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八大误区,防治 “健康杀手” | GE创想志

 心旷神怡wbc 2015-11-16

谈到“我国头号致死疾病”这个可怕的称号,你会想到什么?是人人闻之色变的癌症?还是已经肆虐多年的心脏病和呼吸道疾病?

事实上,脑卒中(即中风)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也许你觉得这个词离你的生活很遥远,也许你对这种疾病还没多少概念,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脑卒中的阴影始终存在。

霸气的“铁娘子”就是被中风夺去的生命。


电影《桃姐》中,桃姐在意外中风后由少爷日夜照顾,产生了一幕幕的催泪时刻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个个并不遥远、活生生的病例存在,也许是左邻右舍,也许是亲朋好友,也许是生活中的擦肩而过……

事实上,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国民的健康,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在2015年《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标化发病率约2%,25年来,我国脑卒中患病率正以近9%的速度上升。

面对这种犹如洪水猛兽般的脑血管疾病,许多人唯恐避之不提。可是无论你多么抗拒,中风危险就在那里。 与其逃避认知,不如加强了解,免得因为对脑中风缺乏认知,而被其突袭个措手不及,延误病情。

以下是关于脑卒中的8个误区,要注意避免。

误区一:忍一时风平浪静?!

发现身上有了一些不舒服的千兆,但没有与脑卒中联系起来,觉得忍一忍就好了。殊不知一时的忽视,错失最佳诊疗时期,导致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令人心惊。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请务必上心,提前到医院进行脑卒中筛查:

误区二:春秋输液来预防?!

偏信春秋两季输液治疗可以预防中风?事实上,目前还没有科学研究证明“依靠短期静脉输液预防“的方式是有效的。

事实上,日常关注自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尽量降低这些相关风险因素的影响,胜过输液预防的功效呢。

误区三:年轻何须忧虑远方?!

脑中风是老年病,人在壮年完全不必忧心?这你就错了,错大发了。殊不知,脑中风早已经悄悄蔓延到中年人群中了。现在我国中年人的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已与老年人不相上下,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加之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运动锻炼少,导致脑卒中呈现年轻化趋势。



年纪轻轻就中风的话,可不是什么酷酷的事儿。年轻人要改变抽烟,酗酒、夜生活过度、高脂肪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为自己健康着想啊。

误区四:我瘦故我在,不怕中风害?

肥胖自然是引发脑中风的风险因素之一,但谁能保证瘦人就拥有“免疫金牌”。偏瘦的人虽然中风几率低些,同样需要提防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血脂紊乱等中风风险相关性疾病,危险着呢。

 

 


瘦并不是万能的哦。有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内蛋白质不足也是中风的一大祸根。而瘦体型的人往往因为摄入蛋白质偏少,更应该注重预防脑卒中。

误区五:血压没问题,中风不用提?

高血压容易患出血性中风,血压不高不就没事啦?没有绝对的事儿,血压过低时,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液循环减少,导致脑血管发生痉挛,有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

关注血压,关注健康。无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都容易引发脑血管疾病。不要将健康饮食当做可以忽略的口号,你的健康还得自己负责。

误区六:发病太突然,中风不可防

突然昏厥或意识模糊,脑卒中发病总是太突然,没办法提前预防?医生说,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脑卒中,我们提倡“早健康”理念。

我们要改正错误的观念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意识地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另外,对体内已经形成的病理变化,如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等,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及早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才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七:病情缓一缓,药便可以停?

治疗药剂有毒副作用,中风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治疗用药应该严格遵循医嘱,脑卒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高危病人只有每天坚持服用有效剂量的阿司匹林,才能抑制新生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他汀类药物不仅仅是调脂药,也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需要长期服用他汀才能见效,若中途停药会导致脉粥样硬化斑块继续增长、脱落或破裂,从而引发脑卒中再次发生。

误区八:中风治疗好,永远不复发?

中风治疗恢复后便可万事大吉?须知中风很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25%。因为所谓中风治愈仅仅是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而某些中风事实上是一些内科疾病的合并症,只有将这些内科疾病有效控制,如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肾脏疾病等,才能减少中风再发。

脑卒中病情稳定后一个月内,需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能使大部分的患者重新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了脑卒中,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抢救治疗工作,从而将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疾病康复的利益最大化。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