《茶具圖贊》之韋鴻臚·竹爐·詩話

 高山仙人掌 2015-11-13

現在所見的竹爐圖基本都是明代以後的,明初都穆《寓意編》載宋劉松年《盧仝烹茶圗》跋曰:

“玉川子嗜茶,見其所賦茶歌,松年圗此,所謂破屋數間,一婢赤腳,舉扇向火,竹爐之湯未熟,而長?之奴復負大瓢出汲。玉川子方倚案而坐,側耳松風,以俟七椀之入口,可謂妙於畫者矣。茶未易烹也,予嘗見《茶經》《水品》,又嘗受其法於隱人,始知人之烹茶,率皆漫浪,而眞知其味者,不多見也,嗚呼!安得如玉川子者,與之談斯事哉。

結合宋人詩句,知道竹茶爐在宋代已經出現,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之前的唐代,竹爐也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如老杜詩“簡易髙人意,匡牀竹火爐。寒天留遠客,碧海掛新圖”,可以確定是用來取暖的,但無法確定是否用來烹茶的。

宋以來除上面引用杜小山的《寒夜》詩外,尚有許多以竹爐為題的詩,摘引數首,以詠以賞:

  宋黃庭堅竹爐·次韻喜陳吉老還家二絶

  公庭無事吏人休,垂箔寒?對奕秋。催織青籠篘白酒,竹爐煨栗煮鷄頭。

  此溫酒煨栗之竹爐,雞頭者,鮮芡實也。

  宋釋覺範竹爐

博山沉水覺塵埃,旋斫淩雲緑玉材,自拭錦?含淚粉,要焚銀葉返?梅。

意消未掩黃庭巻,火冷空餘白雪灰。應把熏衣閉深閣,流蘇想見畵屏開。

  此焚香之竹爐

  宋韓駒竹爐 

  蘇州平生淡無欲,長物從來博山足。斵石燒磁俱碌碌,削筒為之方絶俗。

  淨名居士眠胡牀,夢餘竹齋春晝長。不知柏子起煙縷,但覺細細風吹香。

仍是焚香

宋吳則禮竹爐次韻 

  薫爐好妙非吾欲,古銅惟憐鼎三足。手中一瓣非碌碌,傳語此君驚世俗。

  快燒篤耨置一牀,枕上齁齁氣味長。似是馬曹真未?,不喚此君聞妙香。

  亦焚香用。  

  明人與客談竹茶爐

  松下煎茶試竹爐,濤聲隱隱起風湖。老僧妙思禪機外,燒盡山泉竹未枯。

  彭澤無浪撫琴,瑯琊山水醉翁心。漫將爐火論茶味,雲隱松菴午夢深。

  此竹茶爐也。

  明陶振竹茶爐

  惠山亭上老僧伽,斫竹編爐意自嘉。淇雨拂殘燒落葉,湘煙炊起卷飛花。

  山人借煮雲岩藥。學士求烹雪水茶。聞道萬松禪榻畔,清風長日動袈裟

  此詩與王紱的《題真上人竹茶爐》,都是為性海之竹茶爐而作。

  明韓奕竹爐

  緑玉裁成偃月形,偏宜煮雪向巖扃。虛心未許如灰冷,古色人看似汗青。

  偶免樵柯供土銼,尚疑清籟和陶瓶。達人曽擬同天地,上有秋蟲為篆銘。

宋以來詩中散見的竹爐句或不以竹爐為名的詩,許多都勝過專以竹爐為題者,如

楊萬里有《夜飲》

“夜飲空齋冷,移歸近竹爐。酒新今晩醉,燭短昨宵餘”。--温酒取暖

陸放翁《夏日雜題》

“午夢初回理舊琴,竹爐重炷海南沉。茅簷三日蕭蕭雨,又展芭蕉數尺陰”。--焚香

宋王炎《同李魯二郎中游三茅觀》

“羽衣邀我坐團蒲,一穗香雲遶竹爐”。---焚香

宋李彌遠《久雨》

石鼎飯餘茶乳細,竹爐經罷柏煙殘。---烹茶

宋史彌寧《青山》

“石鼎車聲煎玉乳,竹鑪雲縷試花沈”。---烹茶

元釋善住《寄如鏡師》

“風雨青燈夜對牀,月團曾試竹爐湯”。---烹茶

元薩都剌《謝人惠茶》

“半夜竹爐翻蟹眼,只疑風雨下湘江”。---烹茶

明文肇祉《雪》

“呼童貰酒至,竹爐溫火親”。       ---温酒

明劉高《春夕有懐》

“竹爐瀹茗火初殘,苔榭收書露未乾”。---烹茶

吟詠之後,可知宋以竹爐之用在溫酒、在焚香、在煮茶、在取暖,宋以後則基本以烹茶為主。而竹爐之所,在內則宜書齋、宜茶寮、宜熅閣、宜香屋、宜琴室、宜禪房宜水榭,在外則宜月台、宜松下、宜溪畔、宜竹外、宜幽谷、宜茅亭、宜雪後,宜雨中、宜月、宜寒、宜霜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